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化工作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斗争中提高部队文化水平,活跃部队生活,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活动措施。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十分重视文化工作,这对团结教育抗联部队,团结教育人民群众起了巨大作用。抗联的文化工作是抗联英勇斗争的闪光篇章。创办革命报刊创办革命报刊是各地党组织和军队领导人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在南满游击区,曾先后编辑出版了《东边道反日报》、《东边道反日画报》、《人民革命军报》、《列宁旗》、《青年义勇军》、《救国青年》、《东北公众义勇画报》等多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内容很丰富,有党的文件…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非常关心和重视报刊工作。在大革命时期和建国后,毛泽东分别与广州的四份报刊结下了不解之缘。大革命时期,青年革命家毛泽东曾三下羊城进行革命活动。期间,他出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分别主编和创办《政治周报》和《农民问题丛刊》两份报刊,在宣传革命思想和广东革命政府的成就、揭露国民党右派勾  相似文献   

3.
龙言 《广东党史》2002,(2):48-49
报刊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纵观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报刊在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社会动员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对报刊史的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出版的研究成果也蔚为可观。近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叶文益先生的新作《广东革命报刊史  相似文献   

4.
王连花 《党史纵横》2014,(12):28-30
正《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1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毛泽东对这份报刊的创办、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刊阶段,他亲自为《红色中华》挑选了首批编辑,引导报刊确定正确的宗旨、任务,并为其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报社的成长阶段,他又密切关怀和经常指导报社的各项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亲自为《红色中华》撰写了大量稿件,阐述其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青娇 《世纪桥》2011,(15):16-17,34
从1920年12月到l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赴法勤工俭学三年半,利用《益世报》、《少年》和《赤光》等报刊阵地探求革命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向前发展,并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王珂 《理论建设》2014,(5):11-14
在已有的宣传经验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毛泽东立足群众立场、代表群众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群众真实生产生活、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报刊的思想,不仅满足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提供了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报刊宣传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全文转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湖北是革命老区比较集中的省份。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确定的全国12大块革命根据地,涉及到湖北的就有4大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就诞生在这块红色土地。全省现有老区乡镇864个,遍及74个县(市、区),老区人口和国土面积均占我省总数的80%以上。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湖北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  相似文献   

9.
<正>《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旬)2009年第2期3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导刊》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另有索引8篇。《思想政治教育》转载篇名:  相似文献   

10.
孙中华 《党史纵横》2012,(10):56-59
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舆论的宣传作用,对报刊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参与创办了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他还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进步刊物《苏区工人》,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1期分别全文转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刊(中旬)2009年第8期2篇论文。全文转载篇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7期第8期连续全文转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旬)第3期第5期2篇论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孙中华 《世纪桥》2012,(12):43-48
刘少奇对报刊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从1929年到1934年5年时间内,刘少奇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编辑委员会委员,创办顺直省委刊物《出路》、指导进步刊物《冰花》、在《工运指南》发表系列文章,指导并关心《苏区工人》。这些为宣传我党政策、统一党员认识、推动革命发展、纠正“左倾”错误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旬)第3期2篇论文。  相似文献   

16.
刘行芳 《世纪桥》2007,(3):91-93,95
周恩来同志以人为本的报刊思想是其民主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周恩来同志以人为本的报刊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新闻事业应该掌握在党的手里,使它真正为人民服务;要及时把事实真相告诉人民,使报纸成为“兼听则明”的手段;要运用报刊机智灵活地开展斗争,使报纸成为揭露敌人的武器;要利用报纸联系广泛的特点,让报纸在统一战线工作和实现广泛的人权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20,(2):61-6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家境富裕,不愁吃穿,但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却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富家子弟王朴就是其中之一。王朴,出生于重庆江北一户富商家中,从小就开始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1943年,王朴考入迁移至北碚的复旦大学,在南方局青年组领导下,积极进行革命活动,成为复旦大学学生运动的骨干。  相似文献   

18.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启事     
《唯实》2009,(4):68-68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可直接转载本刊文章,如不同意《报刊复印资料》转载者,请在来稿中注明。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党报研究》2004,(5):28-28
《报改探讨》上刊登文章说,报刊审读在实际操作层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层面却严重滞后,制约着报刊审读向更广、更深层面拓展,报刊审读亟待理论支撑。这里所说的滞后,包括时间但主要非指时间,因为理论研究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