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古城”。“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尤以马王堆西汉古墓和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震惊中外。长沙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汉代杰出政治家贾谊、唐代大诗人杜甫等曾“一为迁客去长沙”,在湘江之畔留下了光耀华夏的杰出篇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坛讲学,并逐步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2.
长沙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古城”。“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尤以马王堆西汉古墓和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震惊中外。长沙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汉代杰出政治家贾谊、唐代大诗人杜甫等曾“一为迁客去长沙”,在湘江之畔留下了光耀华夏的杰出篇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械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坛讲学.并逐步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影响深远的湖湘文化;“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中叶以来,曾国藩、左宗棠等著名人物都曾求学于岳麓书院。长沙是一座英雄辈出的“革命圣城”,有“革命摇篮”之称。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里英才辈出,黄兴、蔡锷等辛亥革命先驱曾在此留下奋斗的足迹,也孕育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彪炳史册的卓越领导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长沙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秋枫似火,天心阁极目天舒,湘江水奔流北去,橘子洲长卧江心,还有大围山森林公园、灰汤温泉,以及众多的名人故里,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长沙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城。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39.4亿元.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434元和4735元,在中部地区位于前列。2005年长沙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并进入全国十大消费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3.
湘江东岸石诸、瓦渣坪一带的望城县铜官窑(长沙窑)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绚丽的奇葩。它以“天下第一窑”之美名展现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乃至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内涵的多彩风姿。当今的铜官镇固然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凡触目处炉窑林立。殊不知这“十里陶城”,正是孕育渊源于千多年前便已名扬海内外的长沙铜官窑。长沙铜官窑窑址于1958年在瓦渣坪发现,出土了大批瓷器。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得知,长沙铜官窑的烧制历史始于初唐,盛兴于中晚唐时期。只是,长沙铜官窑是座缺少历史文献记载的民间…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蔡锷中路有座著名古祠.是祀奉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的。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为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  相似文献   

5.
肖茜 《湘潮》2022,(11):22-23
<正>文物源起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内,有一个略显破旧的公文包,长32厘米,宽23厘米。公文包的主人是曾任中共长沙特别支部书记的刘晴波。这个公文包因装载过长沙市“迎解联”(长沙市各界迎接解放联合会)党组向人民解放军传送的进城方案,而成为长沙和平解放的“亲历者”与“见证者”。2019年4月,刘晴波之子刘士明将这一公文包捐赠给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相似文献   

6.
“十万工农下吉安”这一战争场景,是毛泽东、朱德在党内严重斗争的大背景下,联手执导的一出悲壮激昂、大气磅礴的战争活剧。朱毛转战攻吉安1930年8月,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为达到“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战略目标,强令朱毛领导的红一军团先行攻取长沙。因长沙城坚,敌众,准备充分,而朱毛红军盛暑远征、孤军深入,还因耗时过久、战机尽失,不仅未能攻入长沙,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长沙,是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攻克的唯一一座省城。战役的指挥者彭德怀因此名声大噪。一时间,“彭滕”的名气浸淫而上,与“朱毛”齐名,甚或有过之无不及。然而,这些如同浮云纤尘般飘逝的赞誉很快被铅块般沉重的“路线错误”所压倒。 长沙,红军十年内战时期攻克的唯一省城 经过革命者近3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  相似文献   

8.
郓城是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县,因“水浒”而扬名。如今,这座古老的县城又绽放出熠熠的现代光芒。  相似文献   

9.
《湘潮》2023,(2):39-40
<正>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以下简称“长沙党史馆”)正式开馆。如何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如何在宣讲教育中展现风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力量,是长沙党史馆一直思考与实践的课题。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长沙党史馆理论宣讲团推出“长沙党史线上宣讲”,这是宣教工作的一个重要创新,它不仅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铜陵市,以铜得名,因铜设市,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绵延3500多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这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城市,不仅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解放的第一座江南城市,在中共历史上留下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正>一座城,往往因山水地势而建,但这只是外形,是框架。一座城的灵魂,是历史,是文化,是人。因厚重深沉的历史、灿烂耀眼的文化、精神不朽的人物,一座城市才拥有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质。重庆无疑是独特的,无论是“魔幻3D”,还是“山城“”江城”“雾都”,这个城市被赋予了太多标签。然而往历史深处回溯,重庆的另一面也值得人们探寻。白居易、刘禹锡、陆游、蹇义、喻茂坚、张鹏翮……一个个名字伴随着重庆的历史,氤氲着清廉,滋养着巴渝大地。  相似文献   

12.
刘思驿 《湘潮》2022,(12):61-62
<正>“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潮宗街因临近长沙古城门潮宗门而得名,城门已无,而街却保留至今。现代与历史的交汇,为这条百年老街注入了潮流的气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往这条长沙最“潮”古街——潮宗街。交通攻略:地铁:潮宗街地理位置靠市中心,乘坐地铁1号线到培元桥站下车,步行5分钟,便可到达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公交:长沙市内乘坐公交到潮宗街非常方便,123、142、368等公交车皆可抵达潮宗街站。  相似文献   

13.
刘骄 《学习导报》2011,(24):31-31
俯瞰潇湘大地,湘江似一条蜿蜒的玉带,由南往北串起三座明珠般的城市——株洲、湘潭、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有一块生机盎然、璀璨夺目的热土,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她就是“九华”。  相似文献   

14.
在岳麓山白鹤泉上首“印心石屋”石刻的后面,有一座球形墓,墓碑上书:“血阝赠左将军湘军首义副都督陈公作新陈君之墓”陈作新,字振名,又字竟成,湖南浏阳永安人,1885年生。陈在年少时醉心科举八股,6次参加秀才考试,6次名落孙山。但是,他为人代考三次,却次次高悬榜首。由此,他恨透了科举旧制的徇私舞弊,经常酒醉狂言,痛骂满清王朝、贪官污吏,后在长沙私塾执教,其间,博览群书,接触了许多新思潮。1897年,陈作新准备投考长沙时务学堂,因与绅士王先谦谈话话不投机,被王呵斥,他气愤离席,未试而去。戊戌政变发生后…  相似文献   

15.
《学习导报》2013,(19):1-1
长沙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叫做“长沙沙水水无沙”,出自对城南白沙古井清冽清澈、至纯至净水质的赞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即是白沙古井之水。千百年来,长沙人民对这一“江南名泉”深怀崇敬,呵护有加,以“长沙沙水水无沙”而倍感自豪。从执政理念上思考,这句话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5):F0002-F0002
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新城。中山市坚持实施“大文明”战略,成效突出,2005年、2008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7.
刘筱茜 《湘潮》2023,(1):51-52
<正>文物源起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展厅,静静地陈列着一幅巨型油画《清水塘畔》,画中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手握着手,坐在水塘边相偎相依,清澈的水面倒映着他们的身影,离愁别恨之情与心忧天下之境缠绕交织,哀而不伤,直击心灵。这一油画力作由著名画家李自健为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绘制。  相似文献   

18.
寻访橘子洲     
初到长沙,下车伊始,我便脱口而出对主人说:“橘子洲在哪里?可不可以安排一次游览橘子洲?”主人笑笑:“橘子洲很近。”在我心目中,到了湖南若不去橘子洲,犹如到了我们四川而不去峨眉、青城、几寨沟。也许橘子洲与别的以自然景观著称的风景名胜不同,它更大的“名气”,或者说它在我心日中的“地位”,主要是在于人文方面的,或日历史方面的——它与一位伟人的青年时代,甚至与中国近代革命史的“青年时代”有着血脉相连的渊源;它因一首著名的《沁同春》而名扬叫海。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前事得失;历史是一座知。识殿堂,可以给人带来智慧和才干。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三个结合”、把握“四个要点”,认认真真读点历史。  相似文献   

20.
·缘起 当我们穿行于成都的寻常巷陌时,一些青砖红瓦古朴很有历史感的“老房子”不经意间会映入眼帘,这些“老房子”在岁月流逝中沉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追寻一段又一段关于成都历史文化的记忆,可以细细品味那种美到极致的静谧和与世无争的宽容……因为,一座座蕴含着历史的“老房子”.梳理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