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共产党面临着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战胜仍然强大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并结合俄国实际进行了创造性地发展,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坚持和改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保证;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加强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满足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列宁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出发,揭示了资本的运动规律,他的对外投资思想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世界市场和资本输出等理论。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对外投资思想,他认为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而对外投资作为资本输出的高级形式则是垄断过剩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进行剥削的重要手段。因此,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对外投资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列宁人民民主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我们应该在理解列宁人民民主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把握人民民主的实质,正视人民民主的渐进性,以强化法治和完善监督来保证人民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由揭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崭新的民主观,并以此为依据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在批判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前途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无产阶级民主,并以此为过渡最终通向共产主义民主。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恩格的人民主权思想、民主实现条件、实现保障以及实现形式,探析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中很重要一条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从目前的监督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鞭长莫及,怕丢选票;二是同级之间的监督碍于情面,怕伤和气;三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惧于权势,怕穿小鞋,而其它方面的监督也往往存在晴蜒点水,很难到位。要解决监督方面的问题,有两点特别重要,那就是群众的知情权和办事公开透明。要达到这些必须做到四个公开透明。一是目标公开透明。政府或部门,在一个阶段内想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都清楚;  相似文献   

6.
7.
<正>"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是毛泽东对政策和策略的社会作用及其对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的科学概括,也是我们党政策和策略实践的理论总结。政策和策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社会作用,成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中间环""  相似文献   

8.
杨举 《学理论》2009,(28):152-153
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思想,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探索,它的提出开创了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路,促进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巩固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然而,这种脱离苏联农业实际情况,主观的拔高农业公有化水平的做法,也使苏联农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分析总结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思想,对于中国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陈合营,韩勤(一)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他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邓小平极其重视我们党和政府的廉政建设,多次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  相似文献   

10.
蒋光贵 《党政论坛》2010,(17):10-13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这是毛泽东对政策和策略的社会作用及其对党和国家的极端重要性的科学概括,也是我们党政策和策略实践的理论总结。政策和策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社会作用,成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党的政策同党的全部实践和认识过程,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4)
对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税收的实质、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的作用、税收与转嫁、预算的关系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以期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原则,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季 《学理论》2020,(3):23-25
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占据主流地位的国际关系学说不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与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理论界中独树一帜。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并不充分,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形成的根基。探讨其理论逻辑建构、科学性、现实意义,可以为认识国际关系与国际交往的本质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外交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王洁 《学理论》2015,(7):31-32
列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思想,并在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其进一步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观。列宁的群众观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其逻辑主线,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是其逻辑起点,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其逻辑支点,服务群众、发展群众是其逻辑归宿。研究列宁群众理论的这种内在逻辑性对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及其政权的必然产物。无产阶级建立国家政权,从制度上肯定了廉价政府的存在。然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由于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与经济结构变化的持续和节奏不一,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情况早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现实中,反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巩固政权和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环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腐败思想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洛克系统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其家庭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它集中体现了洛克在教育学方面的创新性。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即使现在看来,其思想仍然有着大量合理的内核,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的一些思想毕竟有一些落伍的地方。故想将之应用于教育实践,则必须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对之加之扬弃,使之能够服务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主要包括三部分:对前资本主义"天然的共同体"的考察,对资本主义异化的共同体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真正的共同体"的构想。其中,马克思恩格斯以批判资本主义异化的共同体为核心,向前追溯天然共同体的起源与解体,向后科学地构建"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反思、政治经济学剖析与人类学考察的基础上,从历史溯源、现实批判与未来构建三个维度,对共同体进行了全面阐述,这一思想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俄非常时期,针对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中严重缺乏知识和技术人才的困难,列宁提出启用旧社会专家的思想。列宁提出启用旧军事专家以加强红军建设;启用旧的科技专家以加强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建设。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列宁多次强调,执政的共产党人不能一味热衷于强攻和暴力,而要善于实行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在阶级、阶层关系上,他提出,对待农民不能采取暴力手段;对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要实行妥协,建立睦邻关系;对文明资本家要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妥协,对资产阶级专家要实行高薪。在民族关系上,列宁强调在对少数民族让步和宽容这方面做得过些比做得不够要好;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列宁主张也要善于实行必要的妥协,要以最大的让步为代价,建立贸易关系;在共产党内部,列宁强调要吸收反对派的合理意见,并认为这也是一种让步。列宁还指出,妥协不能是没有原则的,共产党人要区分妥协的不同性质,拒绝错误的妥协,实行正确的妥协。  相似文献   

19.
1 列宁合作制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二阶段是1921年以后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在第一阶段,列宁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货币交换的社会的理论,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试行建立农业公社。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下,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和军队的粮食供给,对农民实行背离商品交换原则的余粮收集制。由于当时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极为低下,国家从农民那里征集来的,不仅仅是余粮,还包括一部分农民必需粮。这个阶段,还在农村提倡建立农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列宁带领苏维埃俄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一进程包含着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刻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率,解决民生基础问题;通过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完善制度,逐步解决社会主义劳动就业问题;探索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扩大民主,吸收工农管理国家,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权利;发展国民教育、满足人民教育权利及教育需求。这些探索及其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