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内容丰富,既包括生产力问题,提出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效率的追求相一致;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与社会主义社会对公平的追求相一致.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呈现出内在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两大目标。公平与效率既存在着统一性,又存在着矛盾性,既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也是政策选择的问题。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关键在体制。  相似文献   

3.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两个重要尺度。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比资本主义更好的公平和更高的效率。要实现社会主义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明文确立了我国个体、私营等私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私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因此,如何引导私有经济的发展,使其趋利避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从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公平与效率,作为衡量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大尺度,两者的内涵都很丰富,既涉及物质利益,又包括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人际交往等多种价值追求。从效率与公平的各自…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根本性母题,努力寻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始终是人类社会不倦追求的两大目标和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理性原则,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题中之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时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公平与效率完美统一的崇高追求,也正是这种价值导向才使他们从传入中国的诸种西方学说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主义思潮中选择和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公平与效率的追求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而是已经从实践层面开始了对这一问题运作于中国现实社会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1、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它体现了人类进步与解放的追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质上也是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对邓小平关  相似文献   

7.
黄刚 《探索》2011,(5):18-23
公平与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本质规律和普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这对范畴的认识经历了“打破平均主义、优先考虑效率”到“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过程。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在公平与效率方面存在的主要而突出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和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发展观下,审视社会公平问题,把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注重社会公平;有效率的公平观体现科学发展观不忽视效率的提高;科学发展观注重的是有限的相对的公平。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发展观下,审视社会公平问题,把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之一,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注重社会公平;有效率的公平观体现科学发展观不忽视效率的提高;科学发展观注重的是有限的相对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学家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内部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之间平衡的整体利益实现的系统发展观,其核心是发展,关键点是可持续性。而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以新的内涵科学地定义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的动态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解读、评价社会制度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是使公平与效率达到真正统一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公平与效率仍是一个在不断的调整中共同发展最终达到统一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的渴盼与追求,是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棘手选择,然而却必须清醒地面对和做出抉择,这无论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出发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价值张力,剖析了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成因及现状,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政府应该秉持的公平与效率的中庸和谐理念以及相应的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4.
张燕  万斌 《求实》2011,(10)
公平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一种高尚的价值理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公平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思想,诠释了在和谐社会中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不仅深化了对新时期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同时对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发展观下的新经济公平与效率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泽亚 《求实》2004,(7):45-47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就会有什么样的公平观与效率观。在传统的发展观下 ,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主张明显地带有“追求生产性效率”的倾向。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效率”立足于经济 ,但又超越经济 ,它在内涵上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发展与人类自身发展、人的近期需求与长远需求统一了起来。遵循科学发展观 ,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就会日益协调与相容。这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有利于消减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 ,促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的公平观──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观袁继富公平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范畴。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就一直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愈加凸...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同时,也是公平正义的社会。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一个鲜明观点。充满创造活力和公平正义。也就是效率与公平问题。当前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许多都是围绕着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问题展开的。效率与公平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深入研究效率与公平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就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生导师边立新教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效率与公平思想体现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之中,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对邓小平效率与公平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可以看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逻辑归宿与终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坚持全面发展,奠定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社会和谐,充分说明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要集合社会创造活力,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二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三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四要以人为本,切实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