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克福 《四川党史》2002,(3):29-29,28
执政党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党同老百姓的感情问题。感情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好办。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天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拥护不拥护,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评判一级党委、一方政府执政和为官综合能力的砝码和尺度。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履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最基本的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敞开心扉,启动心智,在感情上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心中要时时刻刻明白自己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时时刻刻告诫自…  相似文献   

2.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3.
刘颖 《前线》2012,(7):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为“蛙”和“水”的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切向人民负责,是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跨世纪的宏伟任务,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在“三讲”中,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翼解决好公仆与主人、权力与服务的关系问题。党的各级干部不论职务高低、资格多老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对于一个人民公仆和勤务员来说,权力就是服务,为群众谋利益是权力最本质的应用,也是行使权力的根本内容。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受权于人民,却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置群众利…  相似文献   

5.
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心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党员》2012,(11):75-76
领导干部历来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网络、拍客等民间传播力量崛起,来自人民群众的关注与监督日益增强。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作为领导干部,该如何面对和适应这种监督呢?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必须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科学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四权”的落实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4):34-35
一是解决好“相信谁”的问题。共产党人相信谁?唯有相信人民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决定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和主心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历史和现实的反复检验所得出的正确结论。另一方面,作为执政党,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又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群众赋予的,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将一事无成。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既然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和勤务员,怎能不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怎能不关心人民疾苦、体察群众情绪?要知道,如果背离了人民的意志,我们这个公仆就理应被辞退;违背了群众的意愿,我们这个代表就应该被罢免。只有相信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称不称职,衡量的标准很多,但能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是根本。群众的幸福是最高标准,这句朴实话语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的由衷敬重,是对权力职责的清醒认识。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对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当心存敬畏、心怀感恩,要倍加珍惜人民群众为自己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断为人民谋福利、为群众造幸福。  相似文献   

10.
改善"为官不为"的现象,减轻群众的社会冷漠症,需要研究部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具体情况、时代特色、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激发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引导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整合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规范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5,(12)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说话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贴心交流、顺畅沟通。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前线》2012,(Z1):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  相似文献   

13.
马志鹏 《前线》2008,(7):10-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明确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4.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源于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私心杂念作怪。对症下药,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强化群众观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15.
刘宗洪 《党建》2012,(9):62-62
作为领导干部,掌握手中的权力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而是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群众的愿望不能依靠领导干部的主观感受,而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机制把人民的愿望输入到党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天津支部生活》2009,(9):53-53
石平在《求是》上发表文章指出,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的监督。1.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是对党、对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领导干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善于利用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工作,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反而有利于树立民主、开明、自信的形象。2.重视舆论监督,就是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绝不是领导干部想不想听、爱不爱听的问题,而是对人民群众的意见重不重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不负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又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处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岗位上,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只有深入群众,做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模范,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信赖。   第一,实践“三个代表”,转变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围绕农民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用这双慧眼,看一看我们的干部是否在真正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的干部张口人民,闭口群众,今天讲为人民办多少实事,明天讲为人民办多少好事,而所有这一切都停留在“讲”上,到头来群众并不认账。对此,有的干部感到委屈,抱怨群众觉悟不高。领导干部是不是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不是看他(她)的蓝图多么宏伟,总结多么精彩,而是要看群众的感受,听群众的评价。一个领导干部为群众做了多少积德的事,或多少缺德的事,群众看得一清二楚。我…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15):4-5
贯穿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刘建明 《实践》2013,(9):56
某地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到百姓家看看,看看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同他们拉拉家常,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这位领导同志的建议发人深省。
  我们常说,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领导干部理应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蹲在办公室指手画脚,坐在豪华汽车里走马观花,逢年过节象征性地下去转一圈,多数时间则泡在会议里,甚至耗在酒桌上,很少同群众打交道,更不要说“常到百姓家看看”了。如此一来,眼里不见民情,心里缺少实情,脑袋一片空白,工作当然也就做不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