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MM-3基因工程活菌苗免疫妊娠后期母猪,待分娩后,用BA-ELISA方法检测初乳与新生仔猪血清中的抗K_(88)ac和LT抗体。结果表明,口服或肌注该菌苗均可大幅度提高乳汁及仔猪血清中抗K_(88)ac、LT抗体水平,并使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将61头怀孕母猪分成5个组,给第Ⅰ组皮下注射K_(88)遗传工程菌苗500亿死菌,第Ⅱ、Ⅲ和Ⅳ组分别口服1000亿、500亿和250亿活菌;第Ⅴ组不接种菌苗作为对照。结果各免疫组母猪所生仔猪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第Ⅲ组的免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用K_(88)ITB工程活疫苗(1)给怀孕母猪组于预产期之前3周,每头口服500亿活菌;(2)给初生仔猪组于出生后24小时,每头口服25亿活菌。试验结果:免疫的怀孕母猪组与初生仔猪组的仔猪腹泻发病率分别比对照组的下降了46.5%和40.9%;两免疫组的仔猪死亡率分别下降了29.4%和25.6%。说明K_(88)疫苗给怀孕母猪接种,更实用且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仔猪黄痢亦称新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中某些血清型引起初生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乳猪的危害很大。关于本病的预防,国外许多工作者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英、美等国工作者曾将肠道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中的K_(88)阳性菌株或K_(88)阴性菌  相似文献   

5.
新生仔猪于出生后24小时口服“敌霸”0.5g,间隔24小时后用K_(88),K_(99),~(987)P,F_(41)四个产肠毒素菌株联合击毒,结果试验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组分别减少39.6%和34.1%,发病持续期缩短1.2天。  相似文献   

6.
已知引起仔猪、犊牛、羔羊等幼畜腹泻的肠病原大肠杆菌株,常能产生两种致病因子,即菌毛抗原成分及肠毒素。目前用于临床鉴定分离于这些幼畜腹泻大肠杆菌株是否产生菌毛抗原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抗D-甘露糖血凝反应、直接玻片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作者本次将琼脂双相双扩散试验用于对K_(88)_、K_(99)、987P、F_(41)菌毛抗原的鉴定,取得了可信性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1.大肠杆菌株:用于本试验、产生菌毛抗原的4个标准菌株为:①44563,产生菌毛抗原K_(88),血清型分别包括O_8:K_(87),K_(88ac);H_(19),来源于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②C_(83912),产生菌毛抗原K_(99),血清型别为K_(12),K_(99);③C_(83915),产生菌毛抗原987P,血清型分别为0_9:K_(103),987P:NM;④C_(83919),产生菌毛抗原F_(41),血清型分别为O_(101)∶K_(30),F_(41)∶H~-。后3个标准菌株均来源于中国兽药监察所。用于本试验、从不同动物分离的5株大肠杆菌均不产生K_(88)、K_(99)、987P、F_(41)菌毛抗原,其编号为No.1、No.2、No.3、No.4、No.5,  相似文献   

7.
1985~1988年,本试验从腹泻羔羊分离到大肠杆菌共95株,并对其中54株菌株做血清型鉴定,明确了分离菌株,其血清分属O_8,O_(101),O_(78),O_9四类O类型,其中O_8为主要O类型。采用MRHA反应和K_(99)单抗及F_(41)抗血清的直接凝集反应,鉴定出分离菌株表面携带有K_(99)或K_(99):F_(41)粘着素抗原。由此选出H_(8720)、H_(8724)、H_(8729)菌株,用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平板免疫溶血试验,测定出该3株菌具有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的特性;且H_(8720)、H_(8724)、H_(8729)对实验动物和初生羔羊有致病作用。其它分离菌株皆能与6株菌株H_(8720)(O_8∶K_(99)∶F_(41))、H_(8724)(O_8∶K_(99)∶F_(41))、H_(8729)(O_9∶K_(99)∶F_(41))、BH_(871)(O_(101)∶K_(99)∶F_(41))、BH_(872)(O_(78)∶K_(99)∶F_(41))、Bj_(877)(O_(101)∶K_(99)∶F_(41))的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凝集性和交叉性反应。上述结果均表明:自腹泻羔羊分离到的菌株是携带有共同抗原成份,即K_(99)或K_(99)∶F_(41)粘着素抗原的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5个地区分离到的510株大肠埃希氏杆菌用126种O抗血清鉴定,定出O型57种。较集中的O型分别为O_(?)(26株),O_(101)(21株),O_(106)(19株),O_(93)(17株),O_(?)(16株),O_(?)(12株)。用K_(99)、F_(41)抗血清对9个地区的750株菌鉴定,定出K_(99)阳性菌31株,占4.1%;F_(41)阳性菌19,占2.5%。用羔羊肠环结扎和乳鼠灌胃方法测毒,仅K_(99)表达稳定的菌株呈阳性反应。用小白鼠测定不同地区、年份疫区分出的203株茵的毒力,致死率在41.3%~87.5%之间。把不同疫区分出的10株菌单独或混合接种初生羔7只,6只发病。用同一地区健康群分出的菌接 种小白鼠、回归羔羊,其毒力和致病性与疫群菌株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用未注射过猪丹毒菌苗的8.5~23.5斤健康杂种仔猪(由本市安宁公社供给),于服苗前逐头由前腔静脉采血进行丹毒血清凝集反应试验。以剔除本病阳性猪和可疑猪,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对血清凝反阴性猪分口服5亿菌组(等于一个实际注射量),20亿菌组(4个注射量),40亿菌组(8个注射量),另设皮下注射5亿菌组和空白对照组。菌苗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供给(批号7101冻干弱毒菌苗)。  相似文献   

10.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以幼雏和鸡胚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本病作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大肠埃希氏菌病发病率为30~69%,死亡率为42~75%,致死率高达90%;本病对7~20日龄雏鸡危害严重;致病性的血清型为O_1、O_2、O_(73)、O_(68)、O_(21)、O_(59)、O_(73)等。笔者1983年曾观察到由O_1引起的火鸡大肠埃希氏菌病。为摸清该病在贵州省的流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对本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仔猪黄痢又称新生仔猪拉稀或仔猪早发性痢疾。以拉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发病日龄多在二天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原是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某些血清型。关于本病致病性大肠菌血清型,国外许多工作者认为最常见的有O_3、O_(138)、O_(139)、O_(141)、O_(147)、O_(149)、O_(157)等。国内方定一、陈德成分别从江苏和北京共查出五个致病性大肠菌血  相似文献   

12.
用大肠杆菌K_(99)遗传工程活疫苗,按100亿活菌/只剂量于产前6周给149只妊娠杂交绵羊皮下接种,有28.86%的羊只出现临床反应,但所有免疫母羊均正常分娩,其所产羔羊均发育正常。对免疫母羊所产羔羊(66只)吮吸初乳后,给口服250亿强毒菌攻击,死亡率为4.55%,其发生腹泻持续期平均为1.78天,排菌持续期平均为2.94天。与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本试验初步证明该疫苗对绵羊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我市某肉用鸡场,在1988年流行鸡呼吸道疾病期间,笔者从病死鸡分离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O_(78):K_(80)。用分离出的O_(78)菌株的肉汤纯培养物制备甲醛灭活疫苗,在实验室条件下做免疫保护试验,对免疫组鸡用同型菌株气管内攻毒,保护率为96%;做现场免疫试验,在发生呼吸道疾病后,免疫鸡群比非免疫对照鸡群因大肠杆菌致死鸡数下降了62%,出栏平均体重增加300g/只.(一)流行病学调查 某集体养鸡场,利用塑料大棚饲养宝星肉用鸡。1988年5~10月,先后进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豚鼠系弱毒株(G370)用口服免疫方法能使猪获得坚强免疫力,其最小免疫剂量为千万至1亿个菌,口服后第5天产生免疫,10亿至20亿个活菌口服可使猪耐受强毒攻击,口服免疫期可达8个月。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的生长凝集试验从大量羊种布鲁氏菌菌株中选育出1株理想的无凝集原菌苗菌株(编号M-111)。该菌株为粗糙型,弱毒性,且遗传性状稳定。用M-111菌株制造的活菌苗对绵羊作免疫试验证明,保护率达69.23~100%。实验室和田间试验证明,M-111菌苗接种绵羊不产生常规血清学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诊断抗体,因而有可能解决因菌苗接种而干扰对动物的血清学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仔猪黄、白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虽然预防性药物(大肠杆菌制剂、K_(88)-K_(99)基因工程疫苗等)和治疗性药物(抗菌素、呋喃唑酮、痢菌净等)较多,但药价较高,使用不方便。为了探究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良药,我们选用抗痢06菌苗进行了试验性治疗,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药物:①抗痢06菌苗;5ml/支,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914;②0.5%痢  相似文献   

17.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或断奶后仔猪常见的由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最常见的血清型是:O_(139)K_(82)(B)、O_(38)K_(81)(B)、O_(141)K_(85)(B)。本病的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临床特征是眼睑水肿,后躯(四肢)麻痹,行走困难,叫声嘶哑、惊厥、共济失调。此病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有效的防制措施,国内一些兽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补硒及VE对预防和治疗猪水肿病有某些效果,为了总结基层的实践经验,探讨硒及VE的作用机理,我们用从猪水肿病血清型大肠杆菌O_(139)K_(82)(B)菌体冻融物中提取的水肿病致病因子(E.D.P),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补硒及不补硒(低硒)两组猪作了人工复制猪水肿病试验。  相似文献   

18.
80只来自副结核病清净区的羔绵羊,随机地分为试验与对照两组,试验组接种副结核病弱毒菌苗,3个月后试验羊用4株初代分离培养的副结核菌口服攻毒,每周攻毒1次,连续攻毒10次,每次每只羊攻毒活菌6亿。攻毒结束后3、6、9、12个月分期剖杀试验羊,采取小肠、肠系膜淋巴结等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副结核病弱毒菌苗的免疫效力。攻毒后3~6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差异不显著(P>0.05);攻毒后9~12个月剖杀的试验羊,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副结核病弱毒菌苗具有提高机体对副结核病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DM_(423)(促菌生、止痢灵)是上海松江兽医生物药品厂分厂生产的活菌粉剂(每克含菌5~10亿个)。笔者用DM_(423)对柳州市郊羊角山乡某专业户1月龄左右的1000只病鸭,分为5个组(每组200只)进行治疗试验。结果:DM_(423)组,给药后72小时疗效达100%;而青、链霉素组止痢效果为90.05%;敌菌净组为90.25%,痢特灵组为90.2%;土霉素组为90%。  相似文献   

20.
用内蒙古牙克石兽药厂生产的倍硫磷(批号850724)和青海省兽医生物药厂生产的布氏MB_(32)号菌苗(批号870102)。对有牛皮蝇寄生史的成年牛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用药前取试验牛20头作健康检查,采血作布病血清学检查(SAT)。分为倍硫磷(6.25mg/kg)与布氏MB_(32)号菌苗(100亿~200亿活菌/头)同时注射试验组和单注布氏MB_(32)号菌苗对照组,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