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过唐山     
《台声》2016,(8)
正来到漳州半年多,作为一个闽南移垦到台湾黄姓家族的第30代后裔,闽南厦漳泉与台湾的风土人情多么的相似,漫游在祖先居住千年的八闽大地,发现在泉州、厦门、漳州都有与我在台湾莺歌家乡一模一样的地名——黄厝,当然住的都是与我血肉相连的黄氏乡亲。在乾隆年间对台海禁开放后,我们是整个家族移居到台湾北部。有偏绿营的小学同学主张台湾人是有"唐  相似文献   

2.
寻根认祖记     
30年代初,我在台湾上中学时,无意中在父亲的文书柜里看到简略的家谱,才知道我家祖籍是福建泉州府石狮占宅宫后。父亲说我家门媚上和祖先墓碑写的堂号“廊山”是祖籍地名,还给我讲了祖先、北宋宰相蔡襄在泉州造洛阳桥的故事。那时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从此我滋长了民族意识,牢牢记住祖籍地址,向往“唐山”(即祖国)。1947年我在台湾“二·二八”起义失败后,到大陆参加革命工作。1960年出差福建时,按所记忆的地址,找到了石狮古宅宫后祖选老家,和蔡章叶老人相认,按辈序,他是我的堂叔公。到现在,我还与族亲们时有往来。1988年…  相似文献   

3.
泉州,海上古丝绸之路起点,与宝岛台湾仅一水之隔,漫长的海岸线绵延曲折,有着众多的天然良港,近年来成为闽台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倍受台商青睐。嗅觉灵敏的台湾不法分子对泉州更是垂涎三尺,把其视为从事不法活动,实现黄梁美梦的“福地”。尤其是台湾毒枭以到泉州经商、旅游、接送劳务为名,与境内不法分子勾结,暗中进行毒品,过境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相似文献   

4.
正3月31日至4月6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全国台联台湾高校学生"文史研习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玉腾出席、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的30余名师生一同参加了开营式。研习营期间,台湾同学先后与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和厦门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师生开展交流,聆听"台湾文创的经验与启示""闽南乡土与泉州特色"等专家讲座。两岸学子同听讲座,共游校园,热情交流,互换联系方式,彼此增进了了解。  相似文献   

5.
委员语录     
《政协天地》2014,(12):51-51
泉州的经济体量,如果能借助台湾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与台商的国际眼光就能更好地促进泉州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提升,从而拥有更大的国际市场。——省政协特邀委员(台湾)、泉州市建发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鸿煜在参加厦漳泉同城化调研时提出,泉州目前有七县四区,每个县都具有卫星镇的优势,并在市域里面形成各个中央商务区,如果能加快泉州市的"同市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中华文化的大概念下,有不同的小概念。台湾与福建就同属于一个区域文化。因为台湾现有的居民有80%是从福建的泉州、漳州(闽南)移民过去的。所以闽台民众的价值取向、族群意识、行为准绳都极为相似。目前和平统一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让台湾民众认同“中国”,自从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台湾与大陆被隔离了,但与福建的往来, 其实从未间断,只是到大陆解放, 蒋介石退踞台湾,才处于隔绝状态,所以台湾民众对大陆知之甚  相似文献   

7.
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620多万人, 旅居港澳的同胞B0万人。泉州又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台湾 44·8%约900多万人祖籍泉州。这些年,泉州市政协文史委利用自身优势,突出本地特色,除了每年度《泉州文史资料》开辟“人物春秋”专题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社会的文化遗产,地名中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要素,如地名语源的语言文化,地名命名习惯,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及意识形态对地名的影响,地名沿革与地名含义中所体现的历史事件、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生活习俗,等等,因此,可以从台湾地名来探讨两岸文化的联系。台湾早期的地名,都是以高山族语为语源的。高山族当时还没有可记录地名的文字,这类地名在清代以后,多被大陆去的汉族垦民用闽南语音译或意译使用,并以语音相近的汉字  相似文献   

9.
叶炳昌 《台声》2001,(2):13-13
日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并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同时,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成“国语”,以代替普通话。这一倒行逆施的草案甫一出台,便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指责台湾新当局这种有悖民意的做法是愚蠢行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针对台湾新当局这种企图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文化的血脉关系的拙劣表演,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及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泉州府曾是闽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泉州和台湾一衣带水,明清时期大陆向台湾的几次移民潮中,泉州人捷足先登,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沿海地区。据1926年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台湾汉族居民83%祖籍为福建,其中,泉州府人占44.8%,漳州府人占35.2%。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各有一个古渡口,东岸是台湾鹿港,西岸是泉州蚶江。“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年年月月桨声相同,帆翼相招,“船只莫不争趋”。蚶江——鹿港,这条先民用血泪和汗水凝铸的连心线,如今依然畅通在两岸人民的心间。听!当年的《对渡歌》回荡在海峡上空,如海  相似文献   

12.
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历史上,台湾隶属泉州府管辖。台湾人口中闽南籍的占到近80%,而在闽南籍的人群中,95%的人祖籍在泉州地区。在台湾,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几乎是通用的语言。从台湾大选或其他集会上可以看到,演讲者在用普通话演讲过程中,经常夹杂闽南话,以此提高语气语调,可见闽南话在台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武夷山的苍屏峰,至今还保留着“打倒日寇,保我中华”、“台湾少年团到此一游”的两方石刻。这是抗战期间,筹组于崇安县(1989年改名武夷山市)的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在碧水丹山的铭志和记游的见证。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当局深恐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沿  相似文献   

14.
王湛 《两岸关系》2012,(1):60-61
在海峡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一座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该馆是唯一一家反映祖国大陆与台湾,尤其是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专题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是中宣部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研究两岸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相似文献   

15.
踏上故土,奔向梦绕魂萦的家园……这是来泉州参加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的亚太综合研究院访问团团长、台湾高雄大学校长王仁宏博士盼望已久的夙愿!  相似文献   

16.
闽南“金三角”纪行邹霆第一次听到大、小“金三角”之说,大约是在15年前。所谓大“金三角”即福建、香港、台湾,而小“金三角”则是漳州、厦门、泉州。不久前,我自闽南“金三角”驱车观花归来,顿觉在岁月流逝的同时,昔日的漳州、厦门、泉州也已大改旧貌,宛如三位...  相似文献   

17.
吴亚明 《黄埔》2006,(2):53-54
台湾,街区多大陆地名特殊的历史发展过程,给台湾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台湾的路名和地名也是如此。穿行在台北的大街小巷,如同穿行在大陆的某个地方。大陆人到台湾,总是感到非常亲切,无论是语言文字、饮食习惯,还是风土人情,几乎没有什么陌生和隔阂。而这其中,乡镇市街道的名称也总  相似文献   

18.
历次入闽的河洛人,大部分聚居在彰州、泉州、厦门等地区,所以台湾人称闽南迁居台湾而祖籍在河洛的人为“河洛人”或“河洛郎”。实际上,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的人却很少自称为“河洛人”,“河洛人”是由台湾传回来的称谓。福建厦门大学著名方言专家黄典诚教授曾发表过一...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7)
正泉州,古称刺桐城,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西毗漳州、龙岩、三明,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国著名侨乡、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44.8%的台湾汉族同胞祖籍在泉州。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23)
正广东佛山与福建厦门、泉州和福州有许多相似之处,厦门与台湾隔台海相望、佛山与香港连江海相通,泉州与佛山都是GDP过万亿元的地级市,福州与佛山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三座城市对闽南文化的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对佛山深入推进岭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可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厦门、泉州和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