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经济乏力、村落空心化、乡土文化衰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农民增收与继承传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等矛盾,通过以政府为主导,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传统村落特色产业;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乡村人才吸引力;以文化为抓手,加强对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民生供给为保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真正实现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内容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与活态技艺,对其予以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民族传统村落的法律保护存在着缺乏国家专项立法、重要文化因素存在法律空白、现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针对村落主体基本权利关照缺失等问题,当务之急,是通过采取构建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法、建立原住民基本权利保障条例、加强行业组织建设以及建立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方能实现民族传统村落及其文化内容的全面性、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寄托着各族儿女的乡愁。近年来,漳州市对传统村落及古建筑、文物加大保护力度,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村民保护意识淡漠,"自然性颓废"趋势还在蔓延,新村建设与古村保护的矛盾,保护职能缺位维护资金不足等。加强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保护开发的对策思路包括:加强宣传指导,提高文化自觉;制定详细规划,明确思路目标;建立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分级申报认定,科学规范整治;合理开发利用,恢复村落生机;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多元投入。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中国积淀文化、传承文明的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城镇化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而传统村落保护,对于青岛市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传统村落保护入手,对青岛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的优劣势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多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的自然形态和典型建筑是空间的见证物,附着在建筑物上的非物质文化是当时居民们生活形态、精神气质、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这些文明因素既是中国传统人文智慧和精神的体现,也是治疗"精神断层"的城市病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对于促进城市多元文明共存,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当下传统村落与城市和谐共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共同体",正是珠海传统村落本身之于城市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传统村落"活化"保护的路径探究要区别对待,充分运用各种保护方法使传统村落与"城市共同体"共生共同发展,把我们的城市打造成为充满魅力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村落由于改变了其民族的根本特征——游牧,造成了其村落式微现状更加严重。对传统村落保护认识不足所造成的人为破坏、开发破坏等,也给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制约和负面影响。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之时,应更多地考虑本省村落发展的现状,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选择符合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村落自生秩序与国家权力的基础上,可以从两者间关系演变的角度呈现村落转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村落因为"权力的文化网络"而能够与国家实现较好的衔接,并保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近代以来开始的急切的国家政权建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击了村落的自生秩序,不仅没有实现国家与村落的有效衔接,反而出现国家政权普遍的"内卷化";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全能国家的原因致使村落自生秩序再次受到全面冲击和压抑,结果是强大的党政体系主导村落的一切事务,因而谈不上村落与国家的衔接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村落自生秩序各种形式的复兴在我国各地农村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生秩序与现代国家实现了有效衔接.对此变迁历程,需要结合我国近年来村落面临的新境遇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当前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在分析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整体保护、以人为本等原则,并从法律层面设计了贵州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的一些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四十年的农村改革历史进程可以通过七个重要时间节点来系统考察,农业农村各要素均发生深刻变革,农民由社会身份向职业身份演化,农业呈现出现代与传统交织的转型特征,农村的消亡、合并、转型、复兴持续上演。当前的"三农"依然面临农业的"四面埋伏"、农产品安全的考验、农民工的城乡徘徊、农村深度转变中的现伴生性问题等现实课题。未来中国农村要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以培育现代产业新形态、挖掘农民增收新空间、构建乡村治理体系、重建乡村文明为着力点,开启农业农村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天水传统村落是研究天水村落历史的重要基础资源,当前,对天水市传统村落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发模式,对天水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工作已迫在眉睫。现阶段,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仅注重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客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妇女为主要传承主体的保护。本文在注重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同时,从经济权益、受教育权利和社区自主权等方面阐述了保护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妇女权益与民族传统文化并重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2.
湖南拥有众多古村落,集中分布于湘南和湘西南,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可以称之为古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典范,具备和谐中国的历史风范和诸多宝贵的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保护古村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目前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找到并创建一种好的保护模式,这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和文化强国,记住与守望乡愁,无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国家只有与社会实现有效衔接和有机互动,才能实现良好的治理。具体到我国村落与国家的衔接问题上,综合现有学术界的问题挖掘和前景展望,可以发现有如下几种路径:一是依靠国家进一步介入,改造并整合村落;二是依靠社会自然生长,特别是村落的民间组织成长实现与外部世界包括国家的衔接;三是激活现有的体制内资源,主要是激活乡村党组织和乡村行政体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衔接村落与国家的桥梁;四是通过部分志愿性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和文化建设整合乡村本土资源实现乡土社会的重建;五是通过市场机制整合各方面力量,从而实现"市场统一中国"。对这些路径的逻辑前提和实践状况进行适当的反思,将有助于我们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拥有诸多独具特色的古镇古村落,但因为保护力度不够,古镇古村落中有大量古建筑被严重破坏,正在不断消亡。这些古镇古村落有着得天独厚的岭南风土人情和桂南壮乡文化特点,拥有丰厚的建筑美学价值、人文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亟待我们去保护和发掘。深入研究这些古镇古村落,可以更好地理解古镇古村落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更好地为南宁市的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开始,我国农村逐步实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不仅是完善我国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农村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针对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增加投入力度,加快落后地区公益事业建设;扩大补助范围,探索有效的奖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整合财政资源;加强监督,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洋尾弄,位于周宁县与政和县交界处,一个因为地处古道之交通要冲而形成的商业村落。在这个村落中有一处庙堂,其中的九尊神灵排序看似极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礼"序。通过对村落周围左近的调研,本文对此颇耐人寻味之排序作出尝试性解释,力求立论公允,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有别于传统的以房地产推动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农业”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农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助推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深远影响,"互联网+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南岭民族走廊重要组成部分的潇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族群迁徙的必经之地,也是湘南多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一流域星罗棋布的传统村落一般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与宗族关系构成的聚落单位,呈现带状、网状或簇状布局形式,体现舒适宜居的建构追求。在文化特质上,体现天人合一的人居理念、伦理秩序的儒家观念、富有内涵的审美情趣,凸显传统聚落的哲学思想、生存经验和生态智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乡流动的加快,传统村落社会结构逐步走向解体,进而导致传统村落文化日渐式微与消解。为此,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农业依然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弃耕撂荒增多、农药残留加重等问题。传统思路是将各个问题割裂开来,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难以全面化解当前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困境。而本文则从农业功能的视角出发,认为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政治功能(粮食安全)与经济功能(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冲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农业多功能化的思路,将农业的食物供给、经济、精神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保护等功能进行综合统筹。本文认为,应当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的潜力,从而配合传统的政策思路,更加全面、有效地解决当前农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