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陶 《各界》2013,(6):9-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在的心灵。《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  相似文献   

2.
罗马尼亚雅西“瓦·亚历山德里”国家剧院于七月五日举行中国话剧《我为什么死》的首场演出,受到观众热情的赞扬。 话剧《我为什么死》是我国作者谢尼在一九七九年创作的。它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员同“四人帮”的追随者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鞭挞了“永远正确”的政治投机分子的肮脏灵魂。这个剧由二十四年前曾把曹禺的《雷雨》搬上罗马尼亚舞台的导演弗洛里安执导。他说,我们所以选这个剧本,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风格、精炼的语言和带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国庆假日,同1945年出版黄炎培《延安归来》一书的原国讯书店经理尚丁先生聊天。话题很自然地扯到那个周期率上。我俩就这个问题不知议论过多少次了。不过,议论得比较细的,要算这一次。尚丁先生不但讲了很多《延安归来》里面没有写上的毛泽东同黄炎培交谈的情况,还讲了《延安归来》出版后毛泽东有关周期率的言论。从而使我对周期率的认识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冷和热     
杨柄 《瞭望》1989,(15)
1936年,我在武昌上小学,攒下每天的早点钱,购买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先生主编的《新少年》。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主要原因是他的剧本《悲悼》,《新少年》发表一篇文章专讲这件事。它先讲诺贝尔是个大军火商,他的火药杀死了成千上万人民,他  相似文献   

5.
我在巴黎旅居数年,与法国龚古尔文学院院士罗布莱斯过从甚密,曾将他的名剧《蒙塞拉》译成中文,由陈颙同志执导,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公演。此后,他的长篇小说《这就叫做黎明》、《艰难岁月》、《威尼斯的冬天》和五部中篇小说,以及另一剧本《绮窗恋》陆续译成中文,这位法国老作家遂应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三次访华。  相似文献   

6.
正契诃夫写完剧本《海鸥》,一直为这个剧本"冗长的开头和仓促的结尾"感到担心。他知道心急的观众总是想尽快、尽可能轻松地知道《海鸥》究竟说了些什么。说老实话,对自己的新长篇《刻骨铭心》,我也有着同样的担心。有许多读者提问,问为什么要这样开头,为什么第一章会这样莫名其妙,这样做又是要想表达什么。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试图作出解答,每次解释都很难让别人满意,包括让自己满意。事实上,我首先思考的,是读者会用一种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进入这部小说,从现实开始,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7,(6)
正序言我结识杨允中博士是有故事的。2006年澳门鱼人码头周年宴会上,我们偶然相遇,他是辽宁铁岭人,我是沈阳人,聊起来倍感亲切。随后,在与杨博士交往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他是三届澳门全国人大代表、澳门"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澳门多个社团的会长……2007年,杨博士同意出任澳门沈阳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同年他和我共同策划了澳门版现代京剧《西安事变》,并到沈阳参加《西安事变》剧本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戏剧界的权威张庚,1938年带着一个艺社流动宣传队从上海到延安。当时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今已届82岁的张老,还在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奔波着。 回忆起在延安时期亲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绪万千,很是激动。他说:《讲话》至今50年了,有人认为“过时了”,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他体会《讲话》的主要精神是深入  相似文献   

9.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科学内涵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就有了党的报刊,但其成熟阶段最早是延安时期.那个时期,全国范围创办了大型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全国性通讯社——新华社,属下还创办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各抗日根据地出版了各级党报.这个时期,我们党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大约在今年6月间,同住在团结湖宿舍的《人民政协报》老同志告诉我,说是张西洛因癌细胞转移又住医院了。我很想去看望他,谁知时隔不久,在报上看到讣告,已于6月29日逝世了,我感到很悲痛。西洛公(朋辈对他的尊称)是资深的老报人,也是爱国的名记者。早在重庆读中学时,就在学校办墙报,并向当地报纸投稿,发表习作。离开学校后,他步入新闻界。1936年,他在重庆《齐报》任记者,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他考取《新民报》当记者时年仅20岁。1939年,他在抗战的西北战场采访,曾访问过不少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是年9月,西洛公以《新民报》记者身份,与中央社、扫荡报的记者一道在延安受到毛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于一九三六年,距今将近半个世纪,但士林中人,还是系念着他老人家。我友汤志钧为辑《章太炎政论集》及《章太炎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为刊《章太炎全集》、《篆书千字文》。太炎擅篆书,又精《说文》,这《千  相似文献   

12.
王倍 《侨园》2013,(4):64-65
<正>作家赵树理和戏剧家墨遗萍的交往,为山西上党戏的发展留下了一段佳话。11946年8月,赵树理住在山西阳城县后沟太岳新华日报社,当时他正写小说《福贵》,认识了刚从延安来太岳区担任剧协主任兼《太岳文化》杂志编辑的戏剧家墨遗萍,二人一见如故。墨遗萍在向赵树理介绍他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和延安南区  相似文献   

13.
延安杂忆     
秃柳赞 去年有人问我,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你将写点什么?这个问题引起我的一些回忆和想要画点延安印象的冲动。 延安桥儿沟的黄土高坡,有一株当时引不起人们写生兴趣的秃柳。去年觉得,似乎可以当作题材画一幅中国式的水墨画。但是,因赶写书稿《来者可追》,顾不上拿笔作画而作罢,只留下企图题画的  相似文献   

14.
蔚江 《瞭望》1988,(25)
1985年9月,法国斯多葛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作家沈大力和法国女作家苏珊娜·贝尔纳合写的题为《延安的孩子们》的长篇小说,并立刻在法国引起强大的反响。《世界报》、《费加罗报》、《晨报》、《人道报》、《革命》杂志等报刊相继评论此书。此后、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的电台、电视台也先后在专题节目中对《延安的孩子们》作了介绍。 《延安的孩子们》描述了中国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延安保育院小学300多个革命后代,冒着敌人的炮  相似文献   

15.
1955年《文学季刊》发表了曹禺的《雷雨》剧本,那时我还在中学读书。《雷雨》反映的封建大家族与我的家庭相似,里面的人物都似曾相识。那时我想,什么时候我能看这出戏呢?不久,中国旅行剧团将它搬上舞台。由于它带来的巨大影响,当时的北平市长以这出戏有伤风化为由禁演。剧团无奈,便在天津法租界首演。我听到消息非常着急。奶奶耐不住我  相似文献   

16.
正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在长达7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为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编纂的英汉辞典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翻译的莎士比亚著作更奠定了他在翻译界的权威。梁实秋在回忆译完《莎士比亚全集》这一巨大工程时曾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长途中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最后37种剧本译完。"在祝贺莎氏全集梁译本出版的庆祝会上,他的友人也一致认为"《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归功于梁夫人"。  相似文献   

17.
郝忱 《各界》2013,(4):68-71
宋代陕西路安定堡即今陕西省子长县。过去很长时间,子长县少有人知道胡瑗。正如子长县籍人士王巨才在2006年发表的《泰州去来说胡瑗》一文中说的:“我在陕西生活和工作了五十多年,其中在延安近三十年,就从未听人说过,也没有从媒体上见过他的大名。”  相似文献   

18.
《各界》2012,(4)
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盘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1945年7月,当他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访问延安时,毛泽东曾和他有过一席长谈,并当面推许评他在”五四”运动中的贡献。他却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临行时,毛泽东手书北宋诗人钱惟演的诗句相赠:“不将寸土分诸子,刘项原来是匹夫。”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家阎纲在一篇访谈中,谈到他本人在解放初从事编演戏曲活动的往事时说:“1950年,……创作的剧本《增产捐献》和与谢晋文合作的文配画《新事新办》由长安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20.
作家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既是人民群众对作家的信赖,也意味着作家所肩负的分量。我们陕西地区一批有成就的中老年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作家创作的重要指导意义。所以,他们在作品中力求站在共产主义的高度俯视时代,开掘现实矛盾,通过创造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鼓舞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创业史》、《保卫延安》、《在和平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