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这不是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而是建立真正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2.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把土地财产权还给农民。这不是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而是建立真正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李昌金  封志科 《小康》2005,(7):13-13
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意味着农民对于土地长期而稳定的承包经营权从此将拥有法律的保障。它向亿万农民表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因此,这部法律的颁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层面,“30年不变”并不为农民普遍接受和欢迎,或者说对于“30年不变”写进法律,许多农民并不领情。笔者以为,就目前多数地方农村实际情况而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不如给予农民承包土地的自决权。尽管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的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包干时的15年不变,发展成后来的30年不变,但农民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反复在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土地纠纷为何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昵?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向农民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不足创业,又没有建立合理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数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了无地可种、无正式工作岗位、无社会保障的流民,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地权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土地法律中对农民地权的保护尚存不足,这是影响土地生产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三农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土地、农民地权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我国土地法律中对农民地权的保护尚存不足,这是影响土地生产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新实 《创造》2008,(10):98-9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有关农村改革与发展问题成为理论争议舆论热议的焦点,其中的一个话题是农民的“地权”。一些人认为要有根本性的变革,就要让土地真正变为农民的资产,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甚至说白了应把“长久不变”的经营性“地权”变成实际的“私有化”,从而可以自行买卖、变现等,并称之为“新土改”政策。  相似文献   

8.
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的新信号。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是农村土地矛盾的深层原因。如何从法律层面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将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永峰 《前沿》2010,(19):75-77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土地权益是农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和利益,是农民维持生存的最低的生活保障。而现今,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我国对于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很不到位,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所以急需我们对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本文拟从经济法的角度对我国现今土地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评析,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夏 《求索》2014,(10):17-21
国家通过"向农民赋权"建构起一套农村地权制度,这种"赋权"将农村视为地权制度缺失的地方,将农民置于无权的地位。但是,农村有以土地的村社共有、平均分配为特征的传统地权习惯,农民凭村庄成员资格获得的地权是一种人格化的地权。地权因其人格化而具有不可交易性,限制土地交易与市场化配置,阻碍国家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强制固化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占有支配关系,在农村建构起物权化的地权制度,为推动土地交易与商品化创造条件。这种无视传统地权的强行建构在农村造成各种紧张,农民通过对各种制度、逻辑的选择性运用来消解这些紧张,抗拒国家力量的深入并维护乡村共同体的相对独立性,使国家地权制度的实际执行发生各种偏离。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土地管理法》第四轮修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伴随着此轮修法,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推动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基本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土地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无疑应在这一背景下来考量。但对如何有效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充分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研究者尚存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框架下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而土地私有制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里,一个离开土地到城市求生存的农民往往是最尴尬的:一方面,他们离开了长期生活的环境和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本;另一方面,农民的户籍身份又让他们难以享受到属于城市的备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失地农民问题成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土地征用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林晓  洪丰 《公民导刊》2011,(10):21-23
9月5日至8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重庆北碚、渝北、涪陵、南川、璧山、梁平等部分区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进行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写作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入手,对何雪峰的《地权的逻辑》一书进行经济解读,并通过关注研究对象群体划分等角度,来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的逻辑过程。最后,提出几点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财富之母。2003年3月1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两年来,重庆市贯彻落实情况如何?2005年6月20日至2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兵分两路,  相似文献   

17.
民间法与国家法双重视野下的农村妇女土地财产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国庆 《求索》2006,(6):134-135
各地的乡规民约在土地使用权上屡屡与国家法发生冲突,比较突出地显现在农村妇女,特别是嫁娶妇女的土地财产权方面。本文以为,由所谓的民间法所规定,妇女婚后不迁出户口者不能享受本村的福利待遇和承包土地的事例已非个别案例,在内陆省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屡有发生。因此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理顺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确保农村妇女的土地财产使用权,实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郭兴利 《求索》2008,(11):154-156
现代破产法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惩罚债务人的法,相反,它是一种理性的市场退出机制,它对各相关方提供平等的机会,甚而有时偏好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赋予个人破产能力有利于达致现代破产法的目的,即平衡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关系,使债务人有机会从沉重的债务负担中解脱出来;同时使债权人公平受偿,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另外,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法律全球化,尤其要求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在各国得到整合从而实现规则的统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公平参与国际竞争与有效利用国际规则都要求我们借鉴国外破产法的成功经验,赋予个人破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从诉讼理论上和程序正义角度详细分析了赋予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合理性,并就如何正确行使量刑建议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徐理结 《创造》2004,(12):44-45
目前。中国的耕地以年均10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到2003年底。国家耕地面积已从原有的19亿5000万亩。锐减到18亿5100万亩。耕地减少。固然有合理的因素。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镇化等。但也有供给价太低廉的因素。低廉的价格。刺激了用地单位的欲望。浪费了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