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方子 《台声》2002,(5):20-21
带着一路的歌声,台湾原住民“新世纪文化艺术团”走进了阳春三月的云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美丽壮观的山川,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纯朴、好客的少数民族兄弟,给团员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向兄弟民族展示他们民族艺术的同时,这些第一次来祖国大陆交流、访问的台湾原住民团员也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热情与温暖。充满活力的原住民艺术团与以往自发式的原住民表演团体不同,“新世纪文化艺术团”是个有组织的艺术团体。有感于原住民在台湾的弱势状态,为挽救和保留原住民的文化艺术,1998年2月4日,在利珍团长的努…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9,(8):33-48
在中国56个民族中,高山旅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当地,这些少数民族被称为原住民。原住民又分为十几支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述说中,铸就了原住民文化的传承,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各族群文化表述的不同,甚至因此而造成许多文化细节的缺失。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各个族群风俗习惯差异逐渐显现,各族群的文化独特性也随之形成。但随着对现代生活的普遍接受、与其他民族长期的同生共融,原住民的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消融。  相似文献   

3.
从同化到多元化——我国台湾原住民教育政策嬗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化与多元化是多民族国家和地区对境内少数民族实施的两种不同的政策.我国台湾地区在光复初期对原住民教育采取同化政策,造成了原住民文化的流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原住民的不断抗争,这一政策开始向尊重原住民文化特性的多元化转变.多元化的教育政策,推动了台湾地区原住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原住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原住民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何义涛 《中国周刊》2016,(4):113-115
原住民民族文化,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一般而言,"原住民"(indigenous)被翻译为"土著",泛指在一地祖辈流传并一直居住于此的居民;原住民民族文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世代积累的关于生存发展的独特的语言、知识、风俗、信仰、道德规范等作为社会成员所习得的能力和习惯及其实事的综合体。原住民民族文化具有生态属性明显、存在形式多样、与该国强势文化脱离等特点,是一种深具环境适应性的传统文化,它不但在其文化  相似文献   

6.
安多 《两岸关系》2010,(3):68-69
1月31日,“中华情——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嘉年华活动”在福州开幕。来自台湾的原住民文化艺术团、台北民族舞团、台湾威鸿国际传艺中心的艺术家们,与来自福建、河南、贵州、江西等地的民间表演团体共200多人,在福州三坊七巷南后街联合进行踩街表演,一时人潮滚滚,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7.
旅游活动的文化再现一直为学界热议。但是,以往对文化再现的原因讨论多有专题化倾向。本文以厦门民俗村为个案,以仿台湾原住民的建筑艺术为分析切入点,讨论企业建筑者是如何对来自台湾的民俗建筑进行移植和栽培,并关注各种影响力如何在现实条件中达成契合。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原住民健康水准和预期寿命整体上明显低于非原住民。面对这样一种社会事实,澳大利亚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旨在弥合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之间健康差距的专项社会政策,即针对原住民的"健康计划"。原住民健康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决定因素,"健康计划"成为国家政策是社会运动的产物,但"健康计划"执行至今,明显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原住民文化的整体性、进一步激发原住民群体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动性,以促成"健康计划"既定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立峰 《台声》2007,(7):52-53
2007年4月19日至4月26日.北京市台联邀请“2007年台湾原住民头目参访团”一行22人,赴北京、云南等地交流参访。访问团由“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台湾原住民族头目协会”组团,“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巴湃.拉拉格狮)先生任团长,“头目协会”理事长林明发先生任副团长,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台声》2009,(10):46-57
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饮食、服饰及工艺品制作,都比较好的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一般说来,原住民活泼纯朴,热爱自然,生活充满着丰富的色彩。他们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自然、古朴的特性。传统服饰多以手工织布和刺绣为主,色彩斑斓,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1.
杨筑慧 《今日民族》2011,(10):30-33
今年七、八月,我到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交流,并停留了40余天,藉此机会到了十余个台湾原住民聚居的乡镇,如新北(原台北县)的乌来,新竹的尖石,苗栗的南庄,南投的仁爱与埔里,台中的和平,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伦理思考——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跟上现代化步伐,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愿望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传承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保护好民族的根源文化、精神植被和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现代化愿望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邀请我们赴台访问的是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副董事长徐瀛洲先生.徐先生是台湾原住民——山胞(大陆称高山族同胞)传统文化研究专家,在台湾被传媒尊称为“土著文物大师”.他毕生研究台湾原住民各部族的文化,还是台湾专门保存原住民文化艺术——九族文化村的创办人之一.他恳切地希望我们去游览日月潭时一定要先去九族文化村,说来台  相似文献   

14.
4000年前,河南东部王油坊的先民经过千里迢迢的跋涉,迁居到上海松江的广富林地区,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还与广富林原住民一起创造了南北文明相互交融的“广富林文化”,将上海的“移民文化”向前推了4000年。  相似文献   

15.
肖军 《台声》2008,(9):20-22
8月8日,在灯火辉煌人声越来越沸腾的“鸟巢”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中,有属于跨海而来的101名台湾原住民的3分40秒。布农族的八部合音、卑南族的卑南跳跃,还有兰屿岛达悟族女人世代相袭的头发舞、泰雅族的传唱古调……尽管表演时长只有短短的3分40秒,但强劲鼓声挟山风海雨扑面而来,古朴原始的台湾风情,让每一个人都惊讶于台湾原住民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  相似文献   

16.
鲁洪柯 《台声》2009,(2):34-36
2008年11月中下旬,应台湾原住民基金会邀请,全国台联“台湾原住民系列丛书编委会”一行在台湾各地进行了参访。除了在台北拜访有关机构外,参访团还分组深入到原住民各民族聚集的地区参访。作为访问团成员之一,笔者有幸第一次踏上美丽宝岛,耳闻目睹到的,自然主要是和台湾的原住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一位年轻的学者正在速记着一位50岁上下的先生的每句话语。他还不时提些问题。从他兴奋的脸上,能看出茅塞顿开的神情。终于,这位年轻学者合上笔记本,握着给他解答了众多疑难问题的先生的手,说:“太感谢您了。如果没有您的帮助,这本台湾泰雅族的语言词典是不可能在我手中完稿的。您简直如同一部台湾原住民语言的活字典!就这么几天,您解决了我研究多年的语言问题!”这位50多岁的先生,就是江西省台联副会长许进来。许进来是台湾泰雅族。原被称作是台湾高山族,现今被称作台湾原住民。他1945年生于台湾境…  相似文献   

18.
朱玉华 《台声》2002,(11):22-23
2002年9月9日至15日,海南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交流团一行29人,应台湾原住民文化艺术永续发展协会邀请,前往宝岛台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这是海南省少数民族同胞首次组团赴台交流。9月9日,代表团乘坐的飞机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台湾原住民知名人士林春德先生(泰雅族)早已等候在飞机舷梯口,接机大厅挂着“热烈欢迎海南省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代表团来台湾访问交流”的横幅,当天晚上还举行了非常隆重的欢迎晚宴。虽然已是初秋时节,但台湾朋友的热情却让访问团的成员感到春天般的暖意。9月10日,“…  相似文献   

19.
3月27日至4月3日,正值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由全国台联邀请接待,以台湾“中华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陈文龙先生为团长的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一行24人,来到云南省昆明、大理、丽江、进行交流、参访。首次踏进祖国大陆“台北市原住民妇女会”是第一次组团来大陆,该会是居住在台北市各地原住民女性同胞联合起来成立的联  相似文献   

20.
都会区原住民.是指那些背井离乡来到繁华城市谋生的台湾少数民族。相比还住在部落里的族人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冲击和现实压力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