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政坛》2010,(6):36-37
陈历幸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上载文《对政策与法律差异性的反思与重构》认为,政策与法律两者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但各有特点,要避免混同。不过,要辨别政策与法律的差异性,有关两者在制定主体和程序、文件形式、调整和适用范围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差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探讨刘今定历年来,在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关系的处理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法律服从和服务于政策的一种做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与加强法制建设、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那么适应和协调的,实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关于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是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的工具。我党的政策,则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和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所规定的行动准则和行动依据,按其效力和地位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因此,二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如何认识我国法律与我党政策是有区别的呢?1.从产生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而党的政策,则是由党的组织(首先是党中央)制定的,并不直接具有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4.
通木尔  张磊 《前沿》2014,(15):85-88
口岸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口岸贸易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法治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口岸贸易发展中的法律与政策的梳理,探微口岸贸易发展中相关法律、政策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贸易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口岸贸易以及我国口岸贸易发展中法律与政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本质不同,不可替代,却有诸多联系。民族政策对民族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民族法律对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制约、促进和保障作用。正确运用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政策与法律的辩证关系魏克润政策和法律是我党赖以治国之工具,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偏废的。而在地方人大工作中,往往遇到的情况是:执法机关重法律轻政策.行政部门重政策经法律,相互关系的融洽程度尚需探讨。社会主义法并不简单地等于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比...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国家法律,逐步明确允许、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存在与发展。这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间,无论是政策的变更,还是法律的立改废,都是渐进的,逐步明晰与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房屋拆迁领域,无论是在立法过程中还是在政策形成层面,一直都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抉择问题,存在着“依照法律规定”还是“依照条例规定”的博弈。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农户为视角,利用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以及家庭因素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其中,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农户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农户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评价与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户的房屋类型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旅融合领域存在政策驱动性强、法律体系不健全、 执法力有不逮以及新型法律纠纷涌现等一系列治理难题。通过法律政策学的双重视角辨析, 从文旅融合的政策目标导向和实现目标的法治长效保障来看, 政策法律化确有必要。 相较于制定专门法,目前文旅融合最优的法治进路是对作为引领性法律的《旅游法》进行修订, 统筹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充实制度规章,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政策, 并按照法律政策学理论, 对文旅融合政策规制的方法进行类型化研究, 探寻制度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加速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民族工作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新时期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一批与其配套的民族法律、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相继制定出来,使民族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促进了民族法制建设,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弄清楚民族政策与民族法律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探讨。一、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的概念和内涵政策和法律…  相似文献   

12.
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都是基本的经济政策,并且在主要方面都体现为相应的经济法律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冲突与差异,但同时也存在着关联与互补,并且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文将对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联系、冲突及协调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我国在这个问题上应采取的立场和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文斌  李先波 《求索》2014,(1):108-113
经过7年讨论出台的《国际合同法律选择海牙通则(草案)》为国际合同法律选择的统一奠定了基本框架。该草案在明确促进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目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以尽可能维护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自治,如限定适用合同的种类、尊重强行性规则和公共政策、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等。该草案对一些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没有做出规定或者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如强行性规则和公共政策的界定、当事人为选择法律时准据法的确定等。此外,当前文本的语句还有少许不够严谨之处,可能尚待在今后的会议中予以完善。《国际合同法律选择海牙通则(草案)》为我国跨国合同法律选择立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青年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青年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是我们正确认识青年行为、了解青年现象、研究青年问题、探讨青年发展的基本途径。为了促进青年更好地发展,国家出台了不同类型的青年政策,而这些青年政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这是中国青年政策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本质的要求。当前,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为“十四五”期间实现从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到党的法规体系和国家法律体系的跃升,实现从单项法律的突破到青年法律体系构建的完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激发青年内生动力、推动青年协调发展、提升青年发展幸福品质、实现青年发展包容自信和达成青年发展公平正义五个方面引领青年高质量发展。为了深入研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发展与青年政策,本期特邀青年研究领域的五位专家学者围绕时代变迁与新一代青年发展、中国青年政策的主要类型和构建理念、“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青年发展政策体系的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在同城和跨区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其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教育责任划分不明确、教育资源供给单位的不平等待遇以及教育法律和政策本身的诸多不足。改变当前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现状必须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责任划分,确定流入地政府责任底线;实行民办流动儿童学校国家扶助制度;完善教育法律和政策执行的压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中政治试卷中的客观题分值一般占整张试卷的一半左右。客观题考察的知识量大,知识面广,题目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笔者结合日常实践中客观题的解题思路,总结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语句分析法,在此与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语句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分析题干的语句成分实现简单、快速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在日常解题中,常见的语句分析法有三种,即:语句结构分析法、语言色彩分析法和语句缺失成分补全法。一、语句结构分析法语句结构分析法就是指通过对题干语句的结构分析,弄懂题干的真实意思,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7.
警察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根据社会法治理念的要求而提出的。在公安执法实践中要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和谐统一,面临法律法规、社会环境和执法者的素质制约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困惑。要实现公安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公安机关应从加强正确的运用法律方面的研究、提高正确处理法律和政策关系的水平,努力创新执法理念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与群体性事件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问题有:防范措施选择方面政策与法律的冲突;政府职能分工理解上的偏差;执法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离;警察行为和证据收集的法律依据等。法律对策:解决政策与法律的冲突必须确立立法时政策引导法律、执法时法律高于一切的思维;解决执法决定权与执行权分离的途径首先是提高党政领导的法律水平和法治观念,使其临场决策时能以法律的思维作出决定,执法者必须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使执法的决定与执行在法律层面达到真正的统一;努力使证据收集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讨论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包括政策与法律的一致性、差别性以及相互作用等问题。政策与法律的根本目的都是集中和体现人民的意志,即两者都是集中和体现人民意志的形式,这是认识它们具有高度一致性的一种视角。正是统一于这个根本目的并以此为衡量标准,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和法律约束政策必须合法都具有实质的正当性。但政策与法律作为集中和体现人民意志的二元渠道,又各有其特点并会产生一定差别,二者并存具有合理性,不能相互代替,却能相互补充。因此,简单地论及政策高于法律或者法律高于政策都是不科学的,只有以符合人民利益和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属,才能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胡平仁 《湖湘论坛》2010,23(2):24-27
法律政策学作为一门以法律和政策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大致产生于19世纪末,是法理学中继法哲学、法社会学、法经济学之后的综合性应用研究,是法哲学通向部门法学的桥梁。法律政策学的理论基础至少有两个:一是法律价值理论,这是法律政策学与法哲学、部门法学之间的纽带;法律政策学的价值论基础意味着法律的政策考量。二是法治理论,法治不仅是法律的准绳,更是政策的"金箍咒";法律政策学的法治论基础意味着为政策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