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纪事》笼统以“三条件宣言”已有上层统战精神为依据,指认东方军以十九路军为对手入闽作战是决策错误,为共产国际辩护,归责毛泽东等统战诸说均难成立。“三条件宣言”仍属下层统战路线,是中共争取士兵、民众,调整宣传策略的产物。其上层统战价值是因应形势变化,依据利用敌人内部矛盾获得同盟者策略调适、补充的结果。闽变时期,有两种理解。一是同“国民党军阀”“外交”,在军事、经济上获得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实际利益。二是同“反动营垒中真正爱国的分子”抗日统战。前者当时尚属共识,亦有实践。后者是张闻天的主张,真正体现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贡献。东方军入闽作战决策时,深具国民党色彩的十九路军首次上门谈判,远东局及中共均很谨慎。东方军回师江西前,已推动同十九路军“外交”。复盘全过程,是先打后谈。共产国际当时亦有肯定。《中国纪事》统战诸说是基于第五次反“围剿”结果的事后偏见。  相似文献   

2.
十九路军是中国现代史上极有影响的一支队伍,且不说它早先因淞沪抗战而远播声名,进而以发动“福建事变”而留芳青史;就是在文化事业上,也是颇有建树的。淞沪时期,它曾积极资助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社团——神州国光社开展活动。淞沪抗战后,蒋介石令十九路军入闽进剿红军。1932年6月初至7月中旬,十九路军各部,分批入闽,开始了十九路军兴衰史上,极不平凡的最后一段历程。十九路军在闽活动前后将近两年,进行复杂、痛苦的转变。这期间,在文化方面他们也继续开展活动,办刊办报,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从中央到地方组织,对于曾在上海抗日又入闽“剿共”的十九路军,试图通过下层统一战线、号召兵变,并配合前线红军予以改造或消灭之。十九路军入闽初期,屠杀部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清洗众多遭受怀疑的官兵;在社会上镇压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反日爱国的“肃劣(注:指劣货,即由日本及其殖民地榆出的物品)”运动,制造了“郑维新事件”。当时,中国共产党与十九路军处于极端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历来论述到对于“福建事变”我党中央存在着严重的关门主义错误时,总相应地要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正确建议来进行批评。对于是谁提出“间接配合”十九路军作战的战略性建议,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发表于《江西大学学报》(哲社)1987.2的温锐、周声柱《毛泽东在“福建事变”期间是否提出“间接配合”十九路军作战的战略性建议》一文中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沈向阳 《党史纵横》2014,(5):49-49,63
正中国早期抗战影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数以百计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银幕,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拍摄于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第一部用镜头记录日本海军陆战队企图登陆上海、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抗战影片,上映  相似文献   

6.
福建事变时曾任我方军事代表的张云逸生前以《一次重大的失策》为题撰文说;和不扣十九路军谈判,在党内曾一度引起争论。当时统治全党的第三次“左”倾错误,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对当时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更是毫无认识。他们拒绝和十九路军谈判。这种错误主张,遭到一部分同志的反对。经过争论,“左”倾错误领导方不得不同意进行谈判。中央派我和方方同志等来到汀州,根据“抗日反蒋协定”划定边界。经过十多天的磋  相似文献   

7.
闽中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交通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4年初,十九路军同蒋介石的军队在这里进行一场规模大、兵力多的激烈决战,成为福建军事史上一场罕见的两军对抗战。 1933年秋,十九路军在福建揭竿反蒋,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蒋介石及其国民党政府造成巨大威胁。于是,蒋介石暂停对中央红军根据地的“围剿”,亲自挂帅,就任“讨贼军”总司令,调动陆海空三军共11个师15万兵力进攻福建,企图一举消灭十九路军,摧毁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还暗地派人在闽南和闽中一带招抚原被十九路军惩治过的省防军第一旅陈国辉和第三旅何  相似文献   

8.
有的文章认为,一九三三年底,“福建人民政府”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这时“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有了“唇亡齿寒”之感,因此再命以红三军团为主力的东方军第二次入闽援助十九路军,但为时已晚。那么,红三军团再次入闽的使命果真是为了支援十九路军吗?我认为这种观点缺乏根据。一九三三年底,中革军委在《关于五、七、九军团部署、任务的指示》中指出:“十九路军的兵力非常薄弱,并经不住蒋介石军队的攻击,为要掩护我们福建领土及在十九路军的部队中进行我们的政治工作起见,我们决定向东南延伸我们的战线并准备太宁以北及以东的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5,(7)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抗联的斗争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援。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抗联第三路军指战员纵横驰骋,有三进呼盟之说。1939年-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曾三次挺进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击活动,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建立深厚情谊,在兄弟民族的支援帮助下,打击敌人,宣传群众,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一·二八”抗战后,蒋介石本打算肢解十九路军,但由于蒋光鼐、蔡廷锴据理力争,加上全国各界强烈声援,才改调十九路军入闽“剿共”。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既可以让十九路军削平福建的地方杂牌军队,又使十九路军和红军在拼斗中两败俱伤,蒋介石坐收渔  相似文献   

11.
蔡协民是湖南华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曾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党代表、福建省委秘书长、军委书记和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后遭“左”倾错误路线打击,调厦门中心市委工作。1932年春的一天,在惠北领导大抗捐斗争的蔡协民,接到厦门中心市委十万火急的信件,要他即刻赶回厦门。市委书记王海萍对他说:“中央红军东路军已胜利克复龙岩,并继续向漳泉方向推进,为配合  相似文献   

12.
计口授田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一个特殊历史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历史内涵。十九路军和福建人民政府企图通过计口授田,即用改良主义的方法实现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实质上是倡导走“中间路线”的第三党奉行的政治经济主张在福建的一次具体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尤其是它作为国统区土改和试图解决国统区“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很值得人们关注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14年的艰苦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数不尽的民族英雄,曾经在铁力战斗过的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九支队大队长、共产党员孙国陈同志就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1933年10月,蒋介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调集50万大军,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恰在此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蔡廷锴出于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于11月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福建人民政府。为了控制福建地区的局势,蒋介石于1934年1月从进攻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中抽调一部分进攻第十九路军。中共中央为了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决定向北发展,命令红十七师北上到德安县的马回岭,破坏南浔铁路,阻止敌人向北线增援。  相似文献   

15.
蔡廷锴(1892.4—1968.4),乳名炳南,字贤初,广东省罗定县龙岩乡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他才思敏捷,善于审时度势,精于谋划、斡旋,有远见、有胆识,是国民党军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曾任第十九路军军长、总指挥,参与领导了震惊世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及“福建事变”,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违令”抗日被誉“民族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的正义号召推动下,蔡廷锴和第十九路军三万多官兵,在赣州宣誓反对内战和团结抗日。1931年10月下旬,由于宁粤合作,第十九路军开赴京沪铁路沿线担负警…  相似文献   

16.
一、接受中央军委任务挺进敌后配合主力红军反第五次“围剿”一九三四年春,福建事变失败后,蒋介石将进攻十九路军的反革命军队近十个师的兵力,从中央苏区的东面向我们进攻,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四月,国民党中央军主力进占了龙岩县城,上杭永定县城也为广东军阀占领,福建苏区人民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斗争形势日益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7.
金一南 《党建》2014,(8):28-30
正我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话语权,第二个是关于正义,第三个是关于进步中国。关于话语权。先讲个例子。在去年一次与拉美班学员座谈时,哥伦比亚一名上校发言说,你们中国人过去支持的哥伦比亚游击队,现在都在贩毒,你们现在发展很快,有钱了,不应该对我们作一些补偿吗?他讲完后,我方学员一片哑然。我想,我得说几句。我说,首先,中国的确支持过很多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国家要革命,民族要独立,人民要解放,这是20  相似文献   

18.
在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给日军沉重打击的第十九路军,是国民党军队中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它短暂3年多的生存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被蒋介石怂恿利用与红军作战受挫、奋起抗日救国、自立旗帜倒蒋等几个阶段,即由开始为蒋介石东征西讨到在战争中逐渐认识到蒋介石的反动本质,进而走向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道路。第十九路军的转变,是我国现代军事史上一次罕见的反戈。但第十九路军这种浩气凛然的民族爱国精神,却遭到国民党11个师的联合镇压,最后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蒋介石扼杀。  相似文献   

19.
福建事变发生于1933年11月20日。因为它是以十九路军为主发动的,所以,历来史学界的许多同志对这次事变,只讲共产党与十九路军的关系,并未从中探讨多党合作的问题。在福建事变中,包含着共产党内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对在事变中产生的民主党派——生产人民党排斥打击和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一方对生产人民党精诚合作的复杂问题。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0.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与党中央就下一步的战略方针发生了分歧:党中央主张北上,张国焘主张西进。张国焘率左路军抵达阿坝后,拒绝北上,后率左路军南下,于同年10月另立中央。张国焘的分裂,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分裂。毛泽东甚至作了被敌人打散、最后到白区做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