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唐生智作为湖南省政府主席、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北伐前敌总指挥,是否参与策划当时震惊中外的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在以往的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中,不少论文和专著,有的认为“夏、许、何是唐的部下,两湖是唐的地盘,哪有唐反置身事外之理?”有的认为“此次事变是唐主持的,是唐生智的苦肉计”,还有的认为“何键是马日事变主谋者之一是无疑了。此外,周斓、唐生智亦可能是幕后人。”总之,都认为唐生智是马日事变的幕后策划者。  相似文献   

2.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3.
挥戈北伐,誓以头颅热血拚命奋斗 1926年2月贺龙听到唐生智反赵恒惕的消息,决定率部回湘。离开贵州铜仁时,各公法团体献给贺龙一面锦旗,上书“勋高三楚,威镇汉江”。5月中旬,贺龙率部进驻沅陵,随即派鲍君勉去广州与广东革命政府联系北伐事宜。 北伐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后,贺龙积极配合。6月,贺龙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  相似文献   

4.
于东 《黄埔》2006,(3):16-19
黄埔军校孕育的校军“黄埔军”,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新型军队,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正是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不到两年即由两个团扩充为旅,进而扩展为两个师,再扩充为几个军,并以此作为基本部队,在两次东征后继而北伐,削除盘踞各省的军阀部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北伐中,黄埔师生为前锋和主力,英勇奋战,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在"三二○事件"之后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但并不影响他继续支持北伐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陈独秀的北伐观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认为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在"三二○事件"之后由积极转变为消极,但并不影响他继续支持北伐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王睿 《传承》2010,(27):84-85
湖南自20世纪20年代初最早提倡自治,至1926年时任省政府主席的唐生智取消省议会,自治局面宣告结束。其结束与湘系军阀唐生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唐生智数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历了拥赵(恒惕)反赵、拥共反共、拥蒋反蒋的奇异反复,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由农工党云南省委会、民革云南省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纪录片《百年讲武——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百年纪念》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全方位地展现了被誉为“将帅摇篮”、“革命熔炉”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展现了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的朱德、叶剑英等新中国开国元勋的风采,为我们讲述了唐生智、周保中、龙云、卢汉等将帅的故事,披露了一些国际军政名人在讲武堂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彭剑 《长白学刊》2006,(3):93-95
1937年12月13日,中国首都南京被日军占领。在此之前,从12月9日到12日,负责保卫南京的唐生智曾试图利用外国侨民谋求与日军休战。本文考证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并对唐生智这一举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唐生智之所以会谋求休战,与他的持久抗战主张相关,也与他对保卫南京的估量有关,还跟日军进军迅猛导致形势的急转直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忠诚  刘苑生  曹燕 《黄埔》2014,(3):24-51
北伐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孙中山在世时,曾两次挥师北上,最后都无功而返。为完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1926年秋,国民政府兴师北伐。黄埔军校已经毕业的前四期学生,分别编入北伐军的各种部队,从中路、东路参加北伐战争;第五期的部分入伍生,也参加了北伐。他们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或乔装打扮,  相似文献   

11.
出生入死,北伐建功,升任南京警备司令却遭蒋通缉 热血抗战,机智勇敢,由师长越级升任军长,旋即被撤职  相似文献   

12.
胡彩业 《求索》2008,(4):159-161
唐生智先生不但戎马一生,也非常重视和热爱中国的教育事业。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他就先后创办了长沙厚风学校、衡阳慈衡学校和东安耀祥中学。唐生智先生在办学实践中提出的“植道德为大本“的教育原则和好学力行的务世与济世理念,对于今天我们办好教育,特别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仍有可鉴处。  相似文献   

13.
参加北伐及拥护三大政策 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的杨虎城,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归东路军总指挥鹿钟麟指挥,沿陇海铁路向东开进,敌人是山东督办兼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第十军下辖第一师(师长冯钦哉),第二师(师长姬汇百,因病由副师长孙蔚如代理)和直属部队。杨虎城还奉令指挥庞炳勋、王鸿恩,吕秀文的部队,在商丘马牧集以东向直鲁联军攻击,连获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付金柱 《长白学刊》2011,(1):133-136
1922年孙中山北伐中途受阻,迫不得已"潜师回粤",事后孙中山认为其原因在于陈炯明从中阻遏,后世史家亦多从此说.实际上,就当时北伐的即刻历史情境而言,无论是北伐的南北联盟,还是北伐的饷械准备,以及湖南各界反对北伐假道湘省,都未取得有利的情势,此皆为孙中山北伐爱阻"潜师回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协商月报     
《协商论坛》2011,(9):31-35
郑州市碧沙岗公园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保存遗迹遗物最多的北伐阵亡将士烈士陵园。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民革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今年初提交了集体提案,提出对碧沙岗公同进行重新规划,突出其纪念北伐革命战争的主题,使碧沙岗公园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6,(6)
正北伐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武装斗争统一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他晚年军事思想的"高峰"和宏伟治国方略。孙中山赴韶关设立北伐大本营并主持北伐督师事宜,按史载有1922年4月和1924年9至10月两次。1924年9月,第二次赴韶关主持北伐誓师前后活动,是由黄埔军校第1期第1队全程负责警卫守护,从现存史料与回忆文章中,可窥视当年孙中山先生在  相似文献   

17.
黄埔军校孕育的校军“黄埔军”,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新型军队,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国民革命军正是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不到两年即由两个团扩充为旅,进而扩展为两个师,再扩充为几个军,并以此作为基本部队,在两次东征后继而北伐,削除盘踞各省的军阀部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北伐中,黄埔师生为前锋和主力,英勇奋战,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勋。主力先锋北伐战争,是一次武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时间,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  相似文献   

18.
南京保卫战     
《黄埔》2016,(1)
正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我军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  相似文献   

19.
北伐专辑     
《黄埔》2006,(4)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分赴北伐前线。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攻武昌城的战斗。以黄埔军校炮科学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在武昌洪山阵地上。国民革命军为在北伐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修建烈士墓。北伐专辑  相似文献   

20.
1924年8月9日上午,正在韶关督师北伐的孙中山,突然收到了香港的紧急密报。他拆一看,才知广东商团头子陈廉伯,通过香港德商全隆洋行秘密向西欧订购的一万多支枪械与六百六十多万发子弹,伪装在一千一百多个箱子里,已由悬挂挪威旗号的丹麦商船哈佛轮运抵广州。情况十分紧急,远水救不了近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