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有些企业领导者或经营者的几种思想认识,严重阻碍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行: (1)“无必要”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处于困难时期,没有什么东西可公开;有些正在改制或已改制的企业领导者推托说:实行改制后企业属股东、外商或个人经营了,没有必要向职工公开;有的说:企业是经济实体,实行公开会泄露商业秘密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不应该公开。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地方非常强调“主旋律”。“主旋律”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字:钱!现在无论办什么事情,非讲点人情不可,而最能表现人情的,莫过于钱。诸如豪门宴、名烟名酒,名犬名花登堂入室,没有钱行吗?有些国营企业四处碰壁,而乡镇企业或个体商贩却路路相通,窥其秘密,一个钱字在作怪罢了。在我们这块土地上,自从钱这个东西出现后,一直受人欢迎。远在西晋,就出  相似文献   

3.
咱中国人爱讲“人情”。一事当前,总要先看看合不合“人情”。“人情”成了不少人想问题、办事情的重要依据。然而,到底什么是“人情”?怎样做才算合乎“人情”?对这些问题,不少人却并没有认真去想,因而也是说不大明白的。 《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就是说,人情是人的喜怒爱憎的感情;说话办事顺乎人们喜怒爱憎的感情就叫合乎  相似文献   

4.
<正> 矫揉造作的举动使我讨厌,实实在在的说法让我心动。下面这个事例让我感怀: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联欢,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老人没有答以哈佛或普林斯顿、剑桥或牛津,却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什么?”“诚实!”老人回答。显然,这位老人并不是要低估从大学所学到的宝贵知识。他想要告诉人们的是,让他受用一生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那些简单的道理和基本的准则,并不高深玄奥,却是最重要的。他的话里似乎还隐喻着另一层含意有些人后来把最重要的东西视为“幼稚”而丢弃了,那就是丢掉了最可宝贵的东西,这才可惜呢! 常识差不多就是真理,大实话往往就是大哲学。当一些花花绿绿的高论妙语说得天花乱坠,弄得人眼目迷离五色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强办事透明度 ,很多地方都实行了各种公开制度 ,把需要百姓明白的事务公开出来 ,让百姓对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作和自己所须承担的责任义务都得以清楚明白 ,以使百姓自己不吃亏 ,也便于社会各界实施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种工作明朗化的方式 ,无疑是老百姓所期望和拥护的。前不久去了趟农村 ,见乡镇院子里几乎都建有“明白墙” ,农民们手中都捏有“农民负担明白卡”。然而农民们却仍对自己过重的负担忿忿不平 ,他们抱怨说 :“明白明白 ,明白了也白明”。“白明”指什么 ?大约就是明白了也无济于事之意。显然农民们对眼下的“明白”是有意见…  相似文献   

6.
《政工师指南》2014,(4):29-30
为使我市政工中级职称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省有关政策规定和市政工职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办法。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量化打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材料为基础,一杆标尺,一视同仁,坚决杜绝人情分。  相似文献   

7.
<正> “公道人情两是非,人情公道最难为,若依公道人情失,顺了人情公道亏”。这是《金瓶梅》第四十九回中的一首打油诗。道出了封建时代“公道”、“人情”无法统一、难于两全的矛盾,一道无法释解的难题。其实,在我们今天,从本质上讲,“公道”与“人情”是应该统一、也能够统一的。因为所谓“公道”,无非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法,最终则是合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离乎此,既不合情,又不合理,也不合法,有何“公道”可言!“公道”乃最大之人情;而最广大的人情,才是真正的“公道”。二者并非势不两立,冰炭不容。“公道”与“人情”可以并存,也可以俱失。“文革”中,牛棚林立、冤案遍国、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同志紧张、友  相似文献   

8.
吴高盛 《中国人大》2009,(16):26-29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内容,是立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人们试图列举出公共利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期给公民、法人和管理者一个清晰明了的“单子”,使人一目了然,有所遵循,以解决部分地方借公共利益之名,谋开发商之利,导致拆迁、征地中纠纷不断,甚至引发出难以理喻的种种事端。但是,讨论、争论之后,大家发现,“公共利益”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要用法律条文加以界定,竟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充满朝气。但是,有一些年轻人却经常充满怨气:或怨风气不正,流弊盛行,抱怨“好人难寻”;或怨社会不公、贫富不均,抱怨“投错了胎”;或怨际遇不顺、前途迷茫,抱怨没有奔头;或怨提拔太慢、待遇不高,抱怨人生乏味;或怨无爹可拼、孩子无为,抱怨独木难支。凡此种种,怨气十足,全无一点快乐。  相似文献   

10.
民生服务     
【百姓语录】重庆黔江区某事业单位一职工私下抱怨:“在元旦节的3天里,从早到晚、从城里跑到乡下共送出了14份人情,不但把元旦节单位发给的一点‘红包’送完,连当月的工资也全部耗尽了。”时下,“人情风”劲吹,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至。什么结婚、升学、参军、生日、添丁、乔迁、聚会等名目繁多,应有尽有。这些“人情”,作为一般关系的“礼”,二三十元是拿不出手的;作为特殊关系的“礼”,没有几百元也是拿不出手的。因此,这些“礼”简直压得普通工薪阶层喘不过气来。笔者认为,要刹住这股“送礼风”,还需各单位领导带带头。(井水)  相似文献   

11.
鲁宁 《民主与法制》2011,(12):14-15
对预算公开之实际进程,几乎所有的民众都在抱怨太慢。用快与慢来度量预算公开,不同于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相对”和“动态”才是客观的度量标尺。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人情     
记得在50年代看过一部印度电影《两亩地》。剧中法官向一位女公民说:“法律是不承认人情的,”女公民当即回答:“那么人情也不承认法  相似文献   

13.
王水霞  段心强 《人权》2005,(2):52-55
近年来,山东监狱管理局里能分局依法维护犯人的权利,“法德结合,文明改造”,卓有成效,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阳光工程”与“畅通热线”执法者犯法,是人们最仇恨的腐败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里能分局局长曹务顺为了不让这股歪风刮进监狱,全面实施“阳光工程”:不断地把犯人的权利、干警管理的范围、惩罚犯人的根据和办法、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条件和程序,向干警、职工和陆续进来的犯人及其家属全部公开,自觉接受大家的监督,让一些肮脏的东西无处藏身,确…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中央下发《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地农村都采取多种形式实行了村务公开.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当前各地的村务公开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 公开太笼统。尽管各地都开设了“村务公开栏”,但是公开的内容太笼统.群众不满意。所公开的并不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村委会每年的收入来源,土地转包费,村级  相似文献   

15.
某地一官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地慨叹:原来贪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啦!  相似文献   

16.
新法知达     
《公民导刊》2006,(2):55-56
重庆黔江区某事业单位一职工私下抱怨:“在元旦节的3天里.从早到晚、从城里跑到乡下共进出了14份人情.不但把元旦节单位发路的一点‘红包’送完,连当月的工资也全部耗尽了”时下.“人情风”劲吹,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至。什么结婚、参军、生日、添丁、乔迁、聚会等名目繁多.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7.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2015,(3):48
综合得分:6.7关注度:7.3活跃度:8.2影响力:5.12014年某刊物第5、7期连续发表几篇文章,试图重新阐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来龙去脉和表现,进而否定目前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其主要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混为一谈,有以“学术研究”为名,行解构历史之实。针对于此,另一刊物连续刊发了《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吗?》《历史虚无主义错在哪里?》等文章,对上述文章进行较为尖锐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些文章试图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重新”的界定,是为历史虚无主义“翻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历史虚无主义,是“公开挑战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公开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有一道“改错”题是这样的:“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会有使用价值。”这道题的错处在前面“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会有价值”这一句。应该改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就没有价值;虽是劳动产品,如果不用来交换也没有价值。这道题如改正为“用于交换、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就会有价值。”或“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有的有价值,有的没价值。”也是可以的。我们在判卷中看到不少考生的答案正好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人情病”诊断谁来解开这一“怪圈”中的死结?□吴昊(特约撰稿人)不久前,《三月风》杂志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现状调查”透露,在全国首次进行的这份抽样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各阶层人士对计会风尚和人际关系现状满意度指教最低,向全社会亮出了“黄牌”:占72.8%的被访者认为“现在的人都变得自私了”;占71.9%的被访者赞同“人心难测,处世必须有防人之心”;占78.2%的被访者指出,目前社会上“不送礼办不成事”。另据统计,社会人际交往中“人情费”支出惊人,调查对我国约1亿居民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后推断,这部分人一年中用于办私事送礼的人均费用为118元人民币。这笔“人情费”甚至超过三峡水利工程的全部投资!对此,新闻媒介纷纷出现了关于“人情网”现象的大讨论,试图扭转这样一种不正常的人际关系。还有一些学者,他们从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就“人情网”现象展开了理性探讨。然而,谁来解开这一只“死结”呢?样样都能省,唯独“人情”不能省。人们心目中的人情债务,顽固地干预着我们正常的人际关系,给国人心灵投下了阴云。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费”价码不断看涨,致使人们谈“情”色变。1991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