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80后"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者,社会对于"80后"的认识也在不断的理性化、客观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研究成果做了综述:"80后"与"80后"现象,"80后"与"80后"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80后"的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对"80后"与"80后"现象的综述来更好地走入这样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部队士兵大多出生于90年代。在互联网上.“90后”被标上这样的性格标签:“叛逆放纵、崇尚自我、随心所欲”。而他们在部队接触的班长.大多都是“80后”.“80后”的班长们在部队工作的时间长.通过部队的教育培养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心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80后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80后员工在职场中表现出的跳槽行为普遍且频繁,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极有可能与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较低有关.本文通过对5省市、10家企业的52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80后员工与80前员工组织承诺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80后员工的组织承诺及其各成分的平均得分均低于80前员工,且在组织承诺及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经济承诺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引发“80后”文学现象后,经由媒体的不断报道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80后”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80后”这一群体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而最近的汶川大地震后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对“80后”的表扬和赞美,“80后”的媒介形象经历了由大批判到盛赞的逆转,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加之于“80后”群体上的标签是一种刻板成见,是媒体和社会的倭化使然,不应以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定义和概括他们。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7至26岁之间的年青一代被称为“80后”。总数有2亿多人。他们在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80后”一代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与其父辈迥然不同的特征.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唐钧 《同舟共进》2011,(3):15-15
曾有小友跟我诉苦:80后,属于"三不靠型"——上不能靠逐渐老去的爹娘,下比不过90后有给力的父母,购房困难,中产无望——郁闷得很哪!  相似文献   

8.
我们很难给一代人打上标签,但“80后”(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标签还是重重落在这代人头上。如果用最少的词来描述“80后”的整体特征,以下几个肯定是少不了的:喜欢冒险、追求挑战、个性独特、消费超前。作家王朔曾说:上世纪7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人,其实还是在一个背景上,都是喜欢纸和胶片的。“80后”就不同了,很多小孩都在网上看电影,他们是废了电影院的一代。这样“一出生就遇上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互联网”的一代人,也许在现实中闯荡世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但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历险的几率却越来越高。很难预测他们的未来会遇到什么,但他们的整体气质,显然和“喝狼奶”长大的“50后”一代、沐浴着“雷锋叔叔”笑容长大的“60后”一代以及初涉“小资”却还保留着些许认真的“70后”一代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尽管上班路上,多数“80后”耳朵上都挂着MP4,尽管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与E时代亲密接触,但请不要忘了这样的反差:当一些稚气未脱、下巴还未挂上胡须的“80后”开始管理几百号人时,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却揣着高学历为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波……总而言之,这是有意思的一代人诞生在了有意思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80后"写作是以写作为主要表达形式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是青少年对隐蔽价值观与社会结构、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消极反应。社会的焦虑、"80后"的混合价值观和"80后"写手的消极反应是"80后"写作这一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代出生的员工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倾向。"80后"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公众和学术界给他们打上了"缺乏责任感"、"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叛逆"等印记。本文通过3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80后"员工与"80前"员工在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确存在代际差异,但是结果却与常识大相径庭:"80后"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显著高于"80前"员工;"80后"员工的反生产行为显著低于"80前"员工,其中人际偏离维度也显著低于"80前"员工。研究结果有助于打破管理者对"80后"员工的刻板印象,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近期,“80后”党政群领导干部的快速升迁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议.媒体营造的“80后”领导干部形象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是媒体符号建构的产物.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一幅关于“80后”领导干部较为真实完整的群体镜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80后”领导干部重塑媒体形象的思考与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出生于1987年,按照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一个标准的“80后”。不过,我却一直对“80后”这样的称谓不太认同。每当见到媒体上谈论“80后”如何如何,无论是褒是贬,我总是本能地持有几分警惕。  相似文献   

13.
余建新  余飞 《公安学刊》2011,(1):101-104
当前,"80后"青年大批量地充实公安队伍,使公安队伍充满了活力。"80后"具有知识层次高端化、思维方式多元化、行为决策自主化、思维观念个性化等特点。但是,"80后"也存在敬业精神缺失、事业归属感减弱,业余规划欠佳、解压途径单一,生活负担加重、工作压力趋强,职业认同偏见、作风传承脱节等问题。对此,要从搭建成长辅助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空间,健全人文关怀措施、营造快乐工作氛围,拓展思想沟通深度、营造通畅传承格局,完善文化引导途径、营造争先创优格局等方面做好"80后"刑警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中国"80后"是一个平凡又特殊的群体,平凡是因为他们只是8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80年代只是一个时间概念;特殊则是因为美国<时代>周刊直接介入了中国"80后"的命名,也因为"80后"在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期逐渐显露出与其他时代的人种种不同:他们在中西文化撞击中成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里逐渐成人,在商业娱乐文化与消费主义浪潮中崛起.  相似文献   

15.
韩强 《青年论坛》2009,(3):44-45
“80后大学生”不是责任意识淡化、传统美德缺失的“垮掉的一代”,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要正确看待“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坚决克服妖魔化“80后大学生”的缺点和固化“80后大学生”垮掉的形象两种错误倾向,在理解和赞赏我们的大学生过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透视了当代“80后”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大灾面前,“80后”潜在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和培育出来,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用当代青年所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概支援着灾区,展现了“80后”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体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80后"90后"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的代名词,后来被广泛地作为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和199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近年来,随着公安工作的发展和公务员"逢进必考"政策的全面推行,一大批以大专院校毕业生为主体的"80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0后”大学生个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较为积极,但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本群体责任意识的评价相对较低。在“8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氛围、自身家庭结构与学校教育体制等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加强“8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重心应适当向家庭责任意识与自我责任意识倾斜,视野应由高校向社会、家庭、中小学延伸,途径应由知识输导型向实践体验型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