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最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要点。方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5~2015年完成的38例心脏压塞致死案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致死性心脏压塞好发于男性(71.1%),平均年龄44岁;直接死因血性积液34例,非血性4例;根本死因以疾病多见(73.7%),主要为夹层动脉瘤、冠心病、恶性肿瘤;发病12小时内死亡占75%;涉及医疗行为30例(78.9%),26例无医疗过错(86.7%);疾病致死案件涉及伤病关系15例(39.5%)。结论掌握致死性心脏压塞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鉴定路径是准确完成该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猝死(sudden death)在本质上是指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急速而出乎意料的自然性死亡[1];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特指由于心脏病所引发的猝死,居猝死的各类病因分布之首,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由于此类突发死亡可能牵涉到暴力因素,或被怀疑为暴力死,或真正的暴力死被误报为猝死,故涉及SCD案件的确切死因鉴定  相似文献   

4.
28例心脏挫伤的法医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挫伤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探讨心脏挫伤的分类和分级方法及与成伤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心脏挫伤检查法对28例人体心脏挫伤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并测量挫伤灶的大小。结果肉眼观察,心脏挫伤灶切面一般呈带状、楔形、类圆形或条纹状;观察连续切面,可见其相应的三维形态大致呈类圆盘状、类圆锥体、类球体或线状。显微镜下,挫伤区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出血、心肌纤维断裂和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按出血和变性坏死的程度可将心脏挫伤分为出血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心脏挫伤见于心脏各部位和心壁各层,不同部位的挫伤发生率和类型差异大。以挫伤灶的体积、数量和部位为依据,将心脏挫伤的程度分为4级。结论心脏挫伤的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各部位的挫伤类型和发生率差异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可产生稳定打击速度并可同时测定瞬间冲击速度及冲击力大小的机械式弹性拉力打击器,分别以6.7m/s及8.0m/s速度冲击大胸骨部心前区建立了心脏震荡动物模型,在左右心室压力及心电图监测下冲击后60分钟进行尸体剖验检查,并应用多种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硝酸镧示踪电镜技术对心肌组织学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心前区受冲击瞬间左右心室内压力急骤升高,随即可恢复至正常水平。心电图在冲击后即刻表现为持续短暂的异常心律,逐渐恢复至正常心律。2.心脏血管麻痹性扩张,但宏观及微观均无损伤性所见。3.心肌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损害,心肝细胞膜破裂或通透性增高。本研究提示:心脏震荡者心脏宏观、微观无特殊改变,但超结构及心肌细胞膜轻度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死因、临床症状及法医病理形态学特点,以期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及规范尸体检验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15年本司法鉴定中心受理鉴定的8例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猝死的案例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破裂多见于40岁以下男性,病理分型主要为De Bakey I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1例临床确诊。经基因检测1例确诊为Marfan综合征,1例存在Smad3基因变异。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均无高血压病史,排除外伤,均未见高血压病相关病理学改变,镜下大动脉检见弹力纤维减少、平滑肌减少、囊性中膜变性、炎细胞浸润等改变,某些案例还见于中动脉。结论非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学和炎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常常波及全身多血管病变的特点。尸检时除了系统检验大血管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全身的中动脉进行检验,建议积极进行基因检测,探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原因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大体病理学数据,为不明原因的猝死鉴定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2010—2020年行法医病理鉴定的167例成人SCD案件,汇总SCD案例的大体病理学检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死因的特征。结果 男、女性SCD案例比例3.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引起SCD的首要原因,主要分布于40岁以上的人群。心肌炎导致的猝死主要分布于年轻群体,平均死亡年龄为(34.00±9.55)岁。分析不同原因SCD的心脏病理学参数差异发现,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猝死者的主动脉瓣瓣环周径多呈明显扩张(P<0.05)。男性主动脉瘤或动脉夹层和合并死因组的心脏质量增大,合并死因组的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瓣环均扩张(P<0.05)。结论 不同原因SCD存在多个大体病理学测量指标差异,在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推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是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因不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造成诸多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重症感染;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死亡,甚至猝死。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例1某男,15岁,确诊1型糖尿病5年,一年前  相似文献   

9.
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特点.方法 对142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与62例非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的血清IgE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敏性休克死亡大多发生于医疗机构,占77.46%.采用单纯静脉给药方式致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占53.5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生前治疗药物中占有重要比例.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多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非过敏性休克死亡组的血清IgE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休克死亡案例死因鉴定应根据案情、解剖检验结果及血清IgE水平等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相似文献   

10.
意外电击死21例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建国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1998,14(2):89-89,91
皮肤电流损伤是诊断电击死的主要依据。经对21例意外电击死案例进行系统法医病理学检查后发现:肉眼具典型电流斑者仅6例(29%),光镜下形态改变与其他学者描述基本一致。非典型电流斑形态多样化,以单纯性表皮剥脱多见。体内器官病理学变化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是各种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近年来研究冠心病猝死的有效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冠心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法医检案中,常把结膜出血作为判断机械性窒息死亡重要体表征象之一,但在非窒息死亡的案例中,亦可见结膜出血现象。如何区别二种结膜出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复习相关文献,结合尸检发现,对结膜出血的病理特点及在法医学鉴定中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讨论。1材料来源1.1材料本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少见,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遇到的10例伤害致死、致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就其损伤形成原因、机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的规律特点,进行探讨.案例资料本文所报10例,系近年故意伤害致死或致残案件.提取的尸体脑组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3例进行了神经轴索特殊染色,最后认定系由于头颅外伤致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肾上腺出血与个体死亡原因、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 对82例。肾上腺出血的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肾上腺出血在猝死、感染、外伤和窒息中最多见。(2)肾上腺出血男性多于女性。猝死、外伤和中毒的肾上腺出血多见于青壮年,感染以幼儿多见,窒息主要为胎儿和新生儿。(3)猝死和窒息的肾上腺出血部位主要在髓质,感染以皮质出血为主,外伤在包膜和髓质的出血概率相等。结论 在法医检案过程中,肾上腺出血可以为寻找死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brain injuries,BI)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损伤,在暴力性死亡中占首要位置。当颅脑损伤合并继发性损伤、并发症时,客观评价原发性颅脑损伤、继发性损伤以及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127例颅脑损伤法医病理学分析探讨,以期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性猝死(SCD)的特点、病理基础及致死因素和诱因等。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97例心性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97例SCD患者中,冠心痛猝死38例,心肌炎23例,心肌痛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肺栓塞4例。结论SCD病程短骤、凶险,以老年男性多见,冠心病占首位。由于猝死的因素繁多,因此对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签定结论。  相似文献   

17.
猝死360例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就所经验的360例猝死尸检资料进行了法医病理学研究,发现: 1.猝死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和年龄差:男为女的2倍,40~50岁年龄组性别差达3倍强;  相似文献   

18.
Zhao XJ  Yang LY  Yang YJ  Bai J  Fan SL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11,27(6):434-43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猝死的法医学特征。方法收集96例因冠心病而猝死的案例,并将其分为血栓形成组与无血栓形成组,对发病时间、诱因、病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都以男性为主,在季节和时间节律分布、诱因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中年龄〈40岁发病率更高;血栓形成组的心脏质量和冠脉狭窄程度低于无血栓形成组,而两组冠脉粥样硬化累及的支数(≥2)、累及长度及合并心梗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栓形成组有低于无血栓形成组的趋势。结论两组人群都以男性为主且发病诱因、冠脉病变部位及致死机制相似,但血栓形成组的发病年龄较轻,心脏的病变程度较低,法医学解剖中当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窒息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1982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所作160例窒息死亡尸体剖验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窒息死亡案例占整个法医学检案的9.9%,年龄:30~39岁的死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9.4%,平均年龄为31.25岁。性别:男性103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81∶1。死亡方式:意外死亡最多(63.1%),其次为自杀(24.4%)和他杀(12.5%)。死亡原因:缢死最多(21.9%),其次为CO中毒(17.5%)、溺死(16.25%)等。医疗纠纷共计39例,均为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生在乡镇医院和县级医院(76.92%)。结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安全隐患意识等是减少窒息死亡的重要手段。提高城乡医疗水平,加强窒息急诊抢救的临床技能是防止窒息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