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宁 《时代法学》2010,8(3):69-75
非标准劳动关系包括劳务派遣劳动关系、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双(多)重劳动关系等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在劳动规则、劳动工时、劳动地点、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不同于标准劳动关系,并对传统劳动法律提出了挑战。我国应完善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更新非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理念,并确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核心劳工标准,保护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们研究罪犯劳动,只是从刑罚执行的角度去分析,很少从劳动的一般性去分析,忽视了劳动在哲学意义、经济学意义和法学一般意义上的考察,更没有注意到多重含义的罪犯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对罪犯劳动在认识上的偏差和实际工作中的失误。罪犯劳动同时具有多种含义,哲学意义上的劳动是罪犯劳动得以进行的内在根据,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是罪犯劳动的现实基础,法学意义上的劳动是罪犯劳动的现实制约。我国罪犯劳动改造必须兼顾罪犯劳动的多重属性,才能保障罪犯劳动改造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犯罪劳动实现形式包括犯罪从事劳动的形式和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形式,通过劳动改造罪犯是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根据,是罪犯劳动的本质属性,但罪犯的劳动如何不符合社会需要,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它的改造目的也难以实现,监狱对罪犯劳动的组织形式也难以维持。因此,研究罪犯劳动的实现形式及其改革发展,必须时刻把握罪犯劳动的改造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性。  相似文献   

4.
吴万群 《法学杂志》2012,33(3):101-105
劳动抗辩权是指劳动者享有的在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拒绝用人单位的劳动请求或劳动指示的权利,在性质上属自力救济权。我国对劳动指示权抗辩的直接法律规定主要在劳动保护法中,不过在劳动立法中却没有针对劳动请求权抗辩的规定,《合同法》可以提供此种法律依据。实践中,劳动抗辩权行使会遇到一些障碍,应有针对性地予以克服。劳动抗辩权是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最佳方式,具有效率高且成本低的优势,其行使效果表现为暂停提供劳动,但一旦抗辩事由消失则劳动关系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5.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几个问题高珂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从广义上讲,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问题引起的纠纷。从狭义上讲,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在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过程中引起的纠纷。目前,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与过去相...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关系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当前我国劳动用工方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在劳动法和相应法规对劳动法律关系的界定没有明确规定,理论上也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我国劳动法律规范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江淮法治》2008,(10):8-10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标准是实际提供劳动,只要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实际用工,就建立了劳动关系。不论劳动者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都受法律同等保护。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并决定着一个社会和谐的程度,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待遇差,劳动安全、卫生及社会保障权被忽视,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普遍存在,侵犯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要理性地分析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法制、政府、雇佣双方及社会教育多管齐下,共同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晓荣 《政府法制》2009,(21):54-5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但劳动争议逐年增多,处理难度明显增大。同时,劳动争议处理周期过长,导致企业办案人员明显不足,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极易引发事端,有些集体劳动争议事件处理不好,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有效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切实维护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是指一线工人的劳动,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都属于生产劳动,都可以创造价值;社会劳动不仅包括简单劳动,而且包括复杂劳动,复杂劳动能够比简单劳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入研究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的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极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11):56-56
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先后颁布实施,我周劳动法律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应对这种新变化,更好地开展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北京市丰台区法院集中对今年1月至8月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调研,发现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叶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谈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胡乡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法律化,劳动权内容的不断丰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即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而劳动争议案件的执行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关键,是切实保护劳动争议双...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争议案件主要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而发生争议的案件。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我国目前依据民事诉讼法,而没有专门的劳动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也没有专门的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的司法解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两年多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劳动争议案件有别于刑事和民事案件,自成体系,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在审判实践中完全适用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已不适应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需要,这已成为劳动诉讼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中的几个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4.
李恒 《法制与社会》2010,(7):114-115
关于劳动争议的审判模式,学界主要有兼审非独立型、独立型、特别专审非独立型、普通专审非独立型四种学说。我国应当采用普通专审非独立性的模式,设立劳动法庭,由劳动法庭法官根据劳动争议特别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这适应了劳动争议审判模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公正解决,有利于优化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减轻民事庭负担。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个案评析,提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有违法理,增耗社会有限资源,增加了劳动者通过公力救济的成本,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是劳动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应当废止,完全按民事诉讼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是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利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并在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提出要求,明确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在《劳动合同法》宣传培训、推动我省各类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强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起步良好,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廖名宗 《中国司法》2008,(7):102-104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它对于提高劳动效率,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劳动立法都将劳动规章制度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我国劳动立法也不例外,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公益劳动是我国当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践的操作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革。要想取得实质上的进展,需要对公益劳动进行科学的定位,解决公益劳动与刑罚轻重的问题,公益劳动的决定机构的问题以及公益劳动的强制性、规范性问题,并最终将公益劳动纳入到我国刑罚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刘云甫  朱最新 《行政与法》2008,1(4):105-10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制度设计,健全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然而,从构建和谐社套的视野来衡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调解、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劳动仲裁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与疏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孙中胤 《法制与社会》2011,(31):193-195,218
本文在界定事实劳动关系内涵基础上,论述了在单一劳动合同调整方式下,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保护劳动者利益的立法目的决定了事实劳动关系必须成为劳动法律的调整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对事实劳动关系调整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