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实践和发展逻辑,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虽然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制度保障、程序完善、参与程度、协商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但是通过建立有效协商制度、完善协商机制、培育协商能力和创新协商方式等途径,必能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日臻完善,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色.我国协商民主机制创建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完善、走向成熟.探究我国协商民主机制的发展历程与逻辑,汲取成功经验与方法,科学把握其发展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历史任务。协商民主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以实现政治主体的普遍利益为最终目的。团结与民主是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共同的话题,两者皆有整合利益和凝聚力量的内在功能,以协商民主视角梳理统一战线的历史演进路径,并对其进行必要的逻辑解析研究,对于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层协商民主不仅是一种党领导的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多主体协同参与协调决策的动态政治过程,只有有序运转起来才会有生命力。协商民主在基层的有序运转主要表现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能商量。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序运转需要一定的逻辑,相互信任是基层协商民主有序运转的前提,公共理性是基层协商民主有序运转的内驱,运行机制是基层协商民主有序运转的保障。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有序运转,就必须增强党干群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实现有事多商量,提升基层群众的公共理性以做到有事好商量,健全基层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以保障有事能商量。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民主制度创新形式。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共同蕴含有民主的价值基础,并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前者是后者的具体形式;后者是前者的实质内容,二者在辩证统一中保持张力,并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治理民主实践和民主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本意即人民的统治,公众通过协商参与公共事务乃民主的应有之义。雅典城邦的古典民主具有强烈的协商倾向。代议制民主中尽管协商的元素依然存在,但在实践中被弱化为选举民主,这是对民主本质的异化。20世纪的协商民主强调通过协商来参与公共决策,不仅是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与修正,也是对民主传统的坚持和发展,是对民主本质的回归。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立足于中国国情,契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颁布,确立了协商民主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协商民主的质量,必须处理好与政治精英领导、与选举民主和与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实践的重大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选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切实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以适当方式的协商形成共识、化解矛盾,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根本目的。着力优化政协组织建设,大力拓展统战部门的协调服务范围,全力推进基层民意代表的培育,是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世界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民主的制度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包括协商民主在内的选举民主、远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等民主机制不断完善和逐步成熟,推动着民主政治化与民主社会化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过程中,其制度化发展具有自身的逻辑;在我国继续深化和推进全方位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其制度化发展具有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思考协商民主的意义,探讨协商民主发展与政党的和谐关系,不仅具有民主政治与政党建设的理论意义,更有促进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国际治理模式,一定要有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良性互动,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为实现公民参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代表着国家民主生活水平的高低。当前各类社会组织在迅猛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为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运用协商民主创新现有社会工作方式方法,不断积累社会资本优化社会资源,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社会工作对协商民主理念的实践。显然,把协商民主有机嫁接到社会工作中,有利于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很好地利用各类社会工作主体的特有特点和独到优势,把影响国家政治稳定散落在社会上的情绪型不满因素,通过民主协商进行利益关系协调,或消融在形成旋涡之前,或经过有机过滤把合理部分整合并引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历史、现实和价值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构过程,发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的民主政治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思想为理论之源、以对当今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化调整的科学考量为现实之基、以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百年探索历程的薪火传承为历史之维、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引领为价值之维。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成逻辑,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政党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渠道。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发展,不仅离不开作为两大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自内部协商民主增进的单向带动,而且也需要共产党内部协商民主增进与各民主党派内部协商民主增进的双向互动来协同推动。因此,以增进政党协商两大主体各自内部协商民主推动政党协商民主发展是实现我国政党协商民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探析基于人大制度的社会领域协商民主,即有必要知道何为"社会领域协商民主"、何为"基于人大制度的社会领域协商民主",以及何以准确把握"人大制度中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之关系";而本文在对此深入探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人大制度中社会领域协商民主的主要内容暨表现形式与实践,以及对其发展与完善之对策等作了较为深入地探析。  相似文献   

15.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目标、宗旨、原则、功能上有很多共同之处,这就从逻辑上决定了它们可以互相交融,从价值取向上决定着它们有一致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价值理念,并能通过一定的政治互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6.
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一些人有权力的饥饿,还因为其处于心理上存在支配欲或者所谓的残酷的嗜好。然而人们常常忽视权力的工具性,最终走不出权力的怪圈。但是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基于此,同意权力的增长在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的政治逻辑上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政治积蓄力量,为走向社会政治提供助力,为生活政治的实现作出贡献,鉴于这样的内生性、逻辑性,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将势不可挡,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7.
乡镇协商民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基层性、直接性、多样性等特征。发展乡镇协商民主有利于集中民意,促进科学决策;有利于转变治理方式,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有利于弥补选举民主之不足,扩大基层民主。发展乡镇协商民主,应坚持公平公正与简便易行、公民参与与公共利益、多元协商与注重实效等原则。在制度建构上,要建立协商组织,形成协商会议;明确协商主体及其产生方式;细化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民主的运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一定成果。中国协商民主有着自己的生长机理,正确认知中国协商民主,驳斥贬低中国协商民主的各种言论,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坚定走中国协商民主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大发展的反映,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近代中国国情的历史规定,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实践,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智慧。它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拓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本意即"人民的统治",公众通过协商参与公共事务乃民主的应有之义。雅典城邦的古典民主具有强烈的协商倾向。代议制民主中尽管协商的元素依然存在,但在实践中被弱化为选举民主,这是对民主本质的异化。20世纪的协商民主强调通过协商来参与公共决策,不仅是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与修正,也是对民主传统的坚持和发展,是对民主本质的回归。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立足于中国国情,契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