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法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法律论证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制约。法律论证的根本目的是证立司法裁判。司法裁判要成为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结果,必须具备客观性;要实现客观性,则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要素: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对真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寻求;对正当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实践的正义追求;对合法性的要求体现了规范性的要求。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对这三者的实现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含糊性,因此需要在法庭场域内使得客观性通过论辩得以呈现,以期获得某种程度上可以被人们把握的、能够排除某些因素干扰的判决结果。同时论证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需要支持性的理由,对支持性理由的客观性的接受,强化了作为论点的客观性,并因此实现了可接受的判决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是从事物的根本属性上和发展阶段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定位。邓小平理论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性质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邓小平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邓小平创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点是科学的、正确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信任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变化,社会信任也发生相应的转型。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社会信任类型受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以及该阶段的主体意识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三者共同决定着社会信任转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出现了一股新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关系方面是否存在体系性的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这是研究中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教授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做出了极其有益的探索。纵观该著,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七一”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为客观依据,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运用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的生动展示,为我们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从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内容为基点,对"市场经济、法治与人的现代化"的基本构架,包括人的主体性、人的个体化问题进行阐述,并阐释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意蕴在于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思了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发展的主体及其关系以及历史发展的终极价值问题,体现了一种新的哲学关照。文章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这三重历史关系,重新审视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将人从宗教的异化中解放出来是其宗教观建构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是通过还原人在现实社会中创造者的本质,来摧毁那些虚幻的花朵,激励人通过奋斗去创造真实幸福。我国当前面临的宗教现状与马克思、恩格斯时期虽有不同之处,但是宗教的世俗根源依然存在却未发生较大改变,构筑和谐、发展的社会是满足人对现实幸福的需要而不再沉溺于天国世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证人豁免制度的采纳需要实现在刑事诉讼理念中的一个这样的转变,即由刑法应该"不折不扣地实施"或者说"有罪必罚",向通过"交换"或者放弃对一些犯罪的定罪而实现更大的惩罚犯罪的效果。要做到这样一种转变,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在成文法上、刑事诉讼法理通说、民众的心理承受度的考察。只有在对这些问题都做好准备之后,我们才能在立法上对证人豁免制度作出必要地回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转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本性使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型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如下原则:坚持认同基础上的研究原则、整体性研究方法论原则、实践第一原则、凸显马克思主义建设性理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及其生态危机展开批判的理论流派。在这种生态理论中,资本的逐利本性及其剥削机制被公开揭露,生态危机引发的原因则被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以制度为切入点,指控“资本主义制度在本性上是反生态”的,宣称唯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破解生态困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建构了生态批判理论,从多维向度猛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展现出不同于“深绿”思潮与“浅绿”思潮仅从价值观维度探究生态问题的理论视域,实现了对“深绿”思潮与“浅绿”思潮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蔡维力 《理论前沿》2009,(23):62-6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纠纷大量发生。如何公平正义地解决环境纠纷,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与此相呼应.环境公益诉讼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法学界研究的学术热点问题。虽然法学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探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有关环境权益的司法救济的研究中存在重大缺陷.缺乏对环境诉权的深入理论探索,环境诉权及其理论缺位已成为制约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探索,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学说为理论前提,以党的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为现实依据,创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形式、确立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性的科学途径、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路线、初步把握了革命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这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成果,给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探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利益的多元化、风险社会的到来,社会治安秩序受到冲击,以往的管制思维亟需更新。社会治安治理的逻辑转向以范式转换作为支撑,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范式下的社会治安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策略的情境化以及目标的针对性。对作为变量的治安情境的事实学观察与犯罪情境预防理论自身的张力和兼容性分析,得出理性选择理论、常规行为理论以及被害人学语境下的社会治安的情境治理是可欲也是可期的。通过借鉴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从提升治安违法的难度、提高治安违法的风险、降低治安违法的收益、减少治安违法的诱惑以及排除治安违法的借口等几个方面来优化社会治安治理的原有路径。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自由心证的"亚类型",印证证明模式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该模式的运作机理为真理(真实)融贯论、真理(真实)符合论、归纳逻辑与溯因推理,具有浓厚的逻辑理性的色彩。虽然该模式具有可靠性更高、便于把握与检验的优越性,但其出现了证明标准过高、注重证明的"外部性"而忽视了"内省性"、强调对事实的印证而忽略了对案件的"综观式验证"等诸多缺憾。为了弥补该模式的疏漏之处,应以审判中心主义与庭审实质化改革为契机,从该模式的运作机理出发,通过逻辑法则与经验法则理性复归的方式,提高该模式的"逻辑理性"与"心证程度"。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现路径,需着眼于思想意识、实践、制度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由于这是一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宏大理论工程,所以切入点的选择对于研究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理论的基本思想来源和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发展和平等生存是社会公正的本质规定,历史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基本特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是社会公正的实践原则,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公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清末的“中体西用”论在处理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上是折中主义的 ,也不适合于历史的发展。“东亚价值观”或“儒教资本主义” ,作为“中体西用”论的现代翻版 ,也包含着矛盾和危险性。近代化和科学具有普遍性 ,但其实现和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具有特殊性。不能把近代化和科学同西方看作是一个东西 ,以实现近代化和发展科学的名义无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 ;也不能对东方传统采取极端保守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广大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是当前理论工作者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地位,号召广大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研讨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严谨的科学体系,从科学理论体系的角度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是进一步发挥邓小平理论现实指导作用的需要。近年来,理论界从各个角度对邓小平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