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法治原则对法治建设至关重要,它可以为我们治国理政提供指导,能够填补法律规则或法律条文的空白和不足.不同国家或社会制度的法治原则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法律至上原则、司法公正原则、人权原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坚持的法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党性原则等是社会主义特有的政策性法治原则.和谐原则、科学原则,以及科学、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原则,党的领导、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法治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是由其中的共性和个性共同组成的.我们要努力实现这些法治原则的统一,但是,它们也可能会出现矛盾对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坚持法治原则,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如何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完善民主机制、保持司法独立,如何在坚持民主原则的同时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如何在制度上进一步监督和制约公权力.  相似文献   

2.
工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劳动关系,就是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时,首先应坚持法治至上的原则,即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运行;其次,工会在协调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在法律的框架下化解劳资矛盾,通过依法有序博弈寻找到劳资双方相对的利益平衡点,及时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关系,把握这些类似悖论性质的矛盾关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国法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走向法治之境的艰辛.这些内在的矛盾关系主要表现为: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法治秩序的建构性和自发性、法治秩序的一元性与多元性、法治的自治性与开放性、法治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等.  相似文献   

4.
法治作为一种宏观的理想治国方略和社会控制形式,以其超然的魅力赢得了无数法学家孜孜不倦的努力追求。同时为了实现普遍的社会安宁与发展,必须将法治融入与其相适应的现代文明社会,作为指导社会活动的一种理念、一种原则、一种思维模式。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社会矛盾解决途径,在获得刑事法律有效规制的同时,更应包含朴素的善良法治精神内涵。由此,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程序,侦查需要法治土壤来结出理性之果,是为侦查法治。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核心意义在于用法律限制权力的任意行使,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法治方式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这意味着在对待法治建设的问题上不能一味奉行实用主义立场,搞实质法治和能动司法。在现阶段应该坚持严格法治的原则,尊重法律的权威,用规则和程序规制人们的行为。法治思维包含着用法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权利为导向,把法律作为修辞来构建思维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力话语霸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消除权力的傲慢与过度张扬。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法治进程关系中国能否实现法治的总体大局。在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社会进程中,中国农村的法治进程充满三大矛盾:一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乡土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矛盾,三是臣民观念与公民观念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当是中国法治进程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媒体与警察公共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与警察的关系上,媒体既是警察与外界沟通联系的桥梁,在警察与外部公众之间起中介作用,又作为警察公共关系对象的组织客体而独立存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警察和媒体的责任同样重大。因此,要正确认识媒体与警察公共关系间的现存矛盾,看到两者在互动中,既有互相利用、互相配合、良性合作的一面,又有围绕监督与被监督、工作程序和价值主旨上相矛盾的一面。在正确处理媒体与警察公共关系的原则上,要遵循互信合作原则、法治原则、人权保护原则、创新原则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8.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突出特点。在法治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必须追求和遵循现代法治的价值和原则。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内涵是民主。领导、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以谋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准则 ,是法治中党的领导所应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法治原则是法治基本价值内涵的具体体现。我国法治建设 ,除了应考虑本国实际 ,确定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有关法治原则外 ,更重要的是要吸取普遍适用的现代法治原则。概而言之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主要应遵循 :法制完善、法律至上、平等适用、司法独立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发展所处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深入剖析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现实尴尬,努力探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的基本路径,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透明原则     
透明原则是WTO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着重论述透明原则和民主、法治的关系,以及透明原则在我国法治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秩序内生于社会结构,与社会的其他维度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秩序。社会变迁必然引发作为其内在结构的法制的变动,无论是经验还是逻辑都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法制的演进又在一定程度上形塑着社会形态,推动着社会变迁,甚至构成了社会变迁最主要的标志。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在社会急剧转型之下的作业,必须将其置于现代化的视野之下,才能深刻理解法治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论述,赋予法治社会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一体建设法治社会,应准确把握认知当前和未来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突出和关键问题,整体设计、上下结合、全面推进。在推进一体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清除制约法治社会建设的障碍因素;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法治社会有利基础;要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加强社会保障,助力法治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社会背景产生不同的法律,而法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法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与这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相适应,从而形成良法,但仅有良法并非就是法治,法治社会的形成除有良法外,还必须具有相关制度的支持,以及公众对司法的信赖,这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香港及西方法治社会的形成昭示:法是由统治者制定的用来规范社会主体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自觉遵守和维护,才能发挥其规范作用,否则将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4.
私人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私人财产所有权予以法律保护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 ,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要平等地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但对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不仅是民法的任务 ,更是宪法、行政法的使命 ,只有确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 ,并把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才能实现公平竞争 ,保护公平竞争的结果 ,市场经济的发展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5.
法治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手段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最重要的保障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平衡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实现人权保护。但是,法治并非构建和谐社会的唯一方法和手段,必须同时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等手段,使之相互补充,最佳整合,才能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及其进程中的成本是客观必然的、无法避免的,但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其代价和成本也是可以节约和控制的。通过制度的方法、非制度的方法和制度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达到法治成本的节约与控制,是推进法治及其进程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中的法治与德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人类的社会治理主要是由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和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所构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近些年来 ,在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种新的历史趋势 ,那就是人类社会治理行为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它意味着人类的社会治理活动将又一次出现全面的变革 ,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即服务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出现。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为基础的治理 ,可以称作为“权治” ,即权力的治理。管理型的社会治理是以权力和法律的互动为基础的 ,所以具有法治的特征。因而 ,人们倾向于把这种社会治理称作为法治 ,即法律的治理。公共管理所追求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是建立在权力、法律和道德有机协调的基础上的 ,是法治和德治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的建设传播是普法工作的基本任务,对促进公民法治人格的养成、规范公权力的法治化运行、推进我国法治化的进程等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期间,应更加重视法治文化的建设和繁荣,通过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法治理念宣传教育、法治教育载体拓展、法治文化环境建设等可行途径,使人们在法治文化的浸润下将法治精神根植于内心,指导人们合法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法治状态是法治的一个综合性、整体性问题,在法学史上,法学家们已经提供了有关法治状态的多种理论模式,其中一定社会状态是法治状态的实质性组成部分.本文就法治的社会状态模式(即社会标志)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与法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诚信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必须依靠法律制度作保障。要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立法、司法、执法、普法、监督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