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  刘长 《江淮法治》2009,(12):42-43
2006年上任的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3年合同期将满。3年来,大学生的“村官”路走得如何?3年后,他们将何去何从?3年里,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2.
苏东旭 《法制与社会》2012,(26):161-162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身份定位不明确、工作无法展开问题.随着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大学生“村官”身份问题正朝着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但理论与实践、具体实施与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完全统一,“政府雇员”说①与“荣誉村民”说②的不适用,村官工作的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依旧举步维艰.因而明确其身份定位,才能使大学生“村官”有所作为,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3.
高嵩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0,(10):222-222
“村官”是生活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却是广大农村最基层的管理者,村民的大事小情要靠“村官”去解决,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靠“村官”去传达,他们是“富一地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带头人。“村官”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村官”的行政行为,影响着农村稳定和持续发展。“村官”虽小,但其犯罪行为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践,简要分析了当前“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乔妙妙 《法制与社会》2010,(34):227-227,235
大学生村官计划自从在海南省局部试点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村官自身需要如何角色定位:在面临新的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怎样进行角色调适;面对复杂的基层实践,大学生村官如何实现角色社会化。这些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的权益及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巩固政权建设的长远战略.目前,在大学生村官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相关法律不完善、保障范围狭窄、操作性不强、权益救济制度缺失等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政策良性运行与长久实施.因此,应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制定《大学生村官管理规定》,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协会,完善大学生村官权益的救济方式,从而构建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权利保障体系,以便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6.
汪懿 《法制与社会》2015,(8):157-158
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人才战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成长期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目前大学生“村官”政策进行了剖析,就现行政策中以大学生“村官”为本的工作理念不尽完善、选聘工作规划不够合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自身因素的影响这四个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意见建议,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相似文献   

7.
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南京市浦口区涌现出的大量大学生"村官"典型事例,为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浦口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推进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想扎根难、工作深入难、能力提高难、推动发展难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自2008年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充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力量。本文在昆明五华区和大理鹤庆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回应理论上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琼 《法制与社会》2010,(35):283-284
从2008年开始,中央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以此为契机,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基层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运行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或条件。因此,对政策环境的分析已成为研究公共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拟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分析现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以期为其良性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由书生 《政府法制》2013,(30):56-56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从2004年开始,为加快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为农村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专门人才而实施的一项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09年以来,山西省交口县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载体,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中,大规模开展学历教育,把村官培养成大学生,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快提升农村干部素质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决定利用五年的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此计划一经实施,大学生村官立即成了社会上最为亮丽的名词之一。但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可谓是毁誉参半。在此,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辨证地阐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谈高校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哲 《法制与社会》2010,(18):218-218,226
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输出基地,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推进党建创新,以党的先进性教育的经验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延长教育课堂,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各种支持,做大学生村官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3.
谢忱 《法制与社会》2010,(36):188-188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项制度也出现了许多的实施困境。本文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调查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困境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2,(31):7-9
重庆小伙任建宇曾经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两年试用期满,正在公示等待转正的时候,因为在腾讯微博和QQ空间里复制、转发和点评“一百多条负面信息”,被判劳教两年。又一个因言获罪的案子,再次引发民众对劳教制度的热议,劳教制度到底该不该废止…  相似文献   

15.
2011年,重庆市南川区推行大学生"村官"信访代办员制度,赋予大学生"村官"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和进行合理诉求代办等职责。自实行以来,全区村社群众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办理,进一步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制度规定,每名大学生"村官"每周至少3次深入辖区内的征地拆迁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必须合理规划和安排大学生村官的任用,使他们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最大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是一个好政策,但还需有相关的配套措施的跟进,使大学生村官不仅引得来,用得上,最终还要留得住。  相似文献   

17.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9):6-6
“大学生到农村实践不亚于读研究生。”——在“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勉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融入农村,服务农民,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些地方相继公布,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考录公务员时不再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引起舆论质疑。对于公务员考录加分日益泛滥的问题,进行清理,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的加分政策,该不该取消.则应该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行。公共政策既不应该“随心而出”,更不应该在毫无缓冲的情况下“急刹车”,因为这都会让公共政策失去了可预见性.从而伤害了公平。  相似文献   

19.
“硕士村官”缘何败走麦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晶 《政府法制》2008,(18):46-47
1992年,硕士研究生、28岁的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支书,成为我国首位“硕士村官”。6年后,屡屡受挫的杨本伦伤心地离开农村南下打工。最近,已经弃政从商的杨本伦对笔者畅谈了自己当村官6年的收获与失误。“当村官,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至今没有后悔过。”他说,现在我国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农村和大学生都是双赢之举,但愿他的经历能够对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认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农村发展问题的一个双赢战略,但该计划在具体环境和微观层面的操作上出现了一些缺口。本文从内外因素的现状中找出契合点,为村官计划的推进和完善提供现实佐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