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许霆案中民意与法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审核批准了许霆改判五年有期徒刑的判决结果,备受关注的许霆ATM机盗窃案随之尘埃落定。许霆案何以能够在强大的民意舆论下得以"法外施恩"?是强大的民意拯救了许霆?毫无疑问,透过媒介舆论的背后,我们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情、道德等礼法观念依然根固国民人心,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意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的审判独立,那么从法学层面看民意与当代法律是什么关系?本文从法理上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许霆案入选"2007年度十大影响力诉讼",《南方都市报》高呼"许霆案重审判决,胜利属于法律",可是本文认为所谓的"胜利"一点也不属于法律,许多法律问题也没有"胜利地结束"。文中以许霆在现有法律规定之下构成盗窃罪为基点,拟从许霆案一审到终审的过程和结果中,反思我国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责任的归责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分别是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有机统一的。这些原则可以运用个人主义、交易成本、公共选择、外部性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理论工具的运用,本文认为,许霆案的司法判决违反这四个原则,因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许霆案的判决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法的本质的认识有一个从理性主义的认识到唯物主义的认识的变化过程,这种认识的确立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而一并形成的.其中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研究是形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法的合理性不是来源于理性,而是由社会生活中的经济利益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许霆案自案发之日便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许霆行为的定罪和量刑都有着极大的争议。在此,本文对许霆案的量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动态的法——关于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化的社会需要动态的法 ,而动态的法则要靠适当的法律解释机制来维系。将法置于动态的环境中 ,对推进法律的合理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司法审判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判决是制度、事实、个人活动的合因之果,判决形成的思维工具包括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判决以确定性为特征,而法官形成判决过程中的判断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许霆案的始末,其次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证分析,即国外的类似行为、银行方面的责任、期待可能性理论以及从刑法的适用对象和刑罚的目的,得出许霆案终审仍然过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视域融合的法哲学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法哲学的范式里,作为法律解释者的主体和作为法律文本的客体是分离的,这种二元结构使法律的权威得到了保证。而有的法哲学家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只有相互沟通,才能防止一种价值压制另一种价值,所以视域融合的法哲学应当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在我国目前的语境下,这种法哲学却可能使法律的王国支离破碎并削弱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或许我们需要的是现代性而非后现代性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许霆案早已尘埃落定,许霆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但案件的判决并没有体现出银行的责任。本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说明银行是有过错的,并且基于这种过错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法哲学视野中的疑难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疑难案件关涉法律的本质、方法以及法律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是当今各路法哲学流派竞相角逐的核心战场。梳理当今一些主流法哲学派别在此问题上的分析和反思,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疑难案件的性质及其裁判问题之所在,并进而更好地理解法律,理解决定法律的生活形式以及法律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由在法的价值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法必须确认、体现和保障更多人的更多自由 ,否则就具有非正义性。同时 ,法也要限制自由 ,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取消自由 ,但法律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是合理的 ,所谓合理的限制界限 ,即应当服从一定的原则。本文提出了法律限制自由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原则及犯罪预防的思想,这对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民众关注度很高的"许霆案",认为我国在立法和执法中应切实地贯彻上述原则,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更好地保护民众。  相似文献   

14.
近期,广州“女许霆案”再次引发关注。类似“许霆案”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的行为,究竟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还是刑事犯罪、是成立盗窃罪还是其他犯罪等相关争论,业经“许霆案”的充分讨论,早已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哲学的阐释学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林 《法商研究》2004,21(6):117-123
美国法哲学发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的阐释学转向是在传统法律解释理论难以应对司法审查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宪法审判案件的挑战和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的影响下发生的。它转变了当代法哲学的叙事方式 ,对法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阐释学转向面临着许多责难 ,但它把法哲学引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利于克服传统法理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智者运动通过对自然与约定的关系、正义与逻各斯、德性等问题的探讨,试图回答法的本源、法的价值和效力原则、立法和守法的道德基础等一系列法哲学基本问题,在西方法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立峰 《法制与社会》2010,(24):185-185
许霆案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从法律上本身来看,判决是无可指责的,但为何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判决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本文将就案件本身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朱军 《广东法学》2008,(3):42-47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从事实层面上看,正是“道德法律化”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陈娟 《法制与社会》2011,(25):268-268
法律的本质揭示了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一事实,法的价值则回答了统治阶级应当以什么样的终极追求来平衡阶级关系,制定为人所认可的法律。马克思法本质观下法律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缺失了其能够被信仰的基因,从法的价值出发重构马克思法哲学视野下的法律信仰对法制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法律解释是法学研究的的永恒问题 ,但过去的研究仅揭示了法律解释的矛盾或片面地强调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本文作者认为事物本身原本就是以矛盾的形式存在的 ,反复进行克服矛盾的努力并不能促成矛盾的解决 ,矛盾依然存在。作者认为法律解释学者应当正视诸如规范与事实、一解与多解、独断与探究、主观与客观、解析与建构之间的矛盾 ,应该在不同的语境中摆正姿态。在一定程度上 ,解释者的姿态决定法律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