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中产阶级群体的增加,互联网、节能、旅游、体育、环保、养老等成为大有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打造大健康产业潜力无限。铜仁最大的价值、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生态。铜仁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与健康产业等多角度探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关注生态、重视生态,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挖掘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习总书记于2005年8月任浙江省委书记在湖州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提出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并要求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提升资源型产业。这为贵阳市资源型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落实市委的决定,确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产业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必须对制约贵阳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制度安排,运用政策工具引导资源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蔬菜主产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对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丰富市场、平抑菜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江西省县域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蔬菜产业就必须走品牌、绿色、生态、规模、效益、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加快发展生态养生产业,是铜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大生态和大健康跨越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大生态和大健康产品供给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把铜仁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一、跳出铜仁看铜仁,铜仁生态功能十分重要(一)铜仁是全国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铜仁市是全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极重要区。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选择以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模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和指导思想,大力构建生态环境体系,大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大力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大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大健康跨域工程是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三大跨域工程之一。健康、养生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铜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乎全市的民生福祉,而且还关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产业,是建设健康铜仁、生态铜仁、绿色铜仁、培育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铜仁未来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生与养老产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片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具有主体功能分区的定位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明显的政策优势等,同时生态产业面临着缺乏规模支撑、技术支撑、环境支撑等困境。必须摸清发展生态产业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找准发展生态产业的主要领域,形成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生态产业发展体系,从法律、政策、技术、文化等方面构建该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2018年7月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做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统筹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和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加快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生态化作为一种更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具备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基础,鄱阳湖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在于:构建生态破坏型产业的替换机制;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旅游业;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相关产业的配套与拓展;完善与实施绿色GDP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具备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条件,协同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是贵州实现绿色发展的科学性、必然性选择。这既不是生态与产业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考察生态与产业,而是要凸显出生态产业化对经济的贡献程度、产业生态化正外部性效应的生态产业链条形成和壮大过程。具体实现路径是贵州五大新兴产业集中发力,以大数据为抓手融入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走生态产业之路,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是渝东南片区二区四县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与现实选择。渝东南片区生态产业发展面临产业转型难度大、重大交通项目布局偏少、配套机制体制尚不健全、承接周边能力逐渐弱化的困境。渝东南片区的生态产业体系应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旅游业,这三大产业缺一不可,不仅各自形成产业链,而且相互之间也存在互惠共生、相互依赖的关系,由此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完整系统和生态产业网络。  相似文献   

12.
摘要:发展生态产业是乌江流域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迫切的选择,但现状并不乐观,提高经济总量和增加社会综合效益的矛盾相互交织,发展生态产业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辅以县域之间的对比分析,在准确把握乌江流域社会发展背景、生态环境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乌江流域生态产业体系,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三个方面,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重新规划乌江流域的发展道路,率先建成国内领先的流域生态产业发展范式,使其成为三峡库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化生态化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实践起步较早,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发展模式,但总体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均衡。文章以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实践为例,针对各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在探索全市生态资源供给的基础上,提出毕节市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文山保护行动”和“森林文山”建设,坚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截至2017年底,已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2个、州级生态村227个。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为云南提出了“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为云南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产业发展新方略。  相似文献   

16.
农业生态发展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将是今后数十年马边的重点发展方向,做好扶贫开发,抓好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是重要内容之一。彝族传统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马边民族文化独特鲜明、丰富多彩,但马边文化产业却数量少、规模小,马边文化产业扶贫开发任重道远,要重点抓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尽快拟定马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扶贫试点县,出台相关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整理生成一批文化旅游开发招商项目,让马边文化旅游产业迅速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7.
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凤娜 《理论前沿》2008,(18):36-37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实现产业生态化对策主要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化管理;建立有利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贵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及政策环境,提出我市应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并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设立梵净山生态养生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是顺应全国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优化全省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选择。本文认为,铜仁市要充分发挥优势条件按照"一核一中心一圈两翼"进行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发展与生态的协调问题。因此,探讨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如何正确处理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