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1930年关税法〉的反补贴税条款及用于其他目的》是一部旨在针对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为美国同时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提供法律依据的法案.该法案存在三大争议点,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悖论、双重救济以及两条款生效时间的差异.从美国国内法和国际法角度来看,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有其合理性;但为避免双重救济所调整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并不能真正有效避免双重救济,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中国企业有失公平;法案两部分生效时间的差异则存在溯及力的问题且有违平等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2.
替代国制度是解决非市场经济国家产品价格可比性的一种方法 ,它源于GATT1994附件九第 6条第 1款第 2项的有关规定 ;深入分析替代国制度的运行机制后可知 ,替代国制度是一项很不合理的制度。尽管《入世议定书》第 15条已“确认”替代国制度 ,但我国政府和出口商应积极应对 ,争取早日或在个案中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相似文献   

3.
WTO《反倾销协议》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和秩序。2002年,《欧共体反倾销条例》中关于"替代成本"的立法修订,其对"替代成本"的阐释,不仅仅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时也针对市场经济国家。欧盟对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都曾使用"替代成本"的做法。"替代成本"规则嫁接于构成价格之上,是"替代国"制度的翻版,明显违反了《反倾销协议》下欧盟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越来越与反倾销有了内在联系,尤其在中国入世后.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例中,中国常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欧美反倾销法的非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并谋求对应之策,以期对中国企业的应诉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新论荟萃     
我国已是市场经济国家据新华社报道: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发表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中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据了解,判断是否达到市场经济标准,60%是一个临界水平。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是否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中国在应诉海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项成果对继续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谋求公平公正的贸易地位将产生积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国家。关贸总协议成立之前,美国的反补贴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反补贴法律规范。伴随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美国反补贴法也在进一步完善,不仅增加了“国内产业损害”的实质性要求,还修订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启动司法审查的具体程序,规定了行政当局初裁和终裁的期限,赋予国内生产商申请法律救济的途径。反补贴法还授权总统就补贴协议与外国进行谈判。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反补贴法在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上却一直语焉不详,这与同出一辙的反倾销法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使用反补贴税法案》(4105法案),明确了反补贴法既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也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这在美国反补贴立法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  相似文献   

7.
入世议定书第15条明确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最长年限为15年。目前,美国仍然制定国内法来确定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导致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中处于不利地位。应当在理解其签订的背景下正确对待,美国近期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可能性较小,因而要据法力争以减弱因非市场经济地位引发的贸易摩擦和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宪法条文中对"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体现了宪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表述也体现为公共利益。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中需要坚持宪法上公共利益的理解与适用,司法判断也需要以此为审查依据,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应用不能具有随意性。宪法中对公共利益的规定具有原则性和概括性的特点,需要委托立法者进行立法作为义务,但现行法律多是照搬宪法的条文,并没有具体的公共利益如何适用于征用征收情况以及程序的规定,这也对宪法中此条款的适用带来威胁。宪法中对征收征用的公共利益条件设定是否具有合理性,与个人利益冲突如何调节,公共利益如何界定、如何判断、如何适用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此条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品遭受国外反倾销诉讼快速增加 ,原因主要有反倾销成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壁垒、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偏低、中国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等。为应对国外反倾销 ,我国应采取如下对策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合理定价 ,防止低价竞销 ;尽快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性待遇 ;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应诉 ;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加速反倾销专业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财政宪法的条款主要包括"财政基本国策条款"、"国家财政权力条款"与"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等三个方面。依据这些条款,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在财政预算、审计监督、税收立法等领域行使职权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难发现:自1982年宪法制定以来,"财政基本国策条款"实施状况良好,"国家财政权力条款"实施状况逐步改善,但是"纳税人基本权利条款"的实施状况还需要通过完善宪法监督机制与税务复议机制、税务诉讼机制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性质和效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单的首要条款是指明提单特定事项受某公约或某国家特定国内法支配的条款 ,从性质上讲 ,就是法律适用条款。提单首要条款 (特殊法律适用条款 )与提单一般法律适用条款地位相同 ,如果提单中这两类条款同时存在 ,且规定不同 ,则可考虑采用“分割适用互相补充法”或“重叠适用和谐解释法”。提单首要条款有效与否关键是要经过法院地国法官所认定的内国的具有绝对效力的强行法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呈多样化趋势。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较于原法,在一般条款、专门条款层面均能更加满足实践中对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进行规制的需要。但现行法在适用过程中仍面临类型化条款明确规制的行为种类有限、类型化条款的适用有过度干扰自由竞争之嫌、一般条款存在被滥用的可能、行为正当性的考量因素阙如等困境。为破解上述困境,须通过总结司法案例群、准确界定"恶意"的内涵、谨慎适用一般条款、建立健全行业行为准则、多维度考量相关利益等路径实现对现行法相关条款的优化适用。  相似文献   

13.
公平公正待遇(FET)是外资待遇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条款本身措辞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目前已成为最具争议的条款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FET在国际范围内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其适用范围逐渐限缩、内容逐渐具体化、适用例外的规定以及与国际最低待遇标准相联系等。我国可采取"原则+规则"的立法模式,对公平公正待遇作出原则性规定、对公平公正义务采取具体的排他性规定的模式、对公平公正条款作出例外规定等办法,平衡好保护国家经济主权与保护投资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第8(4)条所涉及的"合理性"标准和缔约国的"自由判断余地"问题,集中反映了国际监督与缔约国主权之间的紧张关系,是《任择议定书》起草过程中争议最大的条款。该条款的解释和适用既受到国内法理、公约义务和其他国际公约中的"合理性"标准三个因素的影响,又与作为适用机构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的一贯立场密切相关。该条款未来的发展和实效,则取决于委员会、缔约国和权利申诉者三者各自的角色定位及相互间的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Civil society的内涵在西方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中文译名"公民社会"目前主要指的是国家政治系统之外,非市场经济系统的一个领域。由于没有明确的国家-市场-社会划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非常不平衡,因此,按照西方标准人们对中国是否有公民社会存在质疑。我们认为,既然已经在用公民社会这一概念解释中国现实,就不必拘泥于西方标准,而应该以一种开放、多元的眼光,将中国的情况理解成有别于西方的一种公民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伴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市场的高速成长,我国金融业已开始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风险时期。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非市场风险等存量风险尚未降低,市场性风险又开始凸现。非市场风险主要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积累所形成。市场性风险主要是由于加入WTO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防范目前的金融风险,一方面,要想方设法降低非市场风险,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加入WTO后凸现的市场风险,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的保护性条款,寻找接轨过程中对我国金融业有利的做法,给我国银行降低风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降低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到期生效,一时间,我国能否因此摆脱歧视性待遇并适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便成了学界和政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第15条所涉及的替代国方法和市场经济地位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条约解释角度对第15条进行解读,不难看出,第15条并不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价标准,其到期终止后的法律效果仅限于替代国方法应无条件终止。至于中国能否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则要看其是否符合WTO成员国国内法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在最惠国条款广泛适用于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今天,在与国际贸易、投资领域密切相关的国际税收领域,最惠国条款在一般情况下还被排除在外,在国际税收协定中适用最惠国条款的实例非常有限。为什么最惠国条款在国际税收协定中得不到广泛适用?适用的症结在何处?在国际税收协定中适用最惠国条款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中国应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将开始遵守<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各项内容,而其中第15条中有关替代国制度的内容更是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激烈讨论.本文从替代国制度的国际立法来源及内容等方面入手,对替代国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认为替代国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并对我国如何应对<入世议定书>第15条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替代国制度"在反倾销、反补贴法中有着特定的含义,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对于不合理但又存在的制度,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去积极应对,才能消除"替代国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