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丽 《前沿》2013,(20):59-6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大重要了理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实践唯物论是唯物论的核心,历史观则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论是历史观成立的基础,且贯穿于整个历史观两者是相互依存、渗透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变革,说明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具有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从而滑入到唯心主义泥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意来看,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3.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4.
李凤莲 《求索》2008,(4):80-82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马克思不仅坚持从人的生存的整体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构成了人的全面性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在实践基础上的具有目的性的生命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功能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马克思还着重探讨了人的实践存在的本质实现,论证并提出人的实践存在的现实实现的三条基本路径,即人的主体性生成、人的自由个性张扬、人的超越意识激发。  相似文献   

5.
黄顺君 《求索》2012,(7):173-175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所谓的实践不是一种与人无关的实体活动,而是人自身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从感性对象性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实践的本质,实践被理解为人的对象性本质的生成过程,即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生成过程。因而对实践的解读必须从感性对象性活动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唯物论和无神论,必须与唯心主义、有神论划清界限,这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要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还必须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7.
黄顺君 《求索》2013,(3):89-92
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认为,对社会的理解不能从实体的角度上理解,而是应该从实践角度上理解。马克思扬弃了实体社会观,确立了实践社会观。感性对象性关系表达了人与社会的原初关联。在马克思实践社会观视域中,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实质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的社会存在就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和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的化身和对它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8,24(5):21-2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结论和固定的模式,两者都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实践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学专 《今日浙江》2009,(17):19-19
我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巩固扩大了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也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哲学实现了以存在者为本体的传统存在论转向以人的存在--实践为本体的现代存在论的革命性变革.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对这一新哲学的核心作了概括,而<1844年哲学手稿>对这一核心作了充分而深刻的阐述和论证,因此, <手稿>是新哲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常常被人们称为“实践转向”,他把哲学研究的视角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以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更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寻求人类解放道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转向的意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中。要深刻把握这一革命性转换,就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转向作一番深入的审视。传统哲学的困境:实践转向的动因古典哲学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深刻,因而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我国人民从整体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后,它具有更太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近500名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看,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居民的关系仍有各种不同的答案.一些领导干部把自己视为"父母官",虽有爱民的含义,但却不能科学反映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民关系,更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政民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经济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正义是经济生活领域中的正义问题。马克思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过程中 ,无疑受到他所处时代的经济现实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关系的双重批判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环节。诉求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根本目标。扬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方式是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郭强 《理论月刊》2008,(7):11-14
美国学者Allan Megill认为马克思之所以在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排除了"市场"和"政治",是由于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一直坚持以追寻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必然性、可预测性和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理解事物的发展的理性主义的方法.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马克思在学术生涯中坚持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来理解事物的发展,并试图以此发现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追求研究对象中的普遍性和可预测性并不是马克思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立足实践,马克思对现代性既赞扬又批判。正是由于“实践”关怀,他信奉现代性的价值理想,追求人类的幸福和解放;正是在“实践”中,他看到了现代性的各种异化现象,批判了现实和各种理论;也正是革命的“实践”,才有可能进行现代性重建。实践的辩证立场,使马克思的现代性思考富于思想的张力和开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贾孟喜 《岭南学刊》2005,1(6):55-58
马克思把个人看成是现实的、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活动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 中的个人。他从个体视角考察人类历史的基本思想包括:人类历史的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们的 社会历史始终也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人类总体的进步、社会历史的发展,最终都落脚在每一个体 的发展上;未来社会是每个个人都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理论观经历了唯心主义理论观、科学理论观的萌芽、科学理论观的形成三个阶段,从唯心主义走向旧唯物主义,从旧唯物主义转向新唯物主义,最终形成了科学的唯物辩证的理论观。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主义”即科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立足点”,是“新唯物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也是其哲学社会功能的旨归。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就是要求坚持科学实践观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