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公映,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王成”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片中王成面凶残的敌人高喊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从此人们牢牢记住了影片中王成扮演者的名字、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世龙。  相似文献   

2.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已是家喻户晓,他那“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悲壮呼喊,震憾了几代人。然而,对于王成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形人物,人们却知之不多。这里,我们将为您讲述他和他的战友们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3.
电影《英雄儿女》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在那场艰苦的战争中,有一名战士,他的事迹直接激发人们创作了“自我开炮”的经典情节。  相似文献   

4.
抗美援朝战场上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志愿军英雄。有一个属于通信兵的英雄无人不晓,他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王成的悲壮呼喊,曾经久久回荡在无数观众的心中,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王成的形象不是艺术的虚构,而是志愿军通信兵中千真万确的一员。他的真实姓名叫干树昌,是志愿军第67师的步谈机员。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夏季反击战中。一个晚上,于树昌背着步谈机随一个连深入敌阵袭击,一举消灭了281.2高地的守敌之后,却被反扑的敌人紧紧咬住不放。敌人一次次地反攻,志愿军死守阵地,英勇抗敌,战…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在哪里?陈鲁民驻京某部团政委在作传统教育时,向战士们提问:“谁知道井冈山在哪里?”一阵沉默之后,有些战士说:“在日本。”又有个战士起来纠正说:“不对,井冈山是个歌星,前几天我还在电视里看到过。”团政委的心被震动了,我们的心也被震动了。不知道井冈...  相似文献   

6.
张秀梅 《党史纵横》2010,(11):17-20
近半个世纪前,一部描写抗美援朝那气壮山河的战争史诗的电影,塑造了一个已经牢牢植根于我们这个民族血肉的经典英雄形象。影片主人公王成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吼声:“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整整震撼了几代人的心灵。一部优秀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部电影名叫《英雄儿女》。  相似文献   

7.
羊鸣──“小羊咩咩叫”,“声音”不怎么响,可他的曲作品却享誉全国:歌剧《江姐》、《忆娘》;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我幸福,我生在中国》、《让军旗告诉国旗》、《为人民服务》、《兵哥哥》……在近5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始终置身于火热的生活当中,反映时代,歌颂战士,表达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虹──虽然是位不为人熟知的词作者,但十几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也颇丰:音乐剧《西施》、《新白蛇传》;电视剧《霜月红似二月花》、《红否出墙记》、《小镇风流》的主题歌和插曲;歌曲《英雄》和《手拉手,祖国更美丽》曾获1997年…  相似文献   

8.
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烽烟滚滚唱英雄……"一曲《英雄赞歌》唱遍全国,《英雄儿女》——志愿军英雄战士王成、女文工团员王芳、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老工人王福彪等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电影表现了祖国儿女在朝鲜战场上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豪迈气概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作为朝鲜战场上我军政治工作指挥员、王文清原型人物之一的王直老将军,深情讲述《英雄儿女》背后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陈辉 《党史博览》2021,(10):18-22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战争片.该片由武兆堤执导,毛烽编剧.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团圆》. 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师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为榜样,为战士演出服务.王文清当年曾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女儿王芳由王成的父亲王复标抚养.最终,她与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 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成为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影视作品.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揭开这部红色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1 电影《英雄儿女》及其“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插曲,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顽强不屈的英雄品格。电影中的主人公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英雄的化身。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这样的英雄,可以说是无计其数,有的存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甚至连他们的姓名也无从知晓。 那是1953年6、7月间,我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我所在的46军136师406团参加了第三次攻打由美军陆一师盘踞的马  相似文献   

11.
看过影片《英雄儿女》的人不会忘记这样一组镜头:在敌人疯狂的进攻下,我军王成所在排被包围了,战友们一个个倒了下去,敌人一步步爬了上来。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王成端起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王成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位英雄的原型是谁。英雄王成的原型叫宋德清,1923年出生在大庸市桥头唐家溪村,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他先编在141师423团1营担架排。后编入3连3排9班担任机枪手。  相似文献   

12.
住房的变迁     
吴妮 《党建文汇》2008,(8):43-43
1956年底,我和朱菊桂女士结婚,我们依然过着“居无定所,游击夫妻”的生活,对此,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决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3日,一级英雄孙占元的两个孙子与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亲属一起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烈属代表团,首次踏上朝鲜的土地祭奠英灵。在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孙占元被誉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他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主人公王成的原型之一。1961年金目成访华时,曾给孙占元的亲属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带来了礼品。  相似文献   

14.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詹才芳,用自己那只1927年黄麻起义中负过伤的手,写了不少诗篇。其中多为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和自由体诗。他的《悼罗荣桓元帅》、《向英雄模范学习》、《清平乐·悼周总理》、《登明月峰》和《抗日英雄赞》等,曾分别在《战士报》、《解放军报》上发表,并被收入《将帅诗词》一书。 一本台湾出版的《星岛军事周刊》写道:“詹才芳,男,……1923年参加中共。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与我党誓不两立,……他性情温和,乃书香门第,有儒将之称。有著作《笑俘强敌十万》……”对此,詹才芳说过:“我这个人虽…  相似文献   

15.
《新湘评论》2014,(20):1-1
闭上眼睛,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刻:该你了。我深呼吸,拉了拉身上的志愿军军服。《英雄赞歌》音乐响起,我快速来到台中央,眼光扫向观众后排,眼前渐渐出现了抗美援朝的战争画面,爆炸,子弹,士兵,王成,爆破筒,胜利,最后听到掌声。  相似文献   

16.
读过斯诺《西行漫记》的人,一定会记得那个机灵可爱的小红军“山西娃娃”的照片,还有那段描写——“他是个圆滚滚的胖孩子,长着一张娃娃脸,只有十二岁,但他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向他问为什么当红军,他回答说‘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光阴荏苒,“山西娃娃”已成故人,但他走过的峥嵘岁月却令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17.
雷锋的先进事迹,在1963年1月就已经引起周恩来的注意,并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誉。在这年1月的春节期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对文艺界人士说:“你们这些作家,应该大量地反映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东北有一个战士叫雷锋,他的事迹可以写一写……” 《毛主席的战士——雷锋》长篇通讯于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出当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灯下谈了这篇稿件。周恩来还亲自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打电活,他指示说:雷锋是个好战士,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周恩来还叮嘱说:  相似文献   

18.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解放军报》连续报道了“独臂英雄”“、祖国为边陲优秀儿女挂奖章”活动金质奖章获得者“、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武警某部政委丁晓兵同志的先进事迹,看后感人至深。其中“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更美丽”所展现的精神画面,更是让人回味无穷。丁晓兵的“精神家园”,因为“奉献”而美丽。“丁政委给我的心灵震撼是他真正教会我一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在工作中为他人奉献更美丽。”这是丁晓兵所在团的一名副连长在“学英模,话人生”演讲会上向全团官兵的真情诉说。正是丁晓兵的这种“奉献”精神,使这名副连长乃至全团官兵深深地感悟到…  相似文献   

20.
丁金栋 《党史纵横》2008,(11):47-47
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编入了中小学课本并拍成了电影。然而,高玉宝“战士作家”的来历却鲜为人知。一次,高玉宝与笔者闲聊时,讲述了他的“战士作家”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