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篡夺公司机会禁止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篡夺公司机会禁止是英美公司法的一个重要理论 ,是整体性忠实义务规则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篡夺公司机会的法律特征、篡夺公司机会禁止除外规定以及篡夺公司机会的法律责任作了初步探讨 ,并就我国公司法借鉴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司机会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得篡夺公司机会是董事对公司承担的一项重要义务。我国公司法中的竞止禁止业务规则不能代替公司机会规则,因而有创建该规则的必要。现代公司法上的公司机会规则改变了以往的僵硬做法,允许董事在履行了一定的程序后可以利用公司的商业机会,董事违反不得篡夺公司机会的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害,公司有权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董事离任义务立法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公司法》只对董事的在任义务作了规定,而未涉及到董事的离任义务。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越来越要求在《公司法》中对董事的离任义务作出规定。应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董事离任后的竞业禁止义务、禁止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保守秘密义务、不得与公司从事特定财产交易义务、不得策反公司重要职员义务、不得随意转让其所持股份之义务。  相似文献   

4.
文章说明了董事的法律地位、董事注意义务的确立依据及其与忠实义务的区别,在分析了英美董事注意义务的现代发展后,对完善我国公司法中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英美董事注意义务及我国公司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说明了董事的法律地位、董事注意义务的确立依据及其与忠实义务的区别 ,在分析了英美董事注意义务的现代发展后 ,对完善我国公司法中董事注意义务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篡夺公司机会的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是英美公司法的一个重要理论 ,我国公司法在此方面尚有缺失。确立我国的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 ,应比较、分析、吸收美国两大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公司法之公司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倾向使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正确处理注重保护公司董事的创业精神、强化公司董事的忠实义务之关系在我国具有典型意义。因此 ,综合透析董事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董事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关系、董事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范畴及性质、内容 ,对于我国在立法上规制和完善董事的忠实义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董事会权力日益扩张,必然要求强化董事义务、责任.董事的义务、责任的理论基础是公司与董事的委任关系.董事的义务包括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我国公司法无董事注意义务的规定,忠实义务的内容也待完善.董事的义务是董事责任产生的前提,董事违反其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对公司的民事责任和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对于前者,公司法作出了一定规定,对于后者的规定则相当缺乏.  相似文献   

9.
为预防和减少董事滥用经营管理权,损害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各国公司法均规定了董事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义务。董事的义务包括善管义务和忠实义务。但我国《公司法》在董事义务规定上过于原则,在程序上缺乏操作性,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反收购可能会被董事滥用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为了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各国通过设定 董事忠实义务以规制反收购行为。我国应借鉴英美国家的经验,在法律中明确董事在公司反收购 中的权力界限,从具体规则上完善董事忠实义务,建立董事在反收购中的责任机制,以充分发挥董 事忠实义务在反收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董事、经理违反忠实义务和善管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害,应承担侵权责任而不是债务不履行责任.在董事会行为侵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下,股东应直接告董事.损害事实一般只涉及公司和股东的财产损失,而且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联性,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公司法》第5条开宗明义让"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之精神实质或灵魂是让公司或董事等高管在负有对股东受任义务之同时可以积极为其他利害关系人谋利。关于"公司社会责任"之性质虽有多种学说,其不外乎"责任或义务",但均未能解决"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之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社会责任"实已灵魂...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法上董事注意义务的善意要求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法对董事注意义务的规定都引入了善意的要求,尤其是将对善意要求的违反作为规避商业判断规则的条件,即违反了善意要求就可以追究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的责任。从善意的界定及其与董事注意义务的关系出发,探寻"善意要求"在这些具体义务上的适用情况,从而明确"善意"尺度对于注意义务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公司法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提出立法建议,有助于对我国董事注意义务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4.
造成《公司法》第5条之“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不能真正付诸实践之最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社会责任”本身灵魂脱壳,然“公司社会责任”之精髓意义重大,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否定.“公司社会责任”灵魂“托生”之途即为“公司利他权”,此等界定实为正本清源,不但解决了公司或其董事等高管“积极实施利他主义行为”之理论困惑,且能使它更合理地融入《公司法》,使《公司法》更契合民商法的本质和价值理念,体现正义,真正践行《宪法》规定之“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有助于公司或董事为其他利益相关者之谋利在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确保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托人忠实义务是信托的核心。尤其是在扩展的信托关系中,典型的是推定信托,有时并不存在信托财产,但受托人也负有最严格要求的忠实义务,对于有些忠实义务原则,我国《信托法》有缺失,需要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6.
董事勤勉义务的规定关系到董事的责任承担和公司的经营发展,董事的勤勉义务包括勤业义务、关注义务、适业义务,违反了这些义务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勤勉义务的判断标准上应注意主客观标准相统一,我国现阶段应适当提高对董事勤勉义务的要求,但应该重视董事勤勉义务中的主观因素的考察。我国应完善现行公司法中董事勤勉义务的规定和适用。  相似文献   

17.
在反收购中强调董事忠实义务,是由于其中存在着董事利益冲突.如何判断董事在反收购中尽到了忠实义务,英美国家有不同的方式和规则.对此,文章认为我国法律应解决三个问题:(1)明确董事在反收购中的行为权限;(2)确立正当目的标准;(3)完善收购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判例法上认定公司机会有三个标准:1.利益或期待标准。2.经营范围标准。3.公平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允许董事利用公司机会。公司可以就董事篡夺公司机会提起诉讼。我国公司法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