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国两制” 方针的指引下,经过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努力,香港已胜利回归,澳门问题也得到顺利解决,基本完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留交下一代去做”的任务,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迈出成功的一步,为台湾的回归创设了光辉的典范.“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构想,最早是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考虑的,它的最终落脚点也必然是台湾的回归.从“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脉络和发展过程来看,它与60年代初由毛泽东等人提出,周恩来概括的“一纲四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一纲四目”的提高、完善和发展.“一纲四目”思想的概括及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学习问答第二章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根本法典8.“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合理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用和平方法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实事...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香港回归后的繁荣稳定的局面,充分说明“一国两制” 的科学性及现实可行性.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年后的今天,再看香港回归对台湾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坚定统一信念就更为重要.香港回归,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示范.香港问题,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始终未得到解决.而在党的“一国两制” 方针下,仅用很短时间便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用事实向台湾民众及当局宣传了我党的对台政策.中英双方在解决香港问题上,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实践的十年。十年来,虽然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等各种形式的冲击和考验,但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香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目前,香港社会正朝着健康的发展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5.
今天,香港回归祖国已是屈指可数的时日了。回顾这场收回香港主权的斗争,应该说早在毛泽东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了。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以“一国两制”的新思路解决香港问题之前,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尤其是她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在解决香港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以后,如何使香港进一步稳定繁荣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实,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都已清楚地告诉人们,“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是香港稳定繁荣的根本保证,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香港必将进一步稳定和繁荣。一、“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早在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政策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这就是说,“一国两制”是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权宜之计,必须坚持长期不变。香港回归祖国后,坚持“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是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邓…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07,(6):4-5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的方针得以贯彻,“一国两制”的创举在实践中不断致富,发展和完善,香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等重大危难的形势下,励精图治,开拓奋进,近年来政局稳定,经济复苏,民心凝聚,香港人民对香港前景的信心逐步增强,本刊特辑精英人物的小故事以志庆贺.  相似文献   

8.
5 邓小平首次公开介入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5月25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与希思的会见.当天晚上,邓小平在欢迎希思的宴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邓小平说:“尽管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我们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1975年、1977年,邓小平会见第二次、第三次访华的希思,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也都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9.
遍览国内有关研究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论文和书籍,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青年学者齐鹏飞在其论文中曾提到过邓小平早年有过在香港的几次经历外,其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主观臆测:尽管邓小平从未去过香港,但却根据香港的实际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这种流行于学界的不符合历史真实的结论,显然有待澄清。溯诸史实,我们发现: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怀抱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了由吴玉章发起的四…  相似文献   

10.
刘贵军 《湘潮》2014,(7):9-14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进行,并在他的亲自领导下解决的。1984年10月,当中英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由衷地说:“今年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还有一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其他事都是别人做的。”  相似文献   

11.
一、“一国两制”的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国两制”的提法正式见诸文字是在1984年。该年6月22日,小平同志在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第一次提出。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谈话,初步阐明了我们党的主张:“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此后,小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构想的提出,对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也赢得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赞同和支持。在“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指导下,在中国政府和海内外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和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也为我们今后解决台湾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对近年来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研究做一个简要回顾,以加深对“一国两…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亲自指导用这一构想先后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邓小平于1988年6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这一大胆。新颖的设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通过“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对于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们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一、“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设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1988年6月3日,邓小平在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一国两制”方针对澳门的适用性“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对“一国两制”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他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8页)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阐明了“一国两制”的三个基本点:第一,“一国两制”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第二,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在大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在集中全党智慧,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和世界的实际,反映中华民族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继香港之后,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回顾澳门回归的历程,便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国两制”从构想到现实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作为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提出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和方针。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台湾问题的性质与香港、澳门问题性质不同,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纯…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至今,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五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对香港来说却不平凡,实现了从英国管治到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性跨越。五年来,“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在香港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今天,认真回顾五年来走过的历程,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把“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及有关方针政策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2007,(13)
香港的顺利回归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顺利实施,确实要首先归功于邓小平的领导。1982年9月,小平第一次在北京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重大发展。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构想”呢?首先,“一国两制”是我们党、政府面对当前国际实际和过去历史状况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和台湾问题,实现统一祖国大业而提出来的精心的政治设计。它以“一国”为前提,“一国”是包括港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战略构想。它不仅对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解决国际上类似的问题以及其他国际争端,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十三大开始,我们党就把,“一国两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愿腔内容。党的十四大再一次确认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坚持“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坚持“接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