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毛慧琼 《法制与社会》2011,(25):163-164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最早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马上或者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更为严峻地面临着经济、精神、照料等诸多养老问题。我国独生子女大多是"政策性"独生子女,国家应当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给予经济、政策支持,同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个人养老应当共同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本文指出可以通过国家养老保障计划、异地就医制度、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等途径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之亭 《江淮法治》2010,(19):19-19
"我们老年人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就餐、医疗、休闲等服务一应俱全,我们有了急事,志愿者会迅速赶来帮忙。"这是近日笔者在安庆市菱湖社区采访时,一位张姓老大爷的话。据了解,该社区探索推出了以"爱心一键通"为标志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把社区建成了老年人温馨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养老难,已成共识。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社会得到变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面临挑战,而目前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切实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真正实现广大农民的"老有所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尤其是年轻人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经历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一步一步地替换着传统的家庭观和老年价值观。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货币观念以及价值规律对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冲击日趋强烈,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男女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尝试新的养老方式。这些使得传统的农村养老文化发生巨大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家庭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被提上了日程.而"入狱养老"现象的出现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中国农村的养老机制和现状,农村养老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将是本文要阐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鲍丹 《政府法制》2011,(19):20-21
"421"家庭中,虽然老辈儿退居二线后的重心仍在子女身上,但也面临着养老难题。独特的家庭结构给他们带来哪些困难和压力?老辈主动被"啃"每天早上7点,乔华将宝宝送到岳父母住的地方,到傍晚下班时再去接,  相似文献   

7.
"老有所养"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是我国养老的三种形式.由于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小、老年人需求多样化等原因,使家庭养老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经济状况、管理方式也制约着机构养老的发展.鉴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即社区照顾将成为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稷山县人口计生局积极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适应县情的计生养老模式。一是以稷山康宁护理院为代表的机构养老模式,该护理院是一所全方位服务于老年人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进行托养、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切实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杨克元 《检察风云》2011,(20):56-57
养老靠儿子还是靠房子?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做法面临考验,而“以房养老”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转让后获得资金,然后委托养老机构养老送终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己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形势,社区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各种服务的依托和载体,社区服务在养老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我国城区居民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棘手.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老人的养老需求.而养老院等机构的养老又因为运营困难以及无法满足全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发展的十分缓慢.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社区、政府三方面来共同承担养老问题.由于其既符合老年人传统的养老习惯且运营成本较低,因此,获得大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3.
徐美芳 《检察风云》2014,(19):37-38
《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酝酿许久"以房养老"保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但从概念提出到正式实施,市场对这项新生事物一直争议不断。作为普通老百姓,该如何看待此项保险产品呢?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7,(2):10-12
在老年人口绝对数和增长居世界前列、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尤为重要。这不仅仅包括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在宅养老与异地养老模式的选择,而且还包括在确定模式下的具体体现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遗赠扶养协议的扩张适用,可成为另类养老合同,以减缓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家庭养老压力。遗赠扶养协议实质是遗赠人和扶养人确立遗赠与扶养权利与义务的民事合同,老年人通过遗赠扶养协议的形式解决养老问题,既享受协议约定的各项权利,又履行协议产生的义务,是尊重自我决定权、维持生活正常化和实现养老内容自治化的体现。遗赠扶养协议是实现物与扶养行为交换价值的财产关系,具有扶养能力、愿意承担扶养义务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方,不能独立生活或独立生活有困难而需要他人照顾的老年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现状,借鉴国外模式,提出能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的城镇居民养老机制的新思路,来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养老问题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建苏 《河北法学》2008,26(4):188-19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农村的老年人要远多于城市,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才能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相关的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方面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养老面临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农村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法律中亦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合理关注,养老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现象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单位养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要,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区养老老服务的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