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2.
我的爷爷和奶奶同龄,已85岁。二老住在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身子骨都还不错。怕他们寂寞,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带着妻儿,上门送热闹去。每当儿子响亮地叫“太太”时,两位老人就会笑开了花。能不开心吗?我们这是四代同堂啊。爷爷常感慨:放在30年前,这是做梦都做不到的。  相似文献   

3.
在海那一边     
10多年前去厦门。登上鼓浪屿日光岩,眺望大海,惊涛拍岸,水天苍茫。导游顺着郑成功雕像挺立的地方告诉我,站在这里,出门见金(门),抬头望台,往深处去,在海那一边,就是宝岛台湾。海峡的隔断,谁也看不清对方。那时我就在想,要是哪一天能到海那一边走走就好了。  相似文献   

4.
母亲不愿离开老屋,是因为她走不出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包括对远方儿女的爱。  相似文献   

5.
龙敏 《台声》2023,(2):56-57
<正>“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就想着落叶归根的事情。”辞掉台湾高科技企业的工作,回到祖籍地福建龙岩漳平市,陈耘嘉接过父亲的担子,种起了“南方嘉木”——茶。在2022年12月的第十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上,“80后”的岳山嘉茗茶庄园主理人陈耘嘉分享了跨越海峡的三代茶缘。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我们家起床最早的人。母亲一早起来洗脸、梳头、扫地、做饭,忙忙碌碌着,一直到我和姐姐起了床,她也没有闲下来。那时我和姐姐还都在上小学,学校离我们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我们要出家门时,母亲不管手里在忙什么,总不忘嘱咐我们一声:“中午早点回来”(那时的学校中午是没有午饭的)我们自顾走我们的路,每一次都是很随便地回她一句:“知道了!”其实出了家门我们就把母亲的话像风一样地忘到了身后。每一次我们都是在外面疯玩到肚子咕咕作响、再也忍不住饿时才想起回家的。母亲总会先于我们的脚步抵达家门时给我们开开门,…  相似文献   

7.
吕文秀 《台声》2011,(2):68-69
又是一年春来早,又是新桃换旧符。时间流逝,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远在海峡对岸的亲人,想起我在台湾度过的那个特殊的春节。  相似文献   

8.
罗丹 《台声》2013,(2):83-83
常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些往事、那些感触,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和叮嘱 当我年幼还不懂事的时候,经常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姓门而我姓罗啊?爷爷总是告诉我:“你要记得我们家的根在台湾新竹,咱们家姓罗。”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跟我解释过原因。也许是我渐渐成长,也许是爷爷年纪大了更愿意回忆往事,这些年爷爷常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爷爷达一一代老台胞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9.
“亲莫过于骨肉,哀莫大于分离。儿女飞得再高,总也飞不出母亲那殷殷盼归的眼神……”   “有台湾两千多万民众的支持,有大陆十几亿人民做坚强后盾,我们一定能在海峡两岸架起一座宏伟的大桥……”   “山难分,水难割,待到秋来桐叶落,一片归帆向祖国……” 2000年 7月 29日,古城开封,在一个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上,一声声含泪带哭的稚嫩呼唤,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   这是省邮政局、省集邮协会,为配合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台办、教育部、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祖国宝岛台湾在我心中”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而组织的…  相似文献   

10.
归航     
前几天,正在法国留学的小女儿回北京度暑假,她带回了满屋子的欢欣,也使家中热闹了许多。看着3个均已长大成人的儿女,我不禁暗自感叹,14年前,雨辰和我决定从台湾回祖国定居时,他们只是稚气未脱的孩子,就像三只在海上漂荡的小舟,在我们的带领下,归至航线,回到祖国母亲的港湾。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些已熟络或仍陌生的朋友好奇地问起我们定居北京的动机。是啊,别离所有亲朋友好,放弃正有的功名成就,在不惑之年选择与台湾数十年元联系、无交流的北京作为起点重新开始,这需要的勇气与决心是让人难以想象的。记得80年代初的台湾,…  相似文献   

11.
茅草情结     
茅草情结□关劲潮离别处于黄河故道的家乡几十年了,可总也走不出那黄涛漫卷似的沙丘,总也走不出沙窝里茂长的茅草丛。茅草随着季节的变易而幻化着不同的色彩,我也随着季节的变易走在不同色彩的茅草丛中。茅草是黄河故道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草,很多人并不把它看得多么...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新春佳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且难忘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年,一位阔别近半个世纪海峡对岸的亲人,回到了大陆风光秀丽的皖南池州姐姐家过年。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但每年新春来临之时,我那年逾古稀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地念叨着台湾的亲人,会情不自禁地述说起那年的年夜饭。  相似文献   

13.
正应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邀请,1月12日,全国台联台籍青年(福建)参访团一行11人开始了为期7天的台湾行。这是一趟交心之旅.学习之旅,更是一趟圆梦之旅。分离——那一抹沉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相似文献   

14.
就这么走了。一个,两个,三个……秋天了,天依旧蓝,大地依旧绿,时光在走,那日子也还是一天天地过。大街上,仍淌着很多的颜色,那就是生意呀;田野里,秋熟的气味正在随风播散,那就是收获啊;天明的时候,公鸡也依然打鸣;斗转星移,那岁月不还正年轻吗?可是,他,他们,就这样走了?是呀,这是职责。在和平的日子里,就因为头顶着这枚“国徽”,就因为身穿着这身警服,说去就去了,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孩子尚小,女人也还年轻,父亲年迈,母亲尚在病中,可人就这样没了。是呀,有荣誉,有名声,有“烈士”的光荣称号,那人呢,那…  相似文献   

15.
母亲放心了     
仲夏的一天,我从祖国的北京,来到香港.我和居住在台湾的母亲相约在那里见面. 我本来也生在台湾.当我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了谋求职业,和母亲一起带着我来到大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到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参加了工作,第二年,父母又迁回台湾.我已是五十五岁的人,可是我和母亲分离却已有三十七年了. 一九八○年初,我头一次得到了在台湾的亲人的消息:父亲已经过世,母亲仍健在,五个妹妹均已成家;还有一个弟弟是母亲到台湾后生的.七十多岁的老母知道我还活在世上,自然也是喜出望外. 但母亲总担心我在大陆穷困,难以度日.老人家通过亲戚带来的头一个口信便是:“实在不好过的话,就想办法出来吧!”母亲  相似文献   

16.
游子吟     
当母亲熟稔牵挂的日子,游子在天涯猎梦. 游子宛若风筝,在母亲那浑浊的视线里愈飘愈远.母亲紧紧拽住那条长长的牵持着游子的线,久久不肯松开,后来她索性就在土屋前的那棵老梧桐树下将线头牢牢地系在了心里,从此游子走出了母亲的视线,却怎么也走不出母亲那系着线头的心.  相似文献   

17.
每逢佳节亦思友。壬辰年的春节来,临,这几天我忙着写贺卡、打电话,发“伊妹几”,向多年来结交的台湾好友致以最良好的祝福。每当听到电话那头的欢声笑语,每当收到来自海峡彼岸的邮件,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是“三通”造福了两岸民众。  相似文献   

18.
台湾聋哑青年陈崇渊先生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寻找一个有共同“语言”、志同道合的聋哑姑娘为终身伴侣。但是,多年来,在台湾他始终难以完成这个愿望。最近,陈先生终于美梦成真。   今年 10月13日,陈先生与广东省兴宁市聋哑姑娘刘清芳来到梅州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熟悉他俩的人说,他们的结合完全靠缘分。   陈先生今年 35岁,出生在台湾省新竹县北埔乡。 4岁时因发高烧导致聋哑。去年,他母亲去世了,母亲是带着遗憾走的,她多么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立业,看一看自己的儿媳妇啊!   母亲走后,陈…  相似文献   

19.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一唱起这悠扬动听的歌儿,那跌宕动人的旋律使每个远离家乡的高原儿女心底涌出浓浓的乡情。  相似文献   

20.
走进一首歌里。我们在爱的路上,唱起了跨越海峡的歌声,悠游于山水灵秀情意浓浓的乐章。这首歌,是台北大学生小范唱的台湾歌曲《爱的路上千万里》,那亲切流畅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回响,久不散去。那年金秋十月,宜兰旅行社邀请我们文工团到台湾演出。联欢会上,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走出来。“我是小范,非常高兴给大家导游,我唱一首台湾歌曲。”刚拿起话筒,又补了一句:“我是在艺术家面前班门弄斧,为的是表达我的心意。”大家都笑了。他唱起:“爱的路千万里我们走过去,别彷徨别犹豫我和你在一起……”是啊,爱的路上千万里,从那天起我们踏上了宝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