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杰 《党史文汇》2008,(9):48-49
在我们所见到的毛泽东主席像中,有用各种材料制成的,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用纸、金属、瓷和其他材料的,而用木刻版画印制在棉布上的毛主席像,则非常罕见,弥足珍贵。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幅毛主席像呢?  相似文献   

2.
高菊村  苏小波  谭意 《湘潮》2013,(12):38-41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一老领导给我(高菊村)打电话,说他看到有关韶山的一个电视片,其中有人说,在韶山土地改革中,围绕给毛泽东家庭划阶级成分,“争议不休”,贫农、中农、富裕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到,还有人提出要“划地主”,“只因毛泽东是党的领袖、政府主席才未划成”。他问我,毛泽东家庭在土改前3年的经济和土改划成分情况到底如何?我说,我们也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3.
李武 《世纪风采》2008,(5):32-35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活动分子会议上谈到统一战线问题时,曾特别提到“何鸣危险”,要大家引以为戒。1945年8月,毛泽东在赴重庆谈判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了“何呜危险”以外,还没有过随便交枪的事。到底什么是“何鸣危险”?毛泽东为何一再提及此事?这需要从何鸣其人及“何鸣事件”谈起。  相似文献   

4.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5.
陈文君 《学习导报》2010,(22):37-38
记者: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1950年的《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中的“毛主席万岁”,是毛泽东自己加上的。很多读者对此难辨真假。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您能否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历史文献里到底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6.
1998年6月5日,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了98年上海春季古董珍玩拍卖会的主席瓷拍品,上百双眼睛盯住正待拍卖的8只首次面世“瓷碗”.这是8只极漂亮的“梅花饭碗”——釉下五彩瓷,双面彩绘的画面清晰可见,奇美无比;瓷质洁白无瑕,莹润光洁,更衬托出釉下五彩的纯正与古艳,清雅和富丽.这是8只“瓷中精品”,估价已达128万元人民币.这是8只毛主席生活用瓷!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党史天地》2008,(12):31-34
素有“红色瓷都”美誉的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其建置史长达两千余年。 据文献典籍记载:历史上毛泽东曾先后数次到过湖南醴陵,也正是因为毛泽东的一句话从而使醴陵发展成为了新中国举世闻名的“瓷城”。1955年由国家投资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代表当代中国烧造瓷器最高水平的第一个“官窑”——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常道林 《党建文汇》2013,(12):53-53
毛泽东最后一位卫士李丙需老人。在他自己创办的红色教育展览馆里动情地说:“作为毛泽东主席的最后一位卫士,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被誉为红色官窑的湖南国光瓷业集团群力窑一直以生产釉下彩瓷而蜚声海内外,曾先后多次奉命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国家领导人制做礼品用瓷和生活用瓷,其制瓷工艺一直代表着中国当代制瓷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10.
1970年的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老朋友王牧师,几十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斯诺向毛主席提出这一请求。“王牧师?!”毛主席仔细地回想着。“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接着补充了一句。“35年前,35年前……王牧师、牧师、牧师……嗯!是他!”毛泽东想起来了。原来,斯诺想见的“王先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红色牧师”的由来量健吾,上海市郊青浦县人,1891年生,后来成…  相似文献   

11.
滴水洞情思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武汉东湖所写致江青谈“虎气”、“猴气”的信广传中外,信中谈及住在“西方山洞”(因韶山在武汉之西,当时滴水洞是一级禁区,故隐其名)里,致使海内外人士都猜测不到这个神秘的山洞在何处?何名?后来,才逐渐得知洞在韶山,洞名“滴水”。在毛泽东90诞辰时,我应邀与湖南省军区党委扩大会的代表,一起参观了这个距毛泽东旧居上屋场4公里、尚未对外开放的“滴水洞”,始知不是山洞,而是地处三面环山海拔三四百米,群山环抱,J、盆地中,一栋坐北朝南青砖、白墙、绿瓦的平房“滴水洞一号楼”——毛泽东别墅。196…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史天地》2008,(5):38-44,56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中国政权机关。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来后。  相似文献   

13.
1933年春某日,因叛徒告密,陈赓将军于上海被捕。后押送南昌,蒋介石于科学仪器馆(现南昌图书馆)召见陈赓曰:“陈赓,你瘦了。”将军对曰:“瘦吾貌而肥天下。”将军谓蒋氏曰:“校长也瘦了。”蒋氏对曰:“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将军曰:“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哑然。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抗大作整风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杯,“咕咚咕咚”喝之。而后,擦嘴、…  相似文献   

14.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轻吟着毛泽东主席这阙荡气回肠的诗词,我踏上了闽西这片激励着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红色热土。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10,(1):60-60
毛泽东一生酷爱文房四宝,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如此。他每次出巡,必带着他的砚台。20世纪60年代,有一次到安徽,他带了一个小铜墨盒。从石砚换成铜墨盒,是为了避免碰坏,而他这次破例用了安徽省招待所给他准备好的一只墨盒。他将招待所的墨盒放在手上把玩,似乎喜欢上了它的小巧,临走,他与服务员商量:“我跟你们换一下行不?”服务员连说:“行行!主席,您拿走就是。”毛泽东说:“那可不行,我不能随便拿公家的东西。我只能跟你们换。”于是毛泽东用他自己的小铜墨盒换了招待所的大铜墨盒。  相似文献   

18.
李向阳 《湘潮》2012,(1):48-48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全国政协原委员文强是毛泽东表弟”、“毛泽东的母亲与文强的父亲是亲兄妹”。果真如此吗?要弄清楚这个关系,还得从湘乡文姓由四川迁江西之始祖文时(春元)说起。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鸣礼炮28响,轰鸣的炮声震彻大地的同时,也在许多人面前划出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毛泽东为什么让礼炮鸣放28响?这“28”里面,到底隐含着什么不同寻常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李飞 《学习导报》2011,(21):36-37
毛泽东亲自提议为他开追悼会,“留却重任谁承受?”叹的就是他!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3个人开过追悼会:一个张思德,一个陈毅,另一个就是他。在他的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说:“这个人很好,很忠实,很能打仗,很能指挥,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一定要继承他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