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农一师一团,提及孟繁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孟繁宾养猪已有14个年头,14年建成了两个分别占地2200平方米种猪场和1000多平方米的育肥猪场,发展成现在年出栏4500余头、固定种猪160余头、年纯收入近20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00万元的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2.
叶建萍同志是2001年调入农一师五团的,那年的8月,经过全团近200名会员代表的选举,她当选了五团工会主席。从那一天起,她就把自己一颗真诚的心与全团广大职工群众、与工会工作紧紧连在了一起……她是一把伞,为职工撑起一片民主的天地叶建萍有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她深知只有让职工了解企业,才能使他们理解企业。五团是一个贫困  相似文献   

3.
<正>她用满腔的热情温暖着广大职工群众的心,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起了工会干部的典型形象,为职工群众维权、带领他们勤劳致富奔小康……她不惜余力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总是送人玫瑰,留有余香。她从事工会工作已经19年了,她就是如今被农一师八团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铿锵玫瑰"的团工会主席——史自敏。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史自敏当选为农一师八团工会主席,在上任调查的基础上,她确定了工作思路,决定从抓组织建设入手,以创建先进职工之家为动力,规范工会内部的管理,因势利导逐步拓展工会工作。首先她从建章立制入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她坚持每周一召开科室人员会议,安排部署本周工作,检查上周工作落  相似文献   

5.
兵团的基础是农牧团场,主力军是广大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这一目标的实现,出发点在农牧团场的壮大,落脚点在职工群众的致富。只有农牧团场壮大,兵团才能更加强盛。 笔者以所在的五团为例,谈谈怎样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6.
于志秀,今年已经43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农一师五团职工医院从事助产工作已经整整14个年头。在这14年里,经她手接生的新生命有2460余名。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11月29日,二师二十四团扶贫办工作人员,来到和硕县玉龙花园小区,走进十一连建档立卡脱贫户代红金家,一进门看到他正在忙碌着给发财树浇水,十几盆花摆放有序,翠绿喜人。代红金今年40岁,精力旺盛,他是1989年从四川安岳县来到这里。在这片土地上他泡过荒、治过碱,挖过野甘草、开过拖拉机,成了一位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正>农一师三团中学数学教师谭明祥1993年从湖南司法学校毕业来到农一师三团,走上了教师的岗位,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不对口,但经过两年的努力,一下成为三团中学数学教师中的强手和骨干。在2002年、2004年自治区组织的初中教师水平测试中,他的数学成绩两次荣获第一名。谭明祥每年带初三两个班的数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级里,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和有轻度残疾的学生,他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倾注了比其他学生更多的  相似文献   

9.
妇联工作涉及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具体细腻、耐心细致的工作,做好还真不容易呢!然而就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农一师十三团七连妇联主任刘秀梅心系群众,一心一意为连队职工谋利益,甘做连队女职工排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一师四团地处比较偏僻,自然环境较差,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兵团贫困团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四团党委发现加快健全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是职工增收致富的一条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1.
<正>1996年,刘小辉来到农一师三团,1997年参加了土地承包,虽然在老家时没有大面积种植作物的经验,但不服输的他仍旧承包了91亩地,在连队老职工的帮助指导下,边学边干,一年下来,收入倒也不错。此后,刘小辉更加看好发展种植业的前景,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每年的收成都很不错。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她对职业过于执着,也有人说她获得的荣誉不少了,该歇歇脚……对此她一笑置之,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共产党员,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八师一三四团,人们一说起王海峰,熟悉他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王海峰凭着他大胆拼搏、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通过不懈努力,立足于当地实际,引导职工走上了农机致富路。目前该连农机合作社拥有采棉机5台,大马力机车2004、1804各1台,750、850、954、904拖拉机共10台,配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初,农一师五团在基层单位全面推行民主议政日活动。在春播结束后,全团各单位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权利,让职工选举出了自己信任的议政员,议政员在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各单位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职工反映的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却在群众中树立了一面旗帜;她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如一股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工作无怨无悔。她就是农一师一团十连农工、共产党员黄花俊。近3年,她承包的44亩棉花依靠科技投入、精心管理获得了好收成,3年中亩均单产达到400多公斤。她本人也成为连队的一名富裕户、小康之家、勤劳致致富的女能人。  相似文献   

16.
公元2000年新春佳节过后的第五天,在农一师十团团部招待所小礼堂内,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原来,该团团部职工食堂承包公开招标仪式在此举行。 前来竟标的七人中,有原食堂职工、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员。该食堂将实行国有民营、租赁承包、餐、饮具一次性买断、房屋租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食堂招标标底为3万元。主持人宣布“现在竞标开始”的话音刚落,七位竞标者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牌”:“三万五”、“三万八”、“四万一”……  相似文献   

17.
她十七岁那年离开了湖北老家,来到了大西北,加入到了屯垦戌边的行列。她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塔里木河边的沙包里开垦出40亩地,并率先搞起了大棚温室蔬菜种植,还种了15亩棉花,养了120只羊,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相似文献   

18.
今年51岁的罗应志曾经放过牛,当过畜牧卫生员、连长。那些年,他每年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还要供养3个儿子上学,日子过得入不敷出。 1993年,团场水工营的水产养殖站要向外承包,对养殖情有独钟的罗应志想承包这个负债累累的养殖站。说干就干,罗应志和妻子当即把家搬到养殖站两间低矮的小窝棚里。 首先是资金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自己仅有的一点点积蓄远远不够,没办法罗应志只好到亲戚朋友家里去借,东拼西凑总算有了8万元,  相似文献   

19.
杨桂英是农一师一团十九连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植棉女工,年仅39岁,多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棉花种植工作。仅2000-2004年,杨桂英累计总产籽棉55.3万公斤,平均亩产籽棉391.6公斤,实现总产值231万元,累计向国家上缴利润36.2万元。1986年,杨桂英从天府之国四川来到了盛产棉花、水稻的农一师一团,在十九连开始了她的团场职工生活。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她十几年如一日,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土地。她努力钻研种棉技术,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和对植棉工作的执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先后获  相似文献   

20.
年过七旬的老李阿姨是农一师四团林管站退休干部,1956年从河南鄢陵到新疆支边。岁月蹉跎,2006年上半年由于病情恶化,她走路摔了一跤,又大病了一场,从此就瘫在了床上,吃饭、穿衣等都需要他人照顾。老李叔由于年纪已大,照顾老伴生活方面自然有些不便,三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小的女儿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