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日民族》2014,(2):29-30
<正>云南是少数民族古籍最为丰富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少数民族古籍的传承和使用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一)少数民族古籍不断流失。据统计,除已征集保管的外,云南仍有7万余册(卷)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散存于民间。这部分古籍,由于保管不善(或无保管意识)和其他诸多原因,正不断流  相似文献   

2.
向朝芬 《今日民族》2004,(12):58-59
少数民族古籍是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它几乎囊括了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精华,是少数民族进步发展的根基所在。少数民族古籍与汉族古籍一样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然而,多年来少数民族古籍的搜集保护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目前少数民族古籍现存的状况来看,已到了消亡的边缘,再不采取收集、抢救、保护等积极措施,将永远失去这些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文献收藏机构的图书馆,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理应加入到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  相似文献   

3.
<正>"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是我省首次整理出版的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类图书,标志着具有云南民族团结史文物价值的民族古籍进入了翻译整理出版规划。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而在洋洋大观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中,又存在一批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叙事长诗。这批文学古籍,有的来自汉文正史或野史,有的来自古典小说、唱本、戏剧,大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了各民族的文化审美和精神理念。少数民族古籍的出版,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从事民族古籍出版的民族出版机构,须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打造优质民族古籍出版项目。文章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彝族古歌》的出版为例,探讨了出版环节对民族文献的出版赋值以及民族古籍出版精品的打造,以期对民族古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出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正>4月18日,国家民族文字出版项目《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编纂出版座谈会在昆明举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岭文化名家、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项目负责人普学旺教授,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七编辑部主任李昕蔚编审分别介绍了项目申报立项的目标意义、组织实施及编辑出版情况。来自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今日民族杂志社的相关领导、专家,编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集中讨论了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和云  相似文献   

6.
民族古籍工作重要意义的再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卷性浩繁,汗牛充栋的文献古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整理民族古籍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可以把我国各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妥善保存下来,不至于失传,这是历史所赋予的重要使命;可以为学术研究,尤其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提供较为真实可…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保管机构众多、收藏分散、库房条件不足、立法不健全、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也长期存在。针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古籍分散性、宗教性、国际性特点,边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应上升到边疆治理的高度。在治理主体上,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各收藏机构、企业及民间收藏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治理对象上,改善收藏条件、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开展整理出版、缩微和数字化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入、法制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宣传推广等治理手段。少数民族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因此可以成为边疆治理的手段。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也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助推边疆地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法文化可分为无文字记载的固有法和有文字记载的固有法。民族法对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起着很大的控制、规范、调整作用。社会主义法文化是云南少数民族法认同和变迁的主导。由于历史和社会形态等因素,少数民族传统法文化仍存在着并发挥作用,与社会主义法律产生一些矛盾。少数民族固有法文化对社会主义法文化的认同既需要一定的磨合时期,也需要对本民族法文化中的非认同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法律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大论坛》2013,(4):45-46
王继超代表:少数民族古籍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贵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古籍资源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海南黎族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兰 《新东方》2008,(7):52-55
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海南岛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海南少数民族人口为136万,其中黎族人口117万。众多的黎族人民创造了代表本民族审美情趣和族群标志的社会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和习惯。黎族人民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黎族地处偏远,  相似文献   

11.
《天问》题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光熹 《思想战线》2004,30(1):49-54
《天问》是"天"来"问"人,而不是屈原"问天"。这个"天"并非神秘的天(上帝),而是屈原艺术构思中特指的"天民"。屈原采用借天设问手法,问各家对各种问题的解释、论述以及各种文字记载、口头传闻,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真实可信、有何依据、能否验证、如何求证?这样解读,《天问》题名与作品内容就一气贯通了。  相似文献   

12.
TWENTY YEARS ON     
'Pop!" The gavel in the hands of an Arab official wearing a white robe fell and applause rang out on November 10, 2001, marking China's official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as its 143rd member. Looking back on this historic moment in Doha, capital of Qatar, Huo Jianguo, then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delegation and now Vice Chairman of the China Society fo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Studies, said his Chinese colleagues were excited but also breathed a sigh of relief.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想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三次飞跃各有特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其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是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本文对这三次飞跃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在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性别平等的影响。中国政府对于苏联模式的仿效与借鉴,以"就业权"上的男女平等最为突出,效果最为显著,以至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与生活。改革开放带给中国人的冲击与反思是强烈的,在苏联模式影响、西方女权主义和中国式妇女解放共存并相互影响的今天,苏联模式与影响虽然已经成为历史讨论的话题,但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无疑成为全面了解中国社会、中国妇女以及重新审视性别平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彝文文献长诗积淀了丰厚的彝族历史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载了彝族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事迹,反映了历代彝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体现了彝族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思想激荡、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语境里,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这方面,《阿诗玛》是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析中国牌坊     
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本文从牌坊的起源、分类、建构与内涵等方面对中国牌坊进行了考证与分析,旨在揭示其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积极促进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其人们思想理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Supporters of unification and Taiwan independence advocates view Taiwan's status through radically different logical frameworks. Unification supporters are guided by historical determinism. They believe that because Taiwan was part of China in the past, and because the island's residents have ancestral ties to mainland China, Taiwan is therefore an unalienable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that must be brough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mainland Chinese state. In contrast, advocates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re guided by the logic of pragmatism. In their view, cultural identity does not dictate political identity, and decisions about Taiwan's statu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will of the island's people, rather than by an abstract notion of historic destiny. Both of these approaches are rooted in long‐standing concepts of Chinese identity. Chinese ethnicity has long included both a hereditary and a cultural component. In the past, the cultural component allowed China to absorb populations on its periphery. Today, it serves as an outlet for Taiwan independence supporters seeking to redefine Taiwan as a political entity separate from the mainland Chinese state.  相似文献   

18.
王浩斌 《桂海论丛》2010,26(1):11-14
刘少奇党的思想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力量,而且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为了强化新疆各族群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国人一方面引进新兴的民族学、社会学知识,来描述、辨识这些国族内的"他者";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西北各族群的族源历史与文化特征的书写,强调其与汉族在文化与血缘上的历史纽带与融合,并指出应融合各族群文化共同建构中华民族新文化;最终,提出经由新疆的现代化开发促使新疆走上现代化道路,缩小与其它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华侨博物馆作为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专门机构,其兴建主体、捐赠主体、展陈内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华侨博物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文化认同及中华文化认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方法,它通过具有地域特点的藏品和展览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构建提供了基础和途径。基于这些优势,华侨博物馆将在促进华侨华人乡土认同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