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目前假币犯罪不断呈现新特点、新动向 ,在司法实践中 ,往往产生困惑并造成执法不统一 ,不利于对假币犯罪的打击。因此 ,要认真界定假币犯罪的既遂和未遂 ;做好居间行为的定性 ;做好持有假币和出售假币的认定。对刻制假币印刷版和制造提供印制假币机器者 ,处以必要的惩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打击假币犯罪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伪造,变造货币类型的研究,假币犯罪停止形态的研究,两种典型案例适用法律问题研究,运输假币,持有假币犯罪主观方面认定的研究,出售,购买假币犯罪中“诱骗”犯罪的研究,打击假币犯罪的刑法完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打击假币犯罪工作中,公安机关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审视传统假币犯罪侦查措施的运用与新时期反假币工作的要求,二者之间还有一定的不适应。公安机关应从打击假币犯罪的社会效益出发,着眼全国大局,对假币犯罪开展"多层次打击""全方位整治"和"网上作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强异地执法协作、控制下交付、诱惑侦查、悬赏与奖励、刑嫌调控、阵地控制、长期经营、网上作战等侦查措施的运用,以持续开展对假币犯罪的常态化打击整治。  相似文献   

4.
打击假币犯罪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云南作为假币犯罪最严重的六个省市之一,目前存在立案数减少,涉案数额增加;涉案罪名以购买、出售、运输、持有、使用假币为主犯;犯罪组织趋向于家族化、集团化,手段隐秘化;受害人多为弱势群体,发案地多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境地区假币犯罪日趋复杂等特点。有关部门应同公安机关加大防范假币的宣传力度和打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加强情报信息收集,有效遏制和根除假币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假币犯罪,是指以假货币为犯罪对象,严重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假币犯罪呈高发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涉及的面额、币种多样;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团伙化;流动性增强,犯罪地域不断扩大;仿制水平越来越高,不易识别。侦查应重点围绕其中容易产生的暴露点进行,通过鉴定;查堵贩卖假币各环节,追踪假币源头;深入特种行业寻找线索;加强侦查协作等途径实施。应从加大反假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反假币专业警察队伍,加大假币案件的预防查处力度;加强特种行业管理,提高假币的一线堵截能力等方成开展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假币犯罪作为金融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一直是各国政府、警方打击和防范的重要对象。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案件具有发案数量多、涉案金额高、犯罪地域广、跨境犯罪多、制假技术智能化程度高、团伙犯罪多、职业化犯罪明显等特征。对此在侦查中应从调查分析假币的来源及制作特征入手,通过加强侦查基础业务工作、加强侦查区域协作、并案侦查等策略方法实施侦查,突破这类案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惩治货币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持有、使用假币罪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立案标准过低;没有将"变造货币"作为犯罪对象;没有根据使用假币的不同情形规定刑事责任;没有将单位作为伪造货币等犯罪的主体等等.进一步健全、完善货币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打击当前猖獗的货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假币犯罪是一种多发的犯罪 ,对假币犯罪案件的侦查应首先加强其认定 ,并对其立案标准予以正确理解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日趋频繁,货币流通量也越来越大,假币犯罪案件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有效打击和防范假币犯罪,遏制其上升势头,维护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至关重要。一、假币犯罪的现状尽管新中国建立以来,伪造、变造货币案件时有发生,但真正猖獗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1989年,全国共查处伪造人民币案件800多起,收缴假币100余万元,比1988年增长了1.7倍。1990年,全国共侦破伪造、贩卖假币案3200余起,缴获假币1700余万元,而在1992—1993年5月仅广东一省就查缴假币403万元。1995年1月至10…  相似文献   

10.
为更加有力地惩治制造、贩卖假币的犯罪,我国刑法应当增设非法运输、携带假币印版、印模罪及为他人提供印制假币的防伪材料、防伪技术、防伪工艺、专门设备罪.  相似文献   

11.
货币与经济发展、国计民生密切相关,货币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货币管理秩序的行为,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在货币犯罪中发案率又相当高。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在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中常见的一些疑难问题有:一是客观行为的把握;二是既未遂的司法认定;三是犯罪对象的辨析;四是犯罪的罪与数罪问题,包括该罪的客观行为、既未遂标准、犯罪对象及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制贩假硬币犯罪呈现以下特点:流窜作案、家族式团伙作案突出;犯罪活动日趋规模化、专业化;制假窝点隐蔽并加以伪装,作案手段日趋诡秘;危害日益严重。打防其犯罪的难点主要是有关部门管理有漏洞、犯罪主体易位、金融部门防假宣传不到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完善。故侦防应从鉴定硬币的真伪、情报导侦、建立假币犯罪控制系统和反假币专业警察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其危害行为“持有”、“使用”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应该放在一个罪名中规定,而是取消持有假币罪,把它的部分内容归纳到其他罪名中去;伪造后持有、使用自己伪造假币、伪造货币后又使用他人伪造的货币、购买假币后使用假币的行为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另外,增设本罪的单位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境内外伪造、贩卖货币的犯罪活动十分猖撅,对我国的经济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打击这种严重犯罪,1994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国务院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995年7月4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使打击制造、贩卖、使用假币的犯罪活动有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些同志对于这种犯罪的危害性和打击这种犯罪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这种犯罪有门益蔓延之势。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如何适用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合作打击伪钞将成为两岸的重要议题。但存在着刑事法律差异大、协作渠道不畅、情报交流不及时、罪赃移交难等合作困境,需要两岸警方精诚合作,共建打击假币警务合作的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抗制假币犯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货币犯罪的法益既包括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又包括货币的公共信用;货币犯罪中原则上,伪造既包括伪造也包括变造,伪造既包括有形伪造,也包括无形伪造;变造既包括有形变造,也包括无形变造;刑法总则第十四条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决定了货币犯罪行为人对“货币”的性质均应当明知;持有假币罪过重的法定刑设置违背了持有型犯罪的法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省的社会治安总体上是稳定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刑事犯罪活动仍很严重,一是犯罪的种类增多。过去没有或很少发生的持枪犯罪、绑架人质、杀人劫车、车匪路霸、盗抢银行、巨额诈骗、制贩毒品、贩卖假币以及侵害外国人案件等,在一些地方呈明显增多之势。二是犯罪的智能性增强。犯罪分子作案前多进行预谋和设计,毁坏或不留痕迹物证。有  相似文献   

18.
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的行为侵犯了货币的法定地位、货币的公共信用,并可能侵犯公私财产权,因而具有刑事可罚性,应当以使用假币罪定罪处刑。在犯罪认定时,客观要件之中的"使用"行为不应以置于流通为必要;只要能够根据基础事实予以合理推定其主观上为"明知",就足以认定其符合本罪的主观要件。由于该行为的期待可能性较小,因此处刑时应结合我国针对误收假币后故意使用行为的立法变动情况,对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原则上只判处罚金刑,而是否侵犯公私财产权这一随机客体也具有影响量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货币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逐步提高,货币犯罪活动日益隐蔽化、组织化,犯罪手段日趋高科技化。同时,货币犯罪案件发现难、假币源头发掘难、作案流动性大、侦查取证难等问题是当前货币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侦查机关可通过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向特种行业和复杂场所调配秘密侦查力量、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力度、建立货币犯罪信息共享系统等方式,来提升对此类案件的侦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使用假币的行为 ,各国刑法大多规定为犯罪。对于本罪的构成要件 ,中外刑法除对主体要件认识一致外 ,对于该罪其他要件的规定 ,则存在着一定差异。在侵害法益上 ,外国刑法普遍认为是公共信用 ,笔者认为是国家对货币的流通管理制度。在犯罪对象上 ,外国认为是伪造、变造的硬币、纸币或银行券 ,我国认为是伪造的货币 ,不包括变造的货币。在客观要件上 ,中外刑法均认为是将假币冒充真币投入流通领域 ,但我国还有数额较大的程度要求。在主观要件上 ,中外刑法均认为是出于故意 ,笔者认为还须具有“使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