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李爱萍 《政策》2004,(6):16-17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这对于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1条关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的规定,意味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修宪为非公有制经济奠定宪法基础,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这对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法律对非公有制经济表述的演进在社会…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把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确定下来,这对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立法推动非公经济发展在我国,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突出体现在我国宪法的历次修改上。1982年修订的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黄陂“庄园经济”的发展符合邓小平理论“一个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基本要求。1.黄陂“庄园经济”的发展符合我国的宪法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个体和私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第十一条是这样规定的:“在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第四条宪法修正案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陈春龙1993年3月29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庄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规定:在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各民主...  相似文献   

7.
最近,广西召开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讲话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富民强桂”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深化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的思想、体制和政策障碍,争取在3-5年时间,培育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8.
2013年3月,自治区党委在“8337”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意味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空间、体制空间和市场空间。今年5月,自治区召开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又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也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群体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力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几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的政策。自治区在制定“十五计划”中,也把非公…  相似文献   

10.
吴崇伯 《政协天地》2013,(12):38-38
与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的经济成分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尤其金融危机过后,在整体营商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究其根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限制和障碍: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障碍、金融方面的制度障碍、财税政策存在歧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快速发展,主要看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正逢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在体制障碍扫清之后,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亟需突破融资难、税负重等四大“瓶颈”。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中99%是中小企业,其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指导思想上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扫清了障碍。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和体制障碍。本期刊登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来反映营造民营经济良好发展环境的呼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多项内容涉及民营企业,引人注目的是,在《党章》第三十二条中,新增加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的规定,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求索》2007,(1):43-45
“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主要体现在投融资体制方面,而其中又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效率方面。本文以资本市场为立足点,以高新中小企业的聚群效应为例,以拓扑学的高维空间理论和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构建了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投资环境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的框架假设范畴下,给予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现行宪法第四个修正案,把党的十六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宪法,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规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国家的根本任务;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新野县城关镇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至目前,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000余家,其中工业企业占20%以上,从业人员达1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城关镇经济的发展。 但是,和国有企业一样,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同样患有“体制病”,如果这种“体制病”不认真加以改革,企业就不能够适应市场化大生产的运作,甚至被市场经济大潮所淘汰。那么,非公有制经济究竟存在哪些“体制病”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后,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7年9月和1998年3月先后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继续强调了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些,为社会主义的中国阔步迈向现代化辟出了坦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特征之一,是经济主体多元化,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市场的主体,都可以平等竞争,国家保护个私经济的“合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了一个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首次被作为制度内因素正式写进党的文献中,并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得到国家大法的确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阐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该书《简介》中介绍说:“(美国)规范犯罪侦查中电子证据获取的法律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美国联邦宪法的第四修正案,其二是成文法——《美国法典》第18编第2510—2522条、第2701—2712条、第3121—3127条等有关隐私权的成文法规定。尽管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与《美国法典》的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存在竞合的情形,但是在涉及计算机搜查扣押和电子证据获取问题时。  相似文献   

20.
王保国 《新东方》2004,(6):47-50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宪法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和“私有财产权”的规定,是建国以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财产权制度的全面补充和重大完善,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产权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宪法依据,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