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天才 《前进》2003,(9):17-17,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它以唯物史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先进性的重要方面和必要条件;代表人民利益是先进性的综合体现。三者之间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两个基本方面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成果,最终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具有统一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方法论原则,“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袁升德 《前进》2001,(6):18-20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中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创作流派。它的成长、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比较典型地映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三个代表”要求的成功实践。通过对“山药蛋派”创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努力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论述对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繁荣文化艺术的伟大纲领。 一、“山药蛋派”的创作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先进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 ,主要体现在 :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需求 ,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新时期 ,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5.
罗宝成 《理论月刊》2007,1(4):10-12
思想逻辑、认识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思想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思维基点和思想原则;认识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认识思路;文化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宽广眼界;实践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现实基础。探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邓国政 《中国人大》2000,(24):18-19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又是做好人大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光武 《湖湘论坛》2008,21(4):126-1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还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主义始终代表”,它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创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是对我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最突出、最深刻的内涵是把党的建设放到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从经济、政治、化三个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推进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个代表”,就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三个代表”与集体主义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三个代表”是判断人的各种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向善与否的一个根本性标准;从伦理学意义上来说,“三个代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国家和社会形态的精神文明,就是我们的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当今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先进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