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红眼病的治疗牛红眼病又名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原以细菌或由立克次氏体、霉形体、衣原体等引起。多发于天气较热、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以小牛和良种牛症状较重。牛群如混有病牛、带菌牛或遇连阴雨天即会爆发此病,可通过头部相互摩擦、咳嗽和打喷嚏而传播。一旦发病,...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2年12月11日在英国首次报告暴发猪水泡病以来已经超过一年了。此病的病毒的最突出的特性之一就是它的长期存活能力。这曾通过在用于此病的最初诊断的实验猪的材料上所作的试验结果加以证明。这些猪是于1972年12月21日当还表现病损时宰杀的,它们的尸体块段曾贮藏于-20℃;猪舍的粪便则盛于容量50公斤的塑料袋中贮藏于实验场所,其环境温度界于12°和17°之间。  相似文献   

3.
猪水泡病     
日本于1973年11月至12月,在神奈川、茨城以及爱知三县发生了具有猪口蹄疫症状的疾病,判明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关于猪水泡病发生的经过,病的性质以及其他国家发生的状况等等,在农林部编辑的《家畜卫生周报》中曾有详细的报道。除此而外,现在几乎没有得到其他的情报。学术报告也为数不多,而关于发病的病理,传播方式等了解此病必要的知识方面,还没有报告。不过,1972~73年在欧洲各地发生了猪水泡病,由于欧美研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省家畜主要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控制,但人兽共患的棘球蚴病的危害显得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将天祝、漳县和环县列为棘球蚴病的防治试点县,要求卫生、兽医部门对人、畜棘球蚴病实行综合防治,争取在我省尽快控制此病。为了更好地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有效地防治此病,我们于1991年在上述三县和天祝羊场进行了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德国人第一次报告本病在德国发生(1830)。据称,病猪不能长肥,鼻及筛骨甲介骨萎缩,严重者鼻子变为畸形。此后,在其他国家也陆续报告本病。 猪萎缩性鼻炎广泛存在于全世界许多养猪集中地区。1954年英国第一次报告在进口猪所生的仔猪中发生本病,经采取严格检疫处理后,认为已清除了本病。但又有人报告早在1847年英国即有此病。在美国,萎缩性鼻炎存在于所有的养猪地区。据估计5~10%的屠猪有鼻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鸡大肠杆菌病极为普遍。在大肠杆菌病发病高峰期,本公司接受检验的病料中检出率达44.2%。且由于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众多,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给临床防治此病带来很多困难。近几年,本公司通过试验,筛选出对本地区致病性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大荔县八鱼公社西营大队的耕牛于1978年2月底发生疫情。经过对疫情的调查与研究,已诊断为牛伪狂犬病(Pseudrabies)或称奥叶兹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由于牛伪狂犬病在西北地区未见报道,陕西省仅初次发生,因此,有进一步分离培养病毒的必要。其二,为了准备应用福建省兽医生物药品厂制造的牛伪狂犬病疫苗,故有目的地通过闽A株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血清鉴定陕A株伪狂犬病病毒,为今后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将采取的病料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以下简称PrV)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是由寄生原虫引起的以内脏器官和肌肉组织广泛性出血为特征的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此病在我国福建、广东省已有发生流行报道。而北京地区尚未发现。1982年7~9月份经我所诊断有5个鸡场发病,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学观察,以及动物接种试验和药物治疗试验,均符合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特点。特别是通过对病鸡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由病毒所引起,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目前,此病已广泛传播于世界养禽业发达的国家。日本从1965年开始发生,现已蔓延到全国。我国亦有不少地区发现此病。近两年来,已引起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和养禽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马的肠系膜脓肿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迄今在国内尚无报道。此病生前诊断颇为困难。兹将我们遇到的两例,报告如下,供作参考。 (一)例一 大同公社吉福二队一匹本地种母马,四岁,黄色,役用。畜主诉:该马有半个月精神不振,不愿吃草,槽口有疙瘩。于1月25日发现不排便,不吃草料,故来院就诊。  相似文献   

11.
在欧美各国,狗、猫是千百万家庭中的宠爱动物。狗自石器时代起就是人类的伙伴;猫早在埃及法老王朝时就和人类共同生活;故称猫、狗为伴侣动物。2000年前就发现伴侣动物对人类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年刊:狂犬病的世界调查)报告,据印度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死于此病15000人,随着医学、兽医学的发展,发现一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由狗和猫传播的。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我徐海地区流行一种所谓马的“腰痿”病,此病流行广、疫情重,对马匹危害大。从1971年起,在总后卫生部和军区后勤卫生部的领导下,对此病进行了调查、了解、研究试治,目前此项研究工作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的调查和分析张家峥,童战江,孟连枝,牛林山,牛桂玲(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站461000)仔猪先天性震颤综合征。又称为仔猪先天性肌阵挛或仔猪先天性震颤,1854年德国Scholler报告了此病以来,世界各地陆续报道了此病。据称在美国...  相似文献   

14.
蓝冠病 (Bluecomb)又称冠状病毒性肠炎(Coronaviralenteritis)、泥淖热 (Mudfever)、传播性肠炎 (Transmissibleenteritis)或传染性肠炎(Infectiousenteritis) ,是一种对各种年龄火鸡均可感染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不断鸣叫、体重减轻、精神沉郁和腹泻。1 发病历史195 1年美国的Peterson等[1] 首次报道了火鸡的一种新病 ,并称之为“泥淖热” ,此病和 7年前发生于华盛顿州的一种雏火鸡病具有共同的特征 ,后因其具有特征性的蓝冠变化 ,改称蓝冠病。 195 1年 ,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雏火鸡暴发了蓝冠病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5.
一、Bartha-Nu/67株IBR弱毒的生物学和理化特性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最早于1950年发现于美国,后来澳大利亚、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日本等国都报告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报告发生过此病。但1980年3月,广东华侨农场管理局所属光明农场从新西兰进口黑白花乳牛中,经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等单位使用我所供应的、1978年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Nu/67株IBR弱毒作抗原,并用它制取牛  相似文献   

16.
骨质病是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多发病,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达6.8%,其中肾性骨质病占相当比例。但过去对此病研究甚少。国内多将此病与一般骨质代谢病类混为一谈。国外在医学上则认为是由于慢性肾疾患时,肾中Ⅰ——羟化酶活性降低,维生素D在体内不能转化为活化型(激素型)而引起的机体钙、磷、骨代谢所致。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因此,肾性骨质病的实质是蛋白质代谢异常的问题。所以,目前国外兽医界有人开始以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作为指标,来研究肾性骨质病,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及探讨发病机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家畜棘球蚴病(下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绵羊、牦牛、山羊、猪等中间宿主的肺、肝、脾等脏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域人也易感,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 此病广泛流行。我省多见于川西北高原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为了摸清此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本州石渠县进行了牦牛、藏绵羊的棘球蚴病调查。  相似文献   

18.
家畜脑脊髓丝虫病是三十年代初期发现的一种寄生虫性的“腰痿病”。1935年首先在日本发现本病。1939年、1943年、1944年相继在日本各地发生大批的马脑脊髓丝虫病,患病马数共达3000多匹。与此同时,在朝鲜、斯里兰卡、缅甸、印度、锡兰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本病报道,在美国、苏联、以色列的马匹也有类似疾患。本病流行地区的绵羊、山羊亦可发生脑脊髓丝虫病。L.Z.Saunder(1959)、D.G.Lapage介绍,人也能发生此病。现已查明,此病是由于牛的腹腔丝虫的幼虫,通过媒介蚊吸取后发育成熟,再进入马体,损伤马脑脊髓实质,而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9.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近几年在集约化养鸡场发生较多,但鸭群发生此病在我区还很少见。1997年9月13日玉田县某鸭场暴发此病,确诊后经及时防治,很快控制了疫情。1发病情况该鸭场购进雏鸭2000只,实施旱养,至92日龄开始发...  相似文献   

20.
我省常德、益阳、岳阳三地区均在洞庭湖周围,水面辽阔,养鸭事业发达。但由于常用霉败稻谷饲养,鸭真菌病很多,其中尤以烟曲霉菌性肺炎最为常发,其所造成的死亡损失与鸭瘟、鸭出败同样严重,是我省三大鸭病之一。 (一)发生情况 我省鸭真菌性肺炎,早在1960年就已发现,当时疫情主要发生于沅江县湖区社队鸭棚。最近几年此病仍在发生。如1971年9月屈原农场第四分场发病死鸭4000多只,8月间第五分场六队发生此病死亡450多只。1979年7月第七分场五队、九队和十一队等鸭棚都有此病发生,每棚死亡数十至数百只不等。调查说明,此病主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