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退伙”的审判实践任明星退伙是合伙企业生产经营中经常发生的情况,纠纷亦较多。为了能从理论上更好地把握退伙的有关规定,便于审判实践中处理好此类纠纷,本文拟对《合伙企业法》中有关退伙问题作些探讨。一、退伙的概念及分类退伙是指合伙人脱离合伙协议的权利义务关...  相似文献   

2.
有关合伙的法律地位,其能否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民法学上历来存在争议,有主张合伙是“非法人团体说”及“准法人说”①,民法通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合伙人应当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订立书面协议。”据此,我们认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在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个人合伙的民事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伙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有时指一种合同关系,有时指一种共同经营组织。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规定,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法人组成的共同经营组织,一是由公民(自然人)组成的共同经营组织。前者为法人的合伙型联营,后者为公民的个人合伙。民法通则第30条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  相似文献   

4.
退伙,是指已经取得合伙人身份的合伙人脱离合伙组织使其合伙人资格归于消灭的法律事实。近年来‘诉至法院的退伙纠纷案件剧增,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协议退伙形式.导致其它形式的退伙纠纷的处理无法可依,既影响了案件的公正审理,又损害了合伙人的利益,因此.完善退伙形式的立法已是当务之急。我认为,我国法律在规定协议退伙的同时,还应当规定声明退伙、法定退伙.而且对协议退伙的规定还应当完善,从而使我国退伙形式的法律形成一个规范体系。一、协议退伙协议退伙是退伙人与全体合伙人就退伙达成协议,从而使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民法通则专节对其加以规定,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为促进城乡个体经济的发展,保护合伙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保障。目前,由于个人合伙在其自身发展和经济活动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此类案件诉至人民法院的日渐增多,在审判实践中,笔者深感在审理这类纠纷案件时,对下列几个问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有进一步探讨的必  相似文献   

6.
房产管理局违法办理登记成被告 陈某与金某的前夫欧某于1996年下半年合伙经营波纹管厂。2000年6月陈某退伙,该厂由欧某独自经营。二人终止合伙经营时,经清算欧某应付陈某退伙费80000元。由于欧某无力给付,双方约定,退伙费80000元由陈某借给欧某使用,欧某于2002年12月底以前分期偿还,  相似文献   

7.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民法通则》专节对其加以规定,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对于促进城乡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保护合伙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提供了法律  相似文献   

8.
胡静 《法律适用》2012,(9):76-79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1〕其凭借易启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分散风险等优势,在民间经营者,尤其是刚刚起步的经营者中广受欢迎,并常见于朋友、亲属等具有一定信任基础的公民之间。  相似文献   

9.
审判实践表明,大量的合伙纠纷都是在合伙人退伙或合伙解散时对盈余分配、债务承担产生歧议而引起的,本文试就此类纠纷中两个较有争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关于债务承担比例的确定问题如何确定合伙人债务承担比例是合伙中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民法通则第三十五条规定:“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据此,有人认为只要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债务分担条款的一律适用按出资比例为债务承担比例的规定。我认为,这种理解在理论上很难站得住脚,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0.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共同经营、共周劳动。从目前个人合伙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个人合伙之间达成协议之后,到街道或政府的管理机关登记,由其抽取行政管理费,有关部门就登记为集体性质。这种个人合伙经营的经济来源主要有:(1)合伙人自己没有资金,从国家银行贷款,合伙人按份各自承担债务;(2)合伙人自己有资金,各自按份出资合伙,出资的方法有的出资金,有的出实物,有的出技术;(3)资金由舍伙中的某一个人出,而其他合伙人按协议出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所谓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合伙是一种古老的共同经营方式,起源于家族共有。在罗马法中,合伙已经作为一种相当成熟的个人联合体由法律固定下来。法国民法典用专章更为详尽地规定了合伙的性质及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合伙的产生的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合伙从家族共有发展为企业主的联合,用以扩大经营规模,适应竞争和增加利润顺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将个人合伙与法人联营分别列于“公民”一章和“法人”一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实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合伙形式——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合伙。这种合伙,既不属于个人合伙,又不属于法人联营,因而在民法中地位不明确。笔者认为,公民与法人合伙作为合伙的一种形式应予确认,这种合伙应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一公民与法人合伙是指公民与法人作为当事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的,约定出资、共同经营的一种联合形式。它为完善我国经济体制,丰富多层次的经济联合,建立  相似文献   

13.
事实合伙,是指两个以上的公民,没有书面合伙协议,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为了共同实施一定经济行为,或者实现一定经济目的,依照口头协议结合起来,符合个人合伙其他条件的公民联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通则》虽然对什么是合伙、合伙人对合伙债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以及合伙人内部结算的原则这些合伙法律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但我认为这些规定尚不够完备。在公民合伙经营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公民合伙之后一旦产生纠纷,无法继续合伙时,应如何解除合伙关系。对此,法律也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可以这样说,只要有公民合伙,就会有合与分两方面的问题。法律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对其中的另一个方面也应规定,否则便会在一个方面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事实上,公民因请求解除合伙关系而诉讼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已为数不少。实际存在纠纷尚未向法院起诉的则更多。  相似文献   

15.
谈谈个人合伙纠纷及审理对策高兴宇一、个人合伙纠纷的基本表现(一)当事人之间因合伙关系是否成立发生争议这类纠纷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因是否存在合伙关系发生争议引起的。合伙人在进行盈余分配、亏损(债务)分担时容易发生此类纠纷。合伙盈利,一方想独占或多占盈利额,...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恢复和发展,个人合伙也随之恢复和发展起来了。据不完全统计,到一九八五年底,仅上海市就有个人合伙一千五百五十多个。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必要补充。个人合伙像个体经济一样,能够弥补公有经济难以生产经营的某些为人民和社会所需要的项目,对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必要的,是民事流转中一项法律制度。为了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个人合伙,指导个人合伙的发展,维护合伙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法通则》在“公民(自然人)”一章中,专设了“个人合伙”一节,这在世界民事立法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字号的基本特征。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名称权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它同公民的姓名权一样,特定的名称代表特定的组织和个人。民法通则第三十三条,第二十六条中关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个人合伙,无论在其内部,还是对外,发生纠纷的数量很多,种类也越来越多。如内部盈余分配纠纷,退股纠纷,开除合伙成员引起的纠纷,合伙成员在工作或劳动中伤残,死亡引起的纠纷,合伙对外债务纠纷,等等。民法通则的颁布与实施,对处理这种种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仅就处理个人合伙债务纠纷中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于1997年2月2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伙企业法》),对合伙企业的设立、财产、经营管理、入伙、退伙以及解散、清算等事项均作出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合伙企业的法律,该法必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对《合伙企业法》中有关合伙企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相关规定作一些探讨。合伙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合伙企业经营结果的最终表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个人合伙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个人合伙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并从这些纠纷中反映出一些特殊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民事立法对个人合伙的规定过于原则,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理论上的研究也尚不及时,为此,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个人合伙问题略陈管见。一、对个人合伙主体的认定《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个人合伙的概念、特征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对合伙盈余的分配和债务的承担方式等,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个人合伙案件的基本法律依据。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贵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贯彻意见》)中,对个人合伙问题,作了原则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