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铜仁市充分利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外商,加大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进了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一、铜仁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铜仁市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自然环境优美,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完整,乡村文化丰富多彩,山区农业特色突出,对市内市外的市民充满吸引力。近年来,铜仁市依托"一山两江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  相似文献   

2.
在铜仁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扶贫、企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是极其重要的脱贫措施,从信息管理、政策支持、深化改革、产业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精准施策,探索既切合铜仁实际、又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脱贫攻坚路径,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实现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3.
2015年,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后提出"按照‘高一格’要求扶贫,为全省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当好示范,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在对贵阳市"高一格"扶贫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后,得出了扶贫、脱贫机制和路径方面的系列启示:机制方面需构建有效的多元主体扶贫协同机制、构建有效稳定的扶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有效的绿色产业扶贫机等;路径方面"脱贫"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需以具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载体、需有"恒产"等。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巩固已有的脱贫攻坚成果,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分析致贫原因和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好政策衔接、激发内生动力以及协同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等方面,探索脱贫攻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铜仁市扶贫攻坚成效显著,但贫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需进一步探索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创新脱贫体制机制,转变脱贫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铜仁市脱贫攻坚战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此,探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路径与方法,为脱贫攻坚与乡村融合发展提供长期动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且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求"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云南省龙陵县近年来把石斛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找准优势,积极拓展新思路,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引领乡村振兴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于3月23日召开的全省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科学有效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云南农业大学作为引领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农业人才,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铜仁市加快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随着地方经济结构板块不断发生变化,铜仁市高效农业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如何将现代山地与高效农业结合起来,是铜仁当前发展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铜仁市农业发展现状(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以市场为导向,发挥铜仁市良好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产业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宿州市探索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创新意义。特别是联合体内农业龙头企业等三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各自所长,有效破解了资金、技术、市场等诸多难题,顺应了经济新常态下"三农"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成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贫困村摘帽的难点主要是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的难点主要是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为推动贫困村产业扶贫和集体经济发展,文章在总结横县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促进产业融合、引育新型经营主体、补齐基础设施和服务短板、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贫困村扶贫示范园提质增效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将建成国内、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调研发现,乐山市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领不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不充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农产品品牌优势不强,农民持续增收缺乏新的动力。为此,要坚持园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聚焦产业“三化”,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培育,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此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战略交汇期,在实践中探索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与精准扶贫微观政策有效衔接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交汇点,在党建引领、产业支撑、主体力量等方面加强统筹衔接,协同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因需施策,对不同地区的脱贫攻坚现状和振兴情况加强调查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确保脱贫高质量、可持续,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提升,让广大群众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伟大实践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园区是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基础,以一定规模和相对稳定土地为载体,进行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展示及推广、优良种苗繁育、实用技术培训、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本文通过对铜仁市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性为提出农业园区建设对策,推动我市农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迈上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虽然脱贫攻坚的侧重点是解决"脱贫"问题,乡村振兴的侧重点是解决"振兴"问题,但两者的共通点都是旨在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以来,通山县充分认识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紧迫性,以钉钉子的精神拿出务实管用的贯彻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一项一项抓落实抓推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树立鲜明导向,下好脱贫攻坚一盘棋一是坚持干部带头,发挥一线指挥作用。通山县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力促"双联"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着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破解制约发展难题。今年来,突出产业扶贫,着力在"带"字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为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该市农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就铜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铜仁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促进铜仁市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是脱贫地区农村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的“推进器”,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路径。本文针对5年过渡期的脱贫农村,通过驻扎式调研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政策存在双重价值取向与脱贫地区农户严重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相矛盾的现实困境和政府主导下产业发展的适度规模取向与小农户经营主体地位相矛盾的现实困境,并对这些现实困境存在的原因从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防贫”策略,明确区分“防贫”和“致富”的工作目标;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降低产业扶贫项目经营风险;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克服扶贫项目短期化行为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云茶产业是云南的传统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是推进云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产业,是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15个州(市)100多个县(市、区)产茶,有茶农600多万,涉茶人口1100多万,云茶正从一产独优逐步迈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态势。2019年,云茶产业发展呈现"面积产量稳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对云南而言,做好2020年的"三农"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聚焦重点,强化举措,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抓好。抓好产业扶贫。目前,全省有近2.95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165.71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人口的97.54%。2020年,我们要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夯实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的物质基础。一是做实扶贫产业项目库。这是一项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