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与法制》2008,(20):41-43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家喻户晓。有关盘古创世传说的发源地,众说不一。2008年8月6日,一起由盘古神话故事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案在河南省高院二审开庭。这也是我国首例神话传说著作权案。该判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盘古开天辟地,从上古时期流传至今的神话已经深入人心。而崇祀盘古,把他当作开天辟地神和人类始祖神颂扬也成为许多瑶族部落的传统,代代相传。甚至很多瑶族部落以盘古瑶族自居。位于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和平村平坤屯就居住着伟江、六里、青龙、伟红、六为等5个盘古瑶族自然屯60多户200多人,他们利用原生态小盆地的独特地势,长年河道潺潺流水的自然优势,怡然自居,成立了传承文化习俗传统的盘王部落。  相似文献   

3.
正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大多居住在广西。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就成为区别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志。自主发展时期壮族先民的文化形态及特点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9)
正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广西农历三月初三,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014年3月13日,广西将"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旨在通过这一民族传统节日,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3月24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广西创新2020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6):I0004-I0004
来宾市兴宾区(原来宾县)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面积4364.18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有13个民族99.7万人口,是新建地级来宾市市政府所在地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兴宾区历史悠久,境内有明代文辉宝塔、南宋蓬莱洲摩崖石刻、龙洞山、二沟度假区、盘古文化、“麒麟山人”遗址等人文自然景观;境内交通发达.陆路、水路、铁路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4)
祭祀圈理论已相对完善。广西巴马平安村的将军信仰具备共神信仰、地域单位和共同祭祀的活动、组织、经费等五方面祭祀圈内涵,对平安村祭祀圈的研究可以解释将军信仰的秩序格局,可以扩展到整个壮族地区纷繁复杂的民间信仰格局当中,推动壮族民间信仰研究的深化,并且推动当地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来宾市是2002年1 2月28日撤销原柳州地区后设立的地级市,辖6个县市区,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来宾市历史悠久,物产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距今约3.5万年,被誉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中国盘古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盘古文化之都"、"中国观赏石之城"等美称。建市十年来,来宾人民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抢抓机遇,奋发图强,赶超跨越,在建设新来宾的征途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8.
冬琪 《当代广西》2006,(2):37-37
来宾市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麒麟文化、红水河文化、瑶族文化、土司文化荟萃,少数民族风情浓郁,绚丽多姿,所辖县(市、区)均有自治区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亮点——兴宾区麒麟山人遗址是闻名遐迩的“壮族祖先遗址”。合山市是著名的奇石之乡,红水河奇石、草花石素以形态各异、品质优良而驰名海内外,有“合山奇石甲天下”之美誉。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其境内的“三圣”(圣山、圣水、圣都)风光无限,“三奇”(奇人、奇俗、奇药)令人神往,这里居住着世界上最多的瑶族支系,著  相似文献   

9.
陈菁  李力 《当代广西》2006,(19):31-33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商机无限。在我区,一些文化产业大户盘活“文化”内涵,依托传统民族工艺优势,做大做强民间文化产业,走“文化”致富道路。在2006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举办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位广西民间艺人的代表——广西闻名中外的壮族“绣球王”朱祖线和“三皮画”农民画家沈运香,他们的现身说法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11.
正27日上午,正在广西南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壮族文化展,观看三月三"歌圩节"壮族对歌等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了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习近平高兴地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了,630多万人脱贫。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2.
关于盘古开辟天地、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神话的源流,学术界曾进行过探讨。有的认为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本在苗族中盛行”,因而说它起源于苗族,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一书里肯定和发展了这一观点;有的根据南方崇信盘古等理由,断言盘古开辟天地神话产生于南方;更多的研究者则认为:盘古与槃瓠,伏羲(女娲)与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记忆日渐稀少,因而解决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显得日益迫切。"和合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其由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及和爱这几个基本原理构成。以此为视野探讨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化,从而获得更具体的生态智慧来对现今生态问题进行思考。壮族的生态文化主要体现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包含火崇拜、牛崇拜和太阳崇拜;布洛陀神话传说;住房、服饰和饮食。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实践中一代又一代地创造了很多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积累了诸多的民族风俗,体现了壮族民情特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需对壮族的民俗改革与发展进行探讨。一壮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它以某种方式世代承袭,长期因循,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是人们自愿遵守的无形的民间“法律”,它具有精神的制约力。同时,又是壮族的一面镜子,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壮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反映,是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共同宝库的组成部份。斯大林说:…  相似文献   

15.
廖明君以神话学视角与世俗功利观念解读壮族民间创作《妈勒访天边》,认为“访天边”是访有“生殖与丰饶”意义的太阳;孕妇访天边,是原始先民认为孕妇“有生殖与丰饶”的文化功能,“有与太阳相呼应的文化意义。”把故事释读成了人类向太阳祈祷的巫术仪式的象征。《妈勒访天边》是故事,研究重点应放在所表现的理性意识上;也不能以世俗眼光看待文学。该故事反映了壮族人民认识世界的愿望,及壮族人民理性的觉醒和科学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盘古开天辟地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神话,据《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相似文献   

17.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崭新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的决策部署,来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新来宾的目标任务。根据来宾实际,将着力统筹协调好以下“六大关系”: ——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  相似文献   

19.
诗意壮族     
李士坤  陈菁 《当代广西》2004,(24):59-60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广西境内逐步形成了12个世居民族。他们是: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长期以来,各世居民族人民生息繁衍在广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风格迴异的民俗文化,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资源宝库;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习俗;异彩纷呈的民间歌舞、游艺活动与民间工艺品……本栏目自第24期起,将逐一为读者掀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美丽篇章,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民族画卷……  相似文献   

20.
"壮族三月三"时空格局的拓展,实现了传统民俗节庆向现代旅游节庆的转型。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广西应深挖"壮族三月三"节庆与部分东盟国家节庆的特色,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联动、共建共享节庆文化品牌是"壮族三月三"的创新路径之一。把"壮族三月三"打造为国际化、多样化、系列化、集群化的旅游节庆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推进广西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也必将推动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