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政治日渐热门,有其独具的特质。网络政治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执网能力建设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务,推进和运用网络党建是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对社会上重大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成为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应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强互联网立法,利用法律手段实施监管;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实行有效把关;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地方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因素,有效控制互联网的不利影响,提高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执政能力,己成为我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要充分重视网络舆论,二要及时公开执政信息,三要加强网络舆论分析,四要加强网络引导,五要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六要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各个角落的扩张,网络政治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执网能力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务,推进和运用网络党建是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5.
网络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和愉悦的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平台和工具:网络渗透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挑战;网络舆论成为影响政治决策的民意表达新渠道;网络参与使传统政治参与体制面临新挑战;网络恐怖主义是影响政治稳定的恐怖主义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又是挑战。我们要扬长避短,努力把网络作为党执政的重要手段,积极发挥网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发挥党在网络舆论中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网络平台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努力实现由管理网络到建设网络、运用网络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是当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关乎党长期执政、关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探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网络舆论引导,需要从思想政治学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要素入手,全面系统地梳理不同生命周期下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的路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基层党校在加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力度、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提高干部"五个能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建设先进文化方面,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宣传舆论等意识形态部门共同承担着特殊使命。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化和信息化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生态和政治生活。当前中国共产党适应时代诉求,在实施"网络执政",提升"执网能力"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五个方面:(1)多元化信息给思想建设/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2)网络社会给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挑战;(3)"网络赋权"对权力结构带来的挑战;(4)网络谣言对于稳定型执政诉求的挑战;(5)执网能力不足对执政公信力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且将之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语境中,强调在法治化与规范化的基础上,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合法利益诉求,主动适应网络社会,不断提升网络执政现代化能力,从而进一步夯实网络化时代执政的群众根基。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公共舆论在民意表达、社会预警、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民主教育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有助于在公共权力与公民言论之间搭建一个对话平台。但不容否认,受眼球效应和广场政治因素的制约,网络公共舆论的持久性与可控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由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性保障的欠缺,使得政府对网络舆论的积极回应不足,由此影响到网络公共舆论与现实政治的良性互动和对接,进而削弱了网络公共舆论政治效能的发挥。而要克服上述局限,出路在于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有效导引网络公共舆论。具体说来,应着力实现由管制到善治的理念转变、由一元到多元的主体转变和由对抗到对话的方式转变,最终使网络公共舆论趋于成熟与文明。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党执政为民、巩固执政社会基础、实现执政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董连翔 《理论前沿》2004,(24):35-3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眼党的执政能力的现状,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上述五大执政能力的提出,突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构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提高五大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齐冬梅 《理论前沿》2009,(15):F0002-F0002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应对执政挑战的经验,总结应对执政挑战的历史经验教训,有助于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应对执政挑战的能力。现今,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挑战,首先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其次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最后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政治参与主体的大众化、政治组织形态的虚拟化、公众民意表达的碎片化、主流舆论传播信息弱化等诸多"不适"。面对这一境况,通过塑造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新形象、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监控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新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受利益化、民意化、非理性化等因素的影响,民间网络舆论与官方舆论的分离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危机此起彼伏。新形势下界定网络舆论危机,按照网络舆论的形成规律,可以总结出有组织-有利益、无组织-有利益、有组织-无利益、无组织-无利益等四类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针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采取相应的阶段应对策略,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使得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面临新的挑战、困难。为切实改善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基础,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现代政治的客观规律,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发挥人民群众在政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健全法治和程序上的保障机制,切实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网络场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理路。立足于党的形象建构的结构性要素,可以从主体、介体、客体、环体四个维度梳理出网络场域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的逻辑。具体逻辑为:从提升执政实绩、提高治理能力、展现优良作风等方面丰富党的政治实践的主体逻辑,从讲好党的故事、完善党的话语体系、灵活运用传播载体等方面优化媒介传播过程的介体逻辑,从规范利益表达秩序、凝聚网络价值共识、涵养理性平和心态等方面促成网民理性反应的客体逻辑,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推动网络技术升级等方面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环体逻辑。  相似文献   

1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建党83周年前夕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利用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从而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抓紧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得不应战,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直接动因;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创造了重大的机遇,这是我们加强网络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