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警察题材影视剧创作是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全局,事关国家形象的塑造.警察题材影视剧创作具有政治宣传、舆论引导、审美教育、国家公关四个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文学的核心。公安文学以扬善惩恶为主题,以表现正义法律与人性恶的斗争为主要范围,因而公安文学必须直面人性。警察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人性。早期的公安干警形象,已初露人性的闪光。到新时期,警察形象明显向人性倾斜。到了二十世纪末,出现了完全人性化的警察形象。未来的公安文学更期待人性之光的照耀。  相似文献   

3.
警察人才是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务运行的第一资源,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护航的第一资源。高端人才和一线执法优质人才是警察人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而且是公安中心工作顺利和长效开展的首要问题。警察学科建设是支撑警察人才成长的基础,执法素质和能力是警察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警察法的学科定位是警察学科建设的核心议题。在法学学科体系中,警察法学是部门法学之一,是法学二级学科。法学学科体系是一个多维立体网状机构,在不同视角划分的法学学科体系中,警察法学的各组成部分可以进行相应的划分和定位,和法学学科体系其他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呈现法学共性的同时,自然不失警察法学的次共性和作为警察法学分子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警察文化是警察群体在长期的公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干警认可和奉行的警察价观值、警察精神、警察道德、警察形象、警察行为等精神文明成果。这种“大文化”对公安工作既提供精神动力又提供智力支持,影响着公安队伍建设的诸多方面。因而,现阶段在保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作中,加强  相似文献   

5.
公安文学题材的相对集中.使其语言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趋同性。随关公安文学的发展,语言风格在相同的大趋势中也逐渐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一、公安文学的语言风格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在相对一致的创作宗旨与创作方法下产生的。具体表现在对词汇的选择、对语音及语法的应用上不约而同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考察近年来公安文学.尤其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在词汇的使用上十分相似,一些感情色彩浓烈、富有力度的词汇使用的频度很高。例如“拔山盖世”、“伟岸”、“热血铸成的悲歌”、“华魂”、“气魄”、“虎胆”、…  相似文献   

6.
警察形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形象是警察角色的权利、义务、素质的统一体,它通过一系列警察的行为与言论表现出来;警察形象是警务形象、意态形象与外表形象的全部综合,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警察形象化的效应是一个真善美的统一过程;警察形象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关于打造新型警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时期 ,公安机关应着力打造“诚信警察”、“形象警察”、“科技警察”、“服务警察”、“法治警察”、“文化警察”这一复合型新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8.
中国警察影像因与公安文化软实力对接而获得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视点,其创作策略是站在国家政权和公安工作的大局讲述警察故事,在讲述警察故事时立足于公安工作,突出警察主体,颂扬警察精神;在创作方法上纪实美学与艺术典型化并存,在描写警察工作与犯罪事实时取舍遮蔽结合,塑造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和人民审美期待的人民警察形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真正的对警察的文学性叙事是伴随着中国人民警察的诞生而出现的,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涌现了大量公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迅速地反映公安战线的重大斗争、讴歌公安系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后来出现的以平民的视角关注警察的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等等。它们所构成的关于警察的文学性图景又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的现实呈现出对应的关系,我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到具体可感的生活中来寻找文本与现实的沟通。因此,在公安文学的文字和声像的语言符号丛里,指涉国家、社会关系的警察文化在文学的场域里得到了建构。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是我国警察教育训练工作者必须回答的一个新问题。重理论教学,轻实战训练是警察培训的“顽疾”;师资薄弱和经费不足是制约警察培训的“瓶颈”。以“警务活动”为中心组织培训,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是警察培训实现实战训练与公安理论学习相互促进的基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本质上是文化关系,只有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实施警察公共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警察公共关系的功能和目标。用文化的视角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从这一认识出发,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公安文化这个核心,在其主体要素(警察组织建设)、客体要素(公众识别)和中介要素(传播策划)三个层面上展开。其中的重点是通过公安文化的艺术传播,将可亲可爱可敬的警察形象传播给公众;通过公安文化的媒介传播,将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警察精神传播给公众;通过公安文化的行为传播,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警察价值理念传播给公众。  相似文献   

12.
警察圈套也叫诱惑侦查、侦查陷阱,它似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有利于公安刑侦工作,用不好会有损公安形象。国际社会对警察圈套各有不同的规定,根据我国情况可以有条件地使用。使用警察圈套时应该注意五大限制,并应正确处理警察圈套的设置不当。  相似文献   

13.
情绪智力学说是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一种心理与教育观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警察司法领域的业务工作等诸多领域。警察情绪智力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显示出其促进公安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警察情绪智力的概念、提高警察情绪智力的意义及警察情绪智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对公安机关的“警察情绪智力”进行初步探究,目的是为了澄清警察情绪智力概念,阐明情绪智力理论,分析公安机关警察情绪智力的状态和提出亟待解決的问題。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警察院校的服务面向定位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全方位发展,直接关系到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警察与公安并不是同一概念,二者的内涵既有区别也有交集,警察院校服务面向定位必须在厘清“警察与公安”的关系基础上确定.从新建本科警察院校校名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实际和毕业生就业实际等方面看,新建本科警察学院的服务面向应为“立足警察,面向……,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5.
警察影像作为国家形象的展现,主要是以艺术的方式塑造能够体现当代中国形象、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和人民警察精神的人民警察形象。从艺术创作讲,影视作品塑造的警察形象在将人民警察视为整体时,应旗帜鲜明地表现出人民警察是国家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体现出其所代表的国家形象;将人民警察视为个体,应着力表现当代警察精神和当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公安警察院校是培养干警的基地和摇篮,对提高干警素质和增强队伍战斗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公安警察院校培养的干警不但要有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应有熟练的业务技能。为了加强公安机关实战部门与公安警察院校之间的联系,完善公安警察院校的教学机制,我们从公安机关实战部门与院校一体化的公安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出发,就在公安警察院校设立“附属分局”提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警察领导培训是警察领导力开发的主要途径。我国内地、香港警察部门在领导培训方面各具特色,虽同属一个国家.但在警察业务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不尽相同。就警察领导培训来说,两地相同之处主要是注重需求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培训对象的“下沉”趋势;差异则表现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通过比较,可从中获得如下有益启示:应从投资的角度看公安领导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有效开发公安领导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公安领导大培训格局;科学评估公安领导培训。  相似文献   

18.
香港警察被誉为亚洲“最优秀的警队”,其高质量的实战训练在国际警坛上享有盛誉。文章从探析香港警察实战训练入手,分析介绍了其主要特点,并结合公安边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公安边防部队实战训练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对提升公安边防部队战斗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警星公园(参见封底)的诞生,给公安警察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什么是公安警察文化?我谈点个人认识,为公安民警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研究新时期公安警察文化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警察院校的“入门教育”是警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院校能否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合格警察,“入门教育”是关键。警察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入门教育”,为培养和锻造公安高等应用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