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父亲一辈子痴迷戏曲,尤其是上演在农村田间地头的那些乡村戏,每一腔每一板都让他欲罢不能。几十年来父亲爱听戏,也自得其乐地爱唱上几句,那些婉转的曲调,铿锵的锣鼓,早已悄悄地融入到父亲的血液之中。父亲小时候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也同样不够丰富,所以每年农闲时候,那些三里五村上演的乡村戏就成了父亲他最陶醉最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了去听戏,父亲怀里揣上几块红薯步行几十里去临近的乡镇赶场。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古镇年戏     
正我们那儿是古镇,爆竹一炸,古镇的年便明朗起来,亮晃晃的正月也大步跑过来。正月的巷口里,吹糖人、捏面人的师傅满街来回走,卖彩球和冰糖葫芦的小摊位,还有各种货铺摊,更是惹眼和逗人,但古镇上最热闹的,还是正月里的乡戏。正月初二,记忆中的乡戏就开始上演,一场接一场,热闹的戏事裹着年味儿挤满了正月。等正月转身走掉了,古镇的年也就走远了,古镇的乡亲们便走进春播里,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农忙。  相似文献   

3.
王国华 《法制博览》2011,(15):76-77
生于1611年的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能编能写能演能闯,他既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创作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戏剧,又亲任班主,招募演员、组织了面向市场的戏班,带着演出队四处演出。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形成完备的戏剧理论体系。他还是数度被禁的“黄书”《肉蒲团》的作者,他活着的时候曾颠沛流离,也曾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4.
选择     
陈四益 《法制博览》2011,(16):65-65
北京人艺上演了一出小剧场话剧。没有剧名,请观众代为起名。这出戏根据一篇美国小说改编的,形式和以往不同,细论情节,就说来太长了。  相似文献   

5.
宋晨希 《南风窗》2014,(12):96-96
<正>说起徐复观,大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曾与熊十力有一场不愉快的会面。那还是在1943年,徐复观担任国民党陆军少将之时,在通读了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后,被熊十力书中"化佛入儒"的思想所吸引,毅然决定登门拜访。熊十力问徐复观如何看待王夫之的  相似文献   

6.
忆江南 《法制博览》2009,(13):40-41
《打金枝》是一出妇孺皆知,老幼咸宜的喜庆戏,逢年过节,婚礼寿诞之时经常上演,而且很多剧种都有这个剧目,如晋剧,评剧.豫剧,吕剧,越剧,河北梆子……  相似文献   

7.
“抓住良机,全力出击。”这是香港年轻企业家林建岳多年的经验积累。林建岳曾做过三年香港足球代表队的领队。习惯了球场上的风云突变,把球场上的快速进攻战略运用到商场上,更令他在经营上长袖善舞。比方,他经营的丽新集团曾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不还价策略,比竞争者抢先一步买入了旧纽约戏院的地盘,后来又连续购入了纽约戏院对面钻石酒家旧址多个单位。目前,该黄金地段地价已一再增升。他连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2)
正对于偷了"名草"的杜吉兵来说,所经历的案件就像一场滑稽戏一样,戏如人生,戏就是生活。还有的戏,"高于生活"。2016年1月2日下午,杜吉兵没有外出干活,他专门等待记者的到来。安静的村子里,当门外传来面包车驶来的声音时,杜吉兵夫妇赶紧出门迎接。和很多普通农民的面相一样,杜吉兵黝黑的脸上,记者没能看出丝毫的滑稽,但他人生最重要的时光里,真真切切地写满了"滑稽"二字—因几根兰草,  相似文献   

9.
甄静慧 《南风窗》2013,(23):82-85
魏明伦成名于中国文艺创作与思潮最活跃的1980年代,但现在,即便获奖无数如他,要推一部戏也殊不容易。一代"戏妖",也只得舍戏剧而就辞赋。10月17日,成都阴雨,我到安仁镇拜访大名鼎鼎的戏剧家、杂文家及辞赋家魏明伦,当天他要出席那里的一个活动。把我从双流机场接往安仁途中,司机接到催促电话,猛踩油门,把车开得飞快。  相似文献   

10.
如果目前关于一些产品形象代言人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整治,在N年后,戏言将很有可能变为生活中真实的存在。看现在的产品代言,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本人戏测一下N年后的产品代言形式,将会向何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俭难致富     
刘墉 《法制博览》2010,(2):59-59
一个朋友,年轻气盛,看到社会的不公,总不忘发挥一个公民的职责,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几年前,网络刚刚兴盛,他的主页,一度红极一时。彼时他“出口成脏”,骂名远扬,文化圈里做贼心虚的人,皆对他敬而远之。他的那些出版社的朋友.赚了钱,再不敢在他面前显摆,怕一不留神,被他窥去了行业潜规则,在网上网下大肆批判,直让自己辛苦铺成的财路,重新被他滔滔之唾液,给堵了去。  相似文献   

12.
叶延滨 《法制博览》2011,(16):46-46
这是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情形,只是看到的太多,而让我们失去了判断力。他是一个记性坏的人,只是他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他记性坏,不是爱遗忘,而是总记错。遗忘只能算记性差,记错才叫记性坏。  相似文献   

13.
邢少文 《南风窗》2010,(6):74-76
<正>衡量地区经济好坏,评价地方官员政绩,应该围绕就业、物价、保障性住房、环保等问题进行,逐渐丢掉GDP指挥棒。时间永是流逝,而戏剧总是上演着相似的一幕幕。2009年又是中国房市疯狂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全年房价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四个秀才一台戏》是作家权延赤最近完成的一部力作。文章以“文革”前后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人格、境界、思想、命运迥然有异但又同是“秀才”的四位历史人物之间,一段错综复杂打着时代印记的交往经历。这四位秀才分别是:陈伯达、康生、周扬和“文革”前天津市市长胡昭衡。胡昭衡30年代就写过不少小说,当天津市长后以“李欣”为笔名写《老生常谈》,与邓拓在北京写的《燕山夜话》相提于一时。 1964年到1965年间,胡昭衡与陈伯达来往最多,其次周扬,再次康生。当时,“党内理论家”陈伯达与胡昭衡的几十次谈话“都是围绕工农业生产展开”,几乎忘记了“阶级斗争为纲”。他不停地讲出心病:“最大的能力是行政能力,可惜没得到发挥……”康生则专注于“养病、收集文物字画和搞‘阶级斗争’”。周扬谈话最多也最关心的是“两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和“两条线”——“左联”时期一条线、建国后17年文艺又一条线。 1965年11月10日,随着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历史拉开了一道无情的幕布——一台足可警示启迪后世的“秀才戏”上演了。经权延赤同志同意,本刊特摘登《四个秀才一台戏》的最后一部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入行14年,进入不惑之年的黄志忠终于凭《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杨立仁一角初尝爆红的滋味。在观众眼里,这叫大器晚成,但在黄志忠眼里,这是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14年间,黄志忠经历过不堪回首的龙套生涯,这让他格外珍惜手上的戏约,并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献身于角色。导演张黎称他非常刻苦,刻苦到劳其筋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成语说难     
我们文化中积淀下来的大量成语,实在是历史的和社会的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前人,又可以照今人;既可以照别人,又可以照自己。寥寥数字,随用随取,似乎是方便极了的事情。其实不然。以我个人的经验,使用成语乃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孩提时代,正值动乱,工宣队进驻学校,对我们进行再教育,据说“很有必要”。我们的工宣队长,可以说是我的成语教育的启蒙老师。他很喜欢使用成语,在台上每次发言,都是妙语连珠,因为他几乎次次都要把成语搞错。比如他批评官僚主义,就说某人是“下车哇喇哇喇”,知  相似文献   

17.
旅法10年的现代派画家田野回国了。作为巴黎第八大学造型艺术系的硕士,田野曾在中国美术馆、北京电影学院、法国奥比涅市佛朗索瓦一世画廊、巴黎Artpresent画廊、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曾受邀参加首届中国当代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第四届中国艺术博览会、中韩建交名家邀请  相似文献   

18.
元帅托孤     
托孤,是中国古代一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在诛连九族、满门抄斩的封建刑罚体系下,忠臣良将受冤遭屈,为了留下一脉子孙以报仇雪冤,常常求助于知交密友,从而上演了一出出忠肝义胆的托孤悲喜剧。令人遗憾的是,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在社会主义的现代中国,开国元勋彭德怀元帅也被迫上演了一出“托孤”的悲剧。所不同的是,彭德怀所托者不是他的血亲子孙,而是维护他的政治生命清白的证言——他亲笔写下的笔记和文稿。这或许便是时代不同了的一个标志。事情得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起。  相似文献   

19.
"仰赖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诸神为证,鄙人敬谨直誓愿以自身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此约。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  相似文献   

20.
4年的时光过去了。49岁的陈春才站在一片瓦砾的废墟中,细雨落在他过早衰老的脸上,他呆滞地沉默着。这里曾是他的家,在此他们度过了十多年平淡却不乏快乐的时光。但一切被4年前镇政府的一纸征地通知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