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当前地球自然生态条件下,学习和效法自然生态规律,并用于指导人类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重新审视西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注意调控西部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提高西部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化水平,把生态建设与西部的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西部的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21世纪文明发展观的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徐徐落下帷幕,人类正在跨入基督诞生后的第三个千年盛世。百年与千年相交,使21世纪更增添了几多浪漫的色彩。然而,世纪回眸与新的千纪前瞻,却使我们深刻感到,新的世纪,...  相似文献   

5.
王锐 《传承》2009,(11)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党的又一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王锐 《传承》2009,(22):30-31
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党的又一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赵俊俊 《中国发展》2008,8(3):13-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要求。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而且是解决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诸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一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要完善环保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孙润秀 《前沿》2010,(7):176-178
在通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生态教育不仅是使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转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肩负起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需要,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胡晓 《重庆行政》2013,14(4):27-28
重庆作为我国新兴的直辖市,既是大城市又是大农村,有着农村面积广阔和农业比重大的特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为重庆的农业现代化提出的紧迫任务,也为重庆的农业现代之路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选择。一、生态文明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生态文明是文明的高级形态所谓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盖志毅 《前沿》2011,(5):4-9
匈奴的生态文明表现为敬重自然的生态意识和根据气候变化创造伟大游牧文明。从匈奴肇始,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形成了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和意识,形成了对多种自然形态的崇拜;游牧的经营方式为以后的游牧民族所继承。其现代意义体现在,为人类留下了一个在现代社会前较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生态智慧;在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态文明应对目前的主流文明——现代文明进行逆向传播,对全球化在内的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甚至批判。  相似文献   

12.
傅治平 《湖湘论坛》2007,20(4):39-42
第四文明,又叫生态文明,这是一种被生态环境逼出来的文明.从社会文明发展的纵向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社会文明的横向面看,随着环境的恶化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生态文明的主体地位必将被不断提升,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一种文明.今天,我们只有"四大文明"共建,做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哲学蕴含。它集中体现了自然观的转变、实践观的变革、伦理观的扩大和发展观的深化。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的实践理念;关爱自然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4.
COORDINATING and unify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def ining challenge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Covering 51,2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population of 20 million, the zone will become a national, or even 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谋昌 《长白学刊》2007,(2):138-140
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中华民族将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三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人的生态生存是人的实践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内在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不是与之并列.人类正在力图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文明尚不存在.思考和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坚持把重心放在保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上.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是,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得以保障前提下,谋划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文明的可持续性、生态的系统整体性、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互补性、发展的知识性和实现目的的条件性等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