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德行政是对传统官僚制的超越,其价值目标在于运用道德的力量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共权力真正发挥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功能。以德行政的关键在于实现行政伦理的法制化。我们应通过逐步完善行政伦理立法,设置行政伦理管理机构,优化行政人员内在的道德约束机制等途径,推动我国公共行政的道德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行政权力伦理人格是行政人员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品格、尊严、道德信念、道德自律意识融合而成的道德自律行为模式和所要实现的行政伦理价值的整合体。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所映现的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伦理人格的向度包括公共伦理人格和个体伦理人格。塑造行政权力主体伦理人格应该遵守培育和提高行政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对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进行行政选择的能力、培育和完善理想行政伦理人格的自觉性、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主体多重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公共权力道德失范使得行政腐败、行政垄断屡见不鲜,掌权者滥用权力损公肥私,无权者任人宰割无处伸张正义。在转型期,我国权力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这将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因此有必要厘清权力道德失范的原因,着力探索重建权力道德范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行政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它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社会道德,因为后者的道德原点恰恰是一种不道德的“自利的打算”,是由于“自利的打算”创造了市场机制和市场道德体系。在公共领域中,由于行政人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决定了“自利的打算”无法成为行政道德的原点。行政道德原点尚未获得理论自觉而导致了公共领域中存在着行政道德缺位的情况,造成公共领域公众信任的危机,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从行政人的道德自我确认入手。行政人在行政实践中的道德自我确认向伦理学提出了迫切的理论要求,那就是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道德原点,以便在此基础上构建行政道德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研究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是从外部力量来分析如何完善对权力腐败进行有效的监控,行政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权力本质的问题,重视行政道德建设,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并加快行政道德的法制化,最终才能真正体现公权服务于民的权力本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反映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行政道德,一方面受客观变化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决定制约,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由于行政道德是政府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通过内化的价值观念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使行政道德建设在上层建筑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乃至在整个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人是公共领域的特殊群体,行政人的道德价值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因此,行政人应当以公共利益至上作为自己的信仰,自觉地正确对待和有效行使公共权力,以奉献社会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行政道德责任在政府责任的各种形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的导向作用。本文从公共行政的属性、行政道德责任在构建责任政府中的地位、政府规模日趋膨胀及行政权力的扩张、行政责任和行政权力的分离、行政人员的角色冲突等方面剖析了行政道德责任的缘起,并提出了行政道德责任实现的法制机制、教育机制、监督机制、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机制及行政伦理人格塑造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公务员报考“冷热”不均凸显我国行政权力约束机制疲软,这是造成公共权力腐败的罪魁祸首。为了构建一套完善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需要从道德约束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三个层面入手。三种制约机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道德必然引起关注。在新时期,行政道德具有政治性、示范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和行政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建设;二在公务员的奖惩任免中引入道德机制;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四注意发挥行政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共权力的有序运行。用道德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即加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培训以及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评议,以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浅析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行政道德失范的产生,既有行政体制、行政主体自身素质等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因素。克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应该从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道德监督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公职人员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个人,而且还是公共权力的代理执行者,这两种角色的不同内在需求使其承受两个向度上的价值张力,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就是公共权力及公职人员角色的扭曲,最终使公共权力的运行轨迹背离公共意志。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后果的产生,必须以行政伦理中的"法治"理念来实现和强化公职人员个体行为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来自权利,一切权力皆属人民,财产权利是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违法强拆事件中行政权力与公民私权的冲突应当提交司法裁决,禁止行政强拆.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以公民权利为本位,公共权力运行目的应当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公共权力运行中必须紧密依靠公民权利的拥护与支持.只有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社会履务与社会管理职能并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
行政道德责任的伦理学基础在于道德责任,道德责任不仅是自由意志(或者说控制权能)的逻辑要求,也是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行政道德责任是权力行为的道德责任,权力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控制;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与公民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要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对公民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其政治学基础在于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即权力来自人民,权力与责任相对应。行政道德责任恰恰直接表现为对权力主体人民负责的责任,离开这两个理论基础,行政道德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道德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光 《理论前沿》2003,(21):37-38
社会的变革必然反映在道德领域,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政府模式及其行政人员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必然反映在行政道德上。行政道德,即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价值观念、善恶标准及行为规范。在我国,行政道德的表现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从社会导向上看,行政人员处于社会的主导优势地位,因而行政道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示范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道德建设也应坚持与时俱进,要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建立公正、诚信、廉洁、勤政、高效、依法行政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近年来,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行政伦理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伦理基础和道德保障。治理行政伦理失范、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加快行政伦理立法,加强行政组织文化建设。打造服务为导向的有限政府。同时,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行政伦理道德教育,完善行政人员道德人格,以求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规范,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创建高绩效行政机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目标。法治建设是创建高绩效行政机关的重要内容与基本前提,其重点是大力倡导并贯彻公民权利保障的观念;正确处理好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行政机关必须做到职权法定、坚持依据法律、遵循法律优先、切实做到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会产生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既有公共权力主体的趋利性,又有制度上的缺陷,更有公共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公共权力的异化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针对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强化道德自律机制,在公共权力内部实行合理分权与制衡等对公共权力异化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20.
肖扬伟 《工会论坛》2011,17(3):145-146
公正是人类历史上孜孜以求的道德价值目标。公共行政的主体———政府作为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和实际行使者,担当代表着民众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实质就应该要求行政公正,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公共行政管理者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而由于公共权力的所有权和实际行使权的相对脱节,权力的变异很难避免,公共权力只有在公正的轨道上运行才不会沦为某些个人和集团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