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胡说什么地球要爆炸 ,并说历史上已爆炸过50多次或80多次 ,这完全属子虚乌有之谈!地球是一个高度稳定的体系 ,地球在历史上有过地壳的缓慢的变动 ,有火山的喷发 ,但它从来没有爆炸过。地球已经稳定地存在了约46亿年。但是的确需要回答一个问题 ,人类将能在地球上生活多长时间。人类将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 ,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的理论 ,太阳将持续而稳定…  相似文献   

2.
1、序言 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环境的最高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开发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备忘录21》(面向21世纪的行动计划),世界各国要根据通过的议案,针对地球环境,加强具体内容的研究,自来水事业的净水、配水过程为多耗能型事业。面对解决全球温暖化的地球环境问题,要采取积极的对策。 在自来水设施的能源使用量中,输水、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90年代是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作为主要倡导国的日本、摩洛哥,提出了卫星减灾国际合作计划——国际地球环境、灾害监视系统计划(WEDOS),在1987年的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93个国家的一致赞同。国际地球环境、灾害监视系统(WEDOS)计划,是通过绕地球运行的地球观测卫星及配置在静止轨道上的数据中继卫星,对全球进行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以便保护地球,使人类安居乐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硬道理不等于要牺牲环境人类属于地球,但地球不仅仅属于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将环境质量列入政绩考核的范围……20年前,国人说环境,似乎很轻松,开口则说日本污染怎样,英国环境如何,好像与自己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孙蕾 《求索》2013,(7):193-195
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类整体的利益。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环境法学的研究应当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服务,以生态危机作为逻辑起点,从而构建以生态义务为基石范畴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并形成"生态人"这一环境法学的理论研究模式。环境法学的研究只有遵循这种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抓住环境法的本质,从而推动环境法学学科尽快摆脱传统法学学科的影响而走向独立和成熟,进而也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财 《中国减灾》2011,(1):50-51
随着工业的发达,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地球不再"绿色"。为给地球增加绿色,不少仁人智者在不懈努力。 邹骥:拉闸限电成本很高 邹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蔚蓝色的地球是迄今所知太空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居住地和家园。地球科学(简称为地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认识地球,揭示其形成、组成、构造和演化,用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从广义上说,地球科学就是关于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科学。近代地球科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进程,从认识自然到利用自然,在寻求供给人们必需的水、土壤、矿产、能源及其他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方面,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学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应我会邀请,日本政府环境省下属的地球环境中心派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亲善大使、日本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纪子访华,日本环境省和地球环境中心的有关人士随行,于7月19日至28日访问北京、大同、贵阳、上海等地。7月22日在北京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举行一场名为"共此蓝天"的环保主题访  相似文献   

9.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总是带来对地球资源不可再生的消耗,对地球环境的巨大污染,对生物界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 近二十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表明,如今我们的地球环境已远不同于第四纪全新世人类诞生之初的原生态,有些科学家称当今为“人类世”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地球系统比原来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史培军 《中国减灾》2012,(11):12-14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的复杂性近二十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表明,如今我们的地球环境已远不同于第四纪全新世人类诞生之初的原生态,有些科学家称当今为"人类世"时代,其主要特点是地球系统比原来更为复杂。在这个时期内,地球系统运行及变化的运力已经远远超过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不仅是对塞罕坝人55  相似文献   

13.
方羽 《中国减灾》2012,(4X):28-29
<正>今年3月31日,你会不会参加"地球一小时"?什么,你不知道什么是"地球一小时"?好吧,大概你的故乡还没有出现我们地球这样严重的环境与气候危机,所以不太能理解我们地球人总是想要发起这样或那样的全民行动来拯救家园的迫切心情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环境将面临几个现实问题:到2030~2050年全国人口将达16亿;粮食的年占用量将增加到1.5亿吨;能源方面,年人均需煤2~3吨;到201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成为全球第一,约占全球的20%。中国的环境资源即将受到威胁,国内环境将面临恶化的危险。 自然母亲的怀抱能否容得下新 世纪的人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无疑是地球上最不寻常的一 种生命形式。随着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农业,人类成为地球诞生37亿年以来第一种不必倚仗大地母亲的自然施舍,而得以生存的地球之子。将粮食生产的主…  相似文献   

15.
他荣获地质学界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乌拉斯坦勋章,是惟一获此殊宋的非欧美人士;他任教瑞士联邦理工大学二十载,该大学以爱因斯坦毕业于此而闻名;他证实了地中海原来是一片荒漠的惊人发现;他提出陨星撞击地球造成全球环境大变化,导致恐龙等物种灭亡的“大灭绝”理论,质疑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是美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外籍院士。晚年,他又致力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工作,发起了拯救地球的运动。他就是瑞士籍科学家许靖华。  相似文献   

16.
人们设想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球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球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近了,近了”,那个蓝色的星球越来越近了,听母亲说,那是我的祖先们曾生活过的地球,也曾是人类生活的乐园。可是因为人口过速增长,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水土流失的严重更给人类带来不幸。水源污染使鱼、虾们竟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大气污染和气候的异常给地球的儿女们带来了无比的痛苦。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患皮肤癌的人增多起来。由于环境的恶化,加剧了物种的消失。  人类认识到: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将会灭亡。到那个时候,河流也将全部变成“墨汁”。天空中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灰色…  相似文献   

18.
<正> 日前召开的中科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高层论坛透露,中科院地学部已完成《关于地球科学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初步提出了未来15年到20年地球科学发展的六个重大战略研究方向,并确立了以月球和火星为主的深空探测工程研究。这六大研究方向分别是:行星地球的物理、化学与生物过程及其协同演化;海洋的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陆面过程、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环境保护已成为永恒的主题,人们都在追求一种无污染、健康的生活环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型的环境保护材料——竹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