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法治社会,法治的重心就是治权,即必须以法律至上为原则,法律高于权力,权力受法律制约;以民主政治为基础,建立一种主权在民的政治、权力制约政治、程序性政治以及公开政治,从而使国家权力向良好的目标运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巨大进步,往往是以历史的巨大灾难为代价的。“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由于不重视民主法制而最终导致民主法制的毁灭,国家的混乱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这是中国人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这种代价,为今天的中国全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最初始的动力,而这一动力的启动者就是邓小平同志。依法治权思想是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防止权力的寻租和腐败,防止专制和独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党的领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正因为这样,政党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就有着独特的政治意义。政党建设不仅仅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身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提升,更需要党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法治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石和杠杆。通过法治建设,完善一系列有关涉农法律制度,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项任务的实现和新农村社会有序运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就是法治。法治与人治的本质区别就是法和权的地位问题。只有坚持依法治权才能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进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前我国权力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方面强化依法治权,以依法为基石,以治人为核心,以公开为关键,以健制为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人性张扬与传统道德的对立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国是一个"以德治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文明古国."德治"即德政之治,它是以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作为统治手段和社会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历代统治者都是实行"以德治国"、"德主刑辅"的统治方式作为管理国家和调整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治国问题上的以德治政和以法治政的争论,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①孟子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孔、孟创立的"德治"思想,为后代的德治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道德教化为治国之根本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一、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治国家”依其语义,很容易当然地解释为国家以法而治,即英文的(rule of Law),但国家“依法而治”所涉及者,到底是单纯国家的统治手段(方式),抑或是此制度本身即含有国家的目的在焉!前者明显地是以法来取代传统以实力统治国家的手段,其注重的是手段层面。因此,公法学即将之称为形式意义的法治主义。基于此理念所成立之法治国,即可称为形式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强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有利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清官情结。清官的秉公执法和高尚品德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所必需的 ,而中国人心中浓厚的清官意识则不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我们对清官应该作认真的分析 ,消除其封建制度的烙印 ,吸收其合理成份 ,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做一个现代意义的清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人大制定了大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在法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达到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我们需要不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确立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依然困难重重,问题颇多,我们要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保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而且是一个现实的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司法体制改革,厘定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基于法治的本质属性、特殊功能和社会作用,其可以并且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治是现代行政的核心原则,是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在我国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对外开放,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研究行政法治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中几个最迫切的问题,要树立法律的权威,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和观念、树立司法权威,转变党对司法工作领导的方式,由各级党委副书记兼任地方各级法院院长。  相似文献   

17.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节英 《理论前沿》2008,(15):32-3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关键在于树立法律权威、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战后 ,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加快行政程序法立法的步伐。其基本指导思想是 :通过建立相关的程序法律制度来约束不断扩张的行政权 ,从而切实保证社会公正的实现。关于这种由传统的“分权制衡”理念进一步形成“依法治权”的制度体系及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法制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的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又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人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法治作保障。本文从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角度论述了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