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3·20”前美国对陈水扁在“公投”问题上大加训斥的态度相比,美国近期对陈水扁的态度似乎又大变脸。美国不仅迅速肯定了陈水扁的“就职”演说,称它具有“建设性”,随之又允许吕秀莲过境美国;布什还签署文件要求推动台湾成为世卫组织的观察员。美国还迫不急待地宣布向台湾出售武器,帮助台湾发射针对祖国大陆的间谍卫星,而且还围着台海大搞航母军演,甚至暗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不排除美军直接“进驻”台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四年多来,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总的来说,这些调整未打破以往美国政府对台海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在布什总统第一任初期出现一些偏差,但第二次调整后的台海政策已回到“双轨偏中间”的位置。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3.
张华 《台湾研究》2011,(3):50-54
马英九上台以后,调整陈水扁执政时期不断挑衅大陆、影响美国台海利益的政策,奉行“亲美、友日、和陆”的对外政策。马英九当局的这一政策使台美在短时期内恢复战略互信,双方实质关系进一步提升,但对大陆、美国和台湾三者关系产生了复杂影响。本文拟分析和探讨马英九当局亲美政策的内容、背景因素和影响走势。  相似文献   

4.
最近,随着台岛内部政治情势的变化,跛脚“总统”陈水扁为挽回政治颓势、掌控民进党内外政情,不顾举世反对,悍然推出“终统”政策,此举使因国民党领袖参访大陆而趋于缓解的两岸局势再度滑向不可测境地,从而也使有关各方关于“维持台海现状”的议论再度成为政策宣示和舆论的焦点。然而,多年以来,有关各方对“台海现状”的含义却并无学理和法理的解读,也缺乏条分缕析的解说,这种出于有意或无意的模糊虽在特定情境下确实起过好的作用,但随着时间迁延  相似文献   

5.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过渡期:一方面,2005年起台海局势出现重大转机,两岸整体气氛趋于和缓,“和平双赢”逐渐成为两岸的主流话语与民意选择;另一方面,“台独政权”仍在伺机而动,陈水扁则以“终止国统”为切入点,选择全面靠拢“深绿”,继续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意图把两岸再拉回到过去对抗、紧张的状态。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00年之后,尤其是2005年以来两岸关系中的“变”与“不变”,对当前的台海局势做一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6.
妄称解放军封锁台湾周边海域对金门马祖实施两栖攻击来自台湾东部的打击美国军事专家炒作解放军海军攻台新战法描绘“台海战争”的图景,发布各种版本的“台海战争预言”是美国各研究机构和一批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近年来,无论是作为智囊机构的兰德公司,还是美国其他一些政策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台海战争预言”。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们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从美国的角度出发,或是以  相似文献   

7.
对于留意台海局势的人们来说,今年的春天可谓多事之春:先是岛内的选举和陈水扁的离奇“胜选”给海峡战争与和平之前景投下最大阴云,接着是4月初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此举再掀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干预中国统一大业的“新高潮”,也给观察两岸及亚太军事安全的专门家们提供了最新的分析课题。  相似文献   

8.
林冈 《台湾研究》2007,(5):43-49
如何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两岸人民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之相关的是,美国在维持台海现状和防范台海危机方面,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采取了哪些相关政策。近年一些美国学者专家出版的学术专著,就美国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台海危机的爆发,发表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美方应对台海危机的策略及处理台湾问题的政策底线。  相似文献   

9.
2月27日,陈水扁宣布终止统一纲领,严重冲撞台湾海峡的稳定现状。尽管在宣布有关行动时,他将原本“废除统一纲领”的“废除”二字,修改为“终止”(终统),英文由“abolish”,修订为“cease”,表现出一副要减少文字刺激性的“诚意”,还特别在七点声明中,多次重申他继续坚守不改变台海现状的承诺。然而,根据台湾一贯采用的规定解释,终统和废统两者之间的意义,根本毫无差异,加上他绝口不再重申“四不”,难免让人怀疑,“终统”只是陈水扁刻意在“四不一没有”这个维持现状的现行架构下,打开缺口的首个具体行动,令人对于台海局势的发展,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大陆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与两岸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部分美国学者、前官员重新评估美国对台政策问题。在这场围绕对台政策的辩论中,一批重量级智囊和学者从美国根本利益和美中关系大局出发,提出要求减少乃至放弃对台军售、从台海争端脱身的“弃台”论调,在国际社会和海峡两岸引发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两岸直接“三通”始终是陈水扁当局在大陆政策问题上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过去四年来,在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以及台湾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两岸直接“三通”问题更成为陈水扁当局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上,陈水扁当局在基本延续了李登辉时期的“间接”、“单向”、“有限度”的政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策略手法。由于陈水扁当局对两岸直接“三通”问题采取了拖延策略,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不能实现。本文拟就陈水扁当局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上的策略运用、成因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美国霸权均势政策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为了防范中国发展成为“新的竞争对手和潜在威胁”,美国不断调整了它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力图凭借其超强实力,在两岸之间推行霸权均势政策,以遏制中国的崛起。在此目的的驱使下,美对华对台政策的两重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一方面或明或暗地继续支持“台独”势力大搞分裂活动;另一方面又希望维持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的稳定,维持两岸“分而治之”的现状,试图在美国与两岸的关系中达到谋取最大主动权和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尽管陈水扁“5.20就职演说”显示,其“急独”的两岸政策在各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种种事实表明,其“台独”的立场和本质并没有改变。陈水扁民进党推行的“台独”大陆政策,是造成当前两岸关系严峻局面的根本原因,而且根据各种因素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严峻局面难望好转。  相似文献   

14.
描绘“台海战争”的图景,发布各种版本的“台海战争预言”是美国各研究机构和一批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近年来,无论是作为智囊机构的兰德公司,还是美国其他一些政策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台海战争预言”。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们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从美国的角度出发,或是以美军的作战理念为蓝本,极尽臆测、编造、诋毁之能事。今年9月,美国詹姆斯基金会又推出了新版本的“台海战争预言”。尤基博士在这篇名为《解放军海军对台作战的想定》的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声称,解放军海军将对台湾实施非接触式作战。本刊报道此文绝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对于文中弥漫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逐渐调整了其刚上台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倾向,转而与江泽民主席达成了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共识。特别是去年后半期以来,美国主流社会的对华态度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看来,中美关系经过30年的磨合,已逐渐走向成熟,找到了一条共处之道。古人云“三十而立”,中美关系是该走向成熟了。  相似文献   

16.
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新保守派”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对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产生了如下影响:(1)推动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大战略的形成;(2)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3)推动布什政府执行以美国军事力量为后盾,维持并扩大美国全球霸权的“新里根外交政策”。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布什新政府开始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推行全球民主化改革,对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这与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单极世界,区别只在于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交锋过程中逐步成型,其核心是将威慑与保证融为一体,从而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开始发生摇摆。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系中战略竞争的一面急剧上升,美国对台政策出现了再度战略清晰的迹象。“与台湾交往法”是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战略博弈升级背景下对于美台互动进行“政策更新”的产物。然而,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的清晰化存在固有界限,“一个中国政策”仍然是规锁美台互动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美实力相对此长彼消,中美战略博弈进入高风险系数的“错肩期”,拜登政府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等制造“组合拳”来打压围堵中国大陆。美国对台湾的角色认知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由“棋子”走向“陷阱”,由“打牌”走向“做牌”,由“筹码”走向“挖坑”,对两岸关系由可融促和到防融阻统、由防两岸冲突到防大陆武统台湾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得美国对台政策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往法律化、“联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强化对台湾的“国家化”地位和“协防台湾”的非正式承诺,拉拢盟友集体对华打“台湾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进一步刺激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谋独”幻想,也将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添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9.
“立法院”选举后的变化2004年3月的台湾“总统”大选,寻求连任的陈水扁以2.8万多张选票的极微弱差距击败国亲候选人,尽管这项选举结果被泛蓝阵营批评舞弊,但当时台海两岸的学者几乎一面倒地不看好台湾未来走势,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台湾当局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若不踩刹车,台海终有一战。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轴仍是"分而不独、和而不统";不会"弃台",不会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不会严格按照"一个中国政策"行事,更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不希望两岸关系紧张或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障碍。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走向的因素既包括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和官僚体系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知,也包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活动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但在不同阶段其敏感程度有异,这取决于中国大陆对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的反应与反制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明确中方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