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拥有博客就等于拥有了在网上畅所欲言的平台。就在博客越来越受到网民宠爱的当口,2005年11月2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状告中国博客网站侵犯名誉权一案,于今年8月进行了审判。此案堪称“中国博客第一案”。  相似文献   

2.
王强 《前沿》2011,(23):129-131
近年来,博客作为一种体现共享与分享的交流方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各类博客侵权纠纷也随之出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比较博客侵权和传统侵权的基础上,重点对博主、博客的转载者和评论者、博客网站这些博客侵权关系主体的责任承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博客侵权是近几年随着博客这种新兴的传播形式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侵权现象。在博客侵权案件中,网络服务商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因此,在责任的认定上,网络服务商应承担过错责任。另外,网络服务商还应有消极审查义务适当履行的免责、受害者无法举证网络服务商"明知"侵权信息没有采取措施的免责、受害者权利受到侵害而没向网络服务商提出救济的免责等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4.
欣悦 《青年探索》2006,(2):57-57
2005年9 ̄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1):98-99
2005年9月-10月,新浪的“中国首届博客大赛”、搜狐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和博客网的“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先后拉开帷幕。与此同时。诸多知名人士纷纷建立博客.与网友开放式交流。博客正在从寡众走向大众。一位国内知名博客说:“2005年或许可以被看成是中国的博客元年。”  相似文献   

6.
张剑虹 《传承》2007,(2):19
“今年1月12日(刘胡兰牺牲60周年纪念日),北京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在武力胁迫下,乡亲们颤抖着,铡死了刘胡兰》。”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较大的改善,而此时凸显个人才能、张扬个性的需求日益突出,博客应运而生,成为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被视为是“草根阶层”表达观点的阵地。博客在2000年兴起,成为一个热门概念,从2001年开始变成主流。2005年可谓博客之年,博客由原来的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还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有些人是为了开博客才上网。真正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博客也是在2005年,美蓉姐姐被选定为中国首部博客电影女主角.再加之新浪“名人博客”的“煽风点火”,博客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国。现在博客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的概念.但这丝毫没有阻碍博客在中国发展的脚步。2005年7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良主持的《2005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短时间内,中国三分之一的网民已成为博客,就在不经意间,博客已经开始从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视角和行为方式,而处于拐点期的互联网已经显现出了巨大的颠覆力量.博客这朵当初的小浪花已经逐渐掀起了人们网络生活的新一轮狂潮……  相似文献   

8.
9月份,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博客自2002年被引入中国后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中国网民1.23亿,82%知道博客,7500多万人阅读博客,近1750万人写博客。博客的出现及迅速发展似乎意味着“草根媒体”时代的到来。事实究竟如何?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新技术,博客确实为人们带来了自由发表的方便。BSP(博客服务提供商)为网民消除了一切技术障碍后,只要会上网的人,会打字的人,只要想说话,都能在博客平台上发表。无怪乎,博客从“草根”生起,在平民中蔓延。不过,博客中所谓的“草根”,只是…  相似文献   

9.
运用博客拓展政治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即Blog一词,源于英文中的web log(网络日志)一词,而“博客”则是参照了“骇客”“黑客”等,进行了中国化翻译的结果。一、博客在中国的普及情况2005年是全球互联网以及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了大众,互联网发展到个人化时代,并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互联网带给社会和网络层面的巨大跃迁。它是个人在经历作为互联网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到信息的创造者、并进而成为机会的创造者这一系列过程后,终于成为互联网的中心,并引发个人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11.
舒圣祥 《人民公安》2006,(20):10-10
北京大学副教授、央视《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月收入一一列出,共计4786元。除公布北大每月给自己的工资,阿忆还像记流水账似的将每月支出一一列出,结果居然是入不敷出。由此证明“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能活下去”。此举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大副教授孔庆东随后力挺阿忆,称这绝非哭穷,只是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真相。诚如阿忆在博客中所言,“俺在正式调入北大之前,早已挣够传说中的外快”。他站出来说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同行们鸣不平:“如果不允许他们去校外讲学,参加某…  相似文献   

12.
《今日海南》2011,(7):20-21
<正>博客、微博是一种以网络作为载体,可以简易迅速地发布信息,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博客凭借着其无可替代的优势,成为了当下一种重要的流行元素。据统计,2010年,中国博客数量已经接近3亿,专家分析,到2015年这一数字很可能将达5亿之多。  相似文献   

13.
“北大教授哭穷”在公众看来,很有点像垄断企业的“亏损报告”,本质上就是一张“涨价的王牌”。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将自己在北大做副教授所得收入一一列出,共计4786元。除公布北大每月给自己的工资外,阿忆还像记流水账似的将每月支出一一列出,最后居然为入不敷出。由此证明“如果不想办法增加收入自救,仅凭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能活下去”。此举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北大副教授孔庆东随后力挺阿忆,称这绝非哭穷,只是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真相。  相似文献   

14.
博客是Blog的音译,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张贴的个人日志,于2002年开始在中国出现。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兴起博客之风,“博客参政”一夜间成了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15.
<正>博客终于爆发了。摆脱了初级阶段的混沌状态,2005年,博客突然来了个加速冲刺,每日数千人的递增速度、门户网站的强势介入、中国首届博客大赛……,你要是稍个不留意,便被它甩在了后头。人们不仅开始了解博客,还开始全民的写作博客。与此同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月6日,我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教授刘筠向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状告本校物理系副教授成如山名誉侵权,从而引发了全国首例工程院院士状告名誉侵权案。刘筠教授系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鱼类发育生物研究室主任。1983年评为发育生物教授,连续当选第六、第七、  相似文献   

17.
翟峰,四川省和广元市人大代表,2005年10月正式开设个人博客,其议题集中于环保和民生,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被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机构评为2006年度“社会责任”十大中国博客。如今,他的博客仍然受到众多网民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最近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2005年是名人博客元年,2006年是名人博客息年,2007年将成为名人电子杂志元年。全球“博客王”徐静蕾在遭遇博客出书的滑铁卢之后,欲悄然隐退,另起炉灶,于4月16日正式出版电子杂志《开啦》,为2007年名人电子杂志元年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9.
方舟子在博客撰文对韩寒自17岁成名以来所发表文章是否属其本人所写提出疑问,引发当事人、媒体和读者的热议。2012年1月18日,韩寒以侵犯名誉权将方舟子诉至法院。从法理角度对此次事件涉及的"代笔"、"质疑"、"侵权"、"举证"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本次事件在法律上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博客在青年中的流行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博客的发展水平因为中国博客们的存在而在世界居于领先,博客走向网络传播的主流的同时,开始走向现实传播的主流.本文针对博客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现状、特征,思考博客究竟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影响?分析博客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就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参与博客的过程中朝着良性发展轨道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